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建筑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努力建设和谐宜居城市-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实施建筑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努力建设和谐宜居城市

2022-03-08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十三五”期间,建筑节能是北京市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2020年全国民用建筑总能耗控制目标为4100万吨标准煤,占全市总能耗的53.。59%,新建建筑能耗比“十二五”末下降25%。围绕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坚持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北京市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目前,市区节能住宅建筑比例已达93%,

完善工作机制

完善政策标准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落实各方主体责任。北京市建立了由市政府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根据市政府年度工作任务,北京市住建委结合市发展改革、市规划资源,牵头制定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工作方案。市生态环境、市财政等部门细化任务分工,制定配套政策措施。

完善政策标准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在超低能耗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发展、公共建筑节能绿色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建筑节能的政策标准。全方位的方式。

在超低能耗建筑方面,《北京市促进超低能耗建筑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激励基金》、《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技术要点》、《北京市超低能耗农舍示范建设工程应用技术导则》、《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导则》 《超低能耗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也已经完成。

在装配式建筑方面,《北京市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管理办法》、《关于加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全过程控制的通知》、《关于明确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监督的通知》 “ 重要的提醒。”

在公共建筑节能绿色改造方面,已经发布了《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绿色改造行动计划(2016-2018年)》和《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绿色改造技术指南》。

关于农村危房改造,《北京市抗震节能农房建设工作方案(2018-2020年)》、《北京市农村4项重点对象和低收入群众危房改造工作方案(2018年)》 -2020)》、《北京市农村4类重点对象及低收入人群危房改造工作流程(2018-2020年)》,制定了《北京市农村危房改造、维护及加固技术方案目录》和《北京市农村危房加固维修技术导则(试行)》,《改造技术方案目录》等数十项相关技术标准,北京市农村危房维修加固,《北京市农村危房加固维修技术导则(试行)》。

严格控制新建建筑能耗增幅

确保持续降低能源强度

多年来,北京市不断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明显下降。截至目前,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绿色建筑面积达到1.68亿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面积达到4个7.15万平方米,新开工的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27%。2018年建筑总能耗预计为3800万吨标准煤,城镇新建住宅能耗强度较2014年下降25%以上。

提高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全面提高建筑节能效率。在5年实施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第四步标准即75%标准的基础上,北京率先启动了住宅建筑节能第五步的准备工作设计标准,即节能80%的标准。

大力推进超低能耗建筑发展,强化绿色建筑质量和质量。北京市对超低能耗示范项目按申请年份给予1000、800、600元/平方米的财政奖励。奖励标准全国领先,极大地激发了建设单位的积极性。目前,共有26个超低能耗示范项目通过了专家评审。示范项目类型包括写字楼、幼儿园、住宅、公共租赁住房和农家乐。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北京3480.96万平方米建筑通过绿色建筑标志认证建筑能耗管理系统,其中557.500,

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北京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稳步增长,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建筑27万平方米,浅层地热能热泵供暖建筑200万平方米,光伏发电建筑1座装机容量100万亿平方米。瓦。

发挥市场作用,创新优质住房建设机制。在土地流转环节,实行“限房价、竞地价”,投标人自主提交高标准商品房建设方案,在项目管理中运用企业承诺、履约保障的市场机制,整合节能减排。将建筑、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绿色建材等指标纳入其中,确保项目成为高标准、高品质的绿色住宅。

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政策标准到位。在日常质量监督检查的基础上,每年对在建民用建筑开展两次建筑节能专项执法检查。2018年共抽查在建项目66个,总建筑面积421.03万平方米。政务平台开通了《北京市建设工程监理服务平台绿色建筑专项监理》专刊。加强装配式建筑管理,加强北京市装配式建筑专家委员会管理,启动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服务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