北京发布“节能十项措施”: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带头
2022-03-08
近日,市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提出10条措施。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贯彻落实“节能十条”,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要牵头,全社会会跟进;技术和服务为先酒店能耗管理制度,法律法规跟进;重点领域牵头,各行各业同步跟进。其中,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率先示范,各项措施率先达到行为规范要求,原则上停止了外景照明。对于石化、水泥、数据中心等高耗能行业,北京还将加强能源管理,特别是查处虚拟货币“挖矿”活动。
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优先:
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带头示范
根据《方案》,一批节能减排措施将在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率先实施。 “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学校等机构要带头采取更严格、更精细的节能管理措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节能十项措施》对此提出了8项具体措施。第一步,制定《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节能低碳行为准则》。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率先示范,各项措施率先达到行为规范要求,原则上停止外景照明。
在照明方面,还要求优化办公大厅、走廊、卫生间、电梯等不同区域的照明方案,充分利用自然光,加强传感器控制,杜绝“日光”。在会议结束和下班时关灯,并消除“永久灯”。 ”。
细节要求不止于此:在室内温度控制方面,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标准。原则上,地下车库不加热。具备单独控制条件的,下班离开办公室前应关闭空调;办公设备,在办公电脑中开启“关闭显示器10分钟不操作”等省电设置,工作前关闭电脑主机、显示器、打印机、路由器等设备的电源,以及会议结束后及时关闭会议室显示屏和会议控制设备; , 根据情况和时间段精细设置热水器的运行模式。在满足供水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开机和待机时间,减少热水器的开机和待机次数;在电梯操作方面,建议在短距离上下楼梯时不要乘坐电梯;出行方面,出差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或集中出行;在能耗计量监测方面,分阶段、分类型(电、热等)推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能耗数据实时监测,并与北京市节能监测对接。服务平台带头推进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域内各单位用电量实时监测和接入平台,做好节能评估诊断工作,加强问题整改,并促进能源效率的持续提高。
全民行动:
“双11”节能家电即将开卖
节能不仅仅在办公室。本市将大力倡导全民节能行动,包括倡导市民合理调节室内采暖温度、避免长时间开窗、使用高效节能家电、减少私家车使用等。
据报道,我市将利用“双11”等机遇,继续开展节能家电、家用LED照明灯具等消费促进活动,适时补充节能家电等新品类。节能门窗,一流的节能壁挂炉。同时,加强对节能效果突出的良好经验做法的宣传推广,增加能源浪费的曝光率。
同时,加快实施一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提供一线服务,组织推进一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加快实施道路照明节能改造,推广使用LED等高效光源设备,推进路灯智能化分时、分区控制。
一些更有效、更科学的节能方法也将进入企业。 “强化配送服务配送技术,推动科学有效节能,也是《方案》的又一特色。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对重点能源能源管理负责人开展“节能官”培训。 ——用电单位,年底前培训总人数不少于1000人次,增强节能意识,提高节能能力;开展“三合一”服务面向企业、公共建筑、社区,组织专家和专业节能服务机构,开展节能诊断和节能咨询服务,年底前开展不少于100场活动,普及节能节能政策和技术,提高节能管理水平。
能源密集型产业监管:
检查和清除虚拟货币“挖矿”活动
“北京连续14年超过国家制定的节能目标任务,能源利用效率始终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佳水平。世界级和谐宜居城市的一流要求,城市节能工作仍有提升空间,城市能源利用效率仍有待进一步提升。”相关负责人说。
为此,《规划》提出坚持分步走、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全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年均两年减少5%左右,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在7250万吨标准煤左右。
为实现这一目标,北京除了在生活和工作上更加绿色环保,还将加强石化、水泥、数据中心等高耗能行业的能源管理。文件规定,石化、水泥行业将严格控制和降低年能耗规模;数据中心行业将加强重点数据中心用电监测,整治低能效、违规数据中心,开展虚拟货币挖矿。 “活动清查,高耗能企业也将严格执行国家电价改革政策。
此外,对于大型公共建筑,我们还将建立健全能源消耗管理制度,完善公共建筑能源消耗定额管理体系平台建设,适时推动实行全员能耗定额管理,加强数据分析,定期向社会公布能源消耗严重超标的公共建筑消耗或限制能源消耗名录及其业主和运营管理单位。
同时,我市将进一步依法加强节能执法检查:市发改委负责开展冬季节能监测专项行动,开展综合节能工作全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测;酒店、商场、电影院等公共建筑,冬季重点检查室内温度控制;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对能源计量领域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是冬季采暖计量器具。
“北京更加注重节能工作的有序开展,强调要依法依规开展节能工作,确保市民日常生活用能,不影响正常生产和生活。以加强节能为名经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各项节能措施应满足疫情防控要求;合理降低景观照明强度,压缩开放时间;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加强智能调度,进一步提升公交系统能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