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系统问题检测及节能纠正措施
2022-03-10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颁布至今已多年,对于能源管理体系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效果众说纷纭。有一种声音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那就是能源管理系统在很多企业的应用并没有产生相应的效益。一年一年的效率低下,可能有多种原因,但如果长期或多年没有效益,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企业没有持续改进。为什么我们不能不断改进?我发现大多数公司只停留在持续改进的概念上,并没有真正使用或应用持续改进工具。在能源管理系统中,我们有很多工具可以持续改进。这些工具,就像是武林高手的武功秘籍。学会了这些武道秘籍,就可以成为绝世高手。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武侠秘籍吧!
★ 易筋经——“不合管理”(金庸武侠小说中,易筋经是武侠梦寐以求的武侠秘籍。据描述,易筋经是基本内功,可以改变肌肉和骨骼。)
学会“试错”
近日,与人类顶级高手李世石的围棋大战轰动了全世界,赢得了比赛。在曾经被视为人类拥有的最后一块处女地的围棋中,计算机无法打败,却能如此轻松地规划成功。不可忽视的一件事是, 具有“反复试验”和不断学习进步的能力。而“试错”对应我们管理体系中的“不合格管理”。
同理,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想:如果我们的“不合格管理”和 的“试错”一样好,那么我们的系统管理最终会天下无敌吗?我认为这是肯定的。
然而,我对目前我们企业能源管理体系“不合规管理”的状况深感悲痛。原因:部分企业一年内未出具单次不符合项;有的企业存在多项不符合项,但均属于内审出具的“走动冲进”式不符合项;有的企业做了很多不符合项,但都是“大事化小事”,处理起来很容易;有的企业不符合要求,按要求处理,却从来不注意效果。这样一来,我们就基本离我们的天下无敌了。目前,让'
寻找“不合规”
首先,我们来看看不合格的定义。体系中不合格的定义很简单,只有5个字:不符合要求。但是,不符合的范围实际上是非常广泛的。如果从不符合的性质来划分,可以简单分为:制度不符合、实施不符合、效果不符合。
系统性不合规:即我们的文件和相关法律、法规或标准不符合要求。例如,未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和实施能源审查和实施的方法和指南,未制定关键耗能设备运行控制指南。
执行不一致:即我们的执行和操作过程本身不符合管理制度等制度文件的要求。这是我们在工作中看到的最常见的不合格类型。例如,没有按照工艺要求使用电流和电压,设备空载运行,没有按照要求设计合理的输送线路,灯具和设备没有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开关。要求等。
不符合有效性:即我们实施或运营的能源管理绩效和结果不符合相关标准或要求。这是我们工作中最重要的不合格类型。例如,年度和月度能源管控目标指标不达标,设备能效水平超标等。
了解了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基本分类之后能耗管理问题,我们再来看看不合格品是从哪里来的。
通常,我们所知道的不合规来源有:内审、外审(包括认证审核、政府监督审核、二方审核),除此之外,好像没有了!在能源管理方面,我们会进行大量的检查工作,在这些工作中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不符合能源相关管理规定的行为、泄漏等。我们一般将这些问题作为现场违法违规处理,但实际上这些问题项在我们的体系中属于不符合项,不能简单地作为一般问题处理,必须按照不符合项进行管理。此外,在能源管理方面,我们将对月度、季度、年度目标、指标、能源绩效等进行统计分析,
纠正措施和纠正措施
发现不合格品,如何管理?
面对这些不合格品,尤其是我们所谓的“问题品”,我们一般的解决办法是处罚或纠正:设备空载运行,罚款100元!不按规定关灯,罚款50元!水龙头长期损坏,更换水龙头……我们连问题的原因分析都很少做,更谈不上原因分析是否到位来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这样的管理如何有效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对于不符合项的管理,常规的方法是:纠正和纠正措施。没有罚款这种方式,真的没有哦!但在现实中,我们很多公司都喜欢用这种方式,有的公司只用这种方式!别说了,全是泪!言归正传,什么是修正?它在专业上被定义为:为消除发现的不合格而采取的行动。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常说的纠正(纠正错误),比如更换漏水的水龙头。这很容易理解。什么是纠正措施?它在专业上被定义为:为消除已识别的不合格原因而采取的措施。核心点是“消除不合规的原因”。用普通话来说,
我见过一个例子:在一个电焊车间,能耗连续几个月超标。车间总结分析的原因是:因为新员工多,技能不熟练,返工多。整改措施:加强新员工技能培训。这个可以吗?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我问车间负责人为什么有这么多新员工,他回答说每年到年初都有更多的农民工换工作。我又问为什么年初有这么多农民工转行,他答不上来,说他觉得这里的工资太低了。事实上,在这里,他们的问题的真正原因已经被发现。
如何分析根本原因?我建议问5个为什么(这也是5W!),基本上可以找到根本原因。就像我的例子一样,一直问为什么,直到你再也找不到问的理由。
一旦分析了根本原因,就该制定纠正措施了。制定纠正措施的一般原则是明确谁、何时、何地、根据什么标准、做什么。我看过一个例子,原因分析是:员工没有责任感。纠正措施是:加强监督。且不说原因分析是否正确,假设他是对的,加强监督能让员工更有责任感吗?
纠正措施到位,所需要的只是良好的执行。它执行得很好吗?需要什么?是的,你是对的,确认!只需确认!确认规定的措施已经实施。
验证实施效果
至此,我们的“不合格管理”似乎终于结束了。然而,真的还没有结束。我们还需要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这个非常重要!这个非常重要!这个非常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现代管理的主流思想是结果导向,认为如果所有的商业行为都没有有益的结果,那么过程再完善也归零。所以结果的验证真的很重要。对于我们不合格管理中纠正措施的验证,它的重要作用是:只有通过这种验证来确认措施的有效性,才能清楚之前的所有工作是否达到了我们想要的结果(即,不合格不再发生)。),如果验证结果是否定的,说明原因分析不到位或整改措施有问题,仍需继续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直至最终生效。很遗憾,我接触过的公司很少能验证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听着我长篇大论到现在,可能有些官员忍不住问我:我们公司每个月都要检查几百个问题。去管理,我们还能管理吗?你还需要做什么吗?你说的对!我认为我们对每一个不合格品都进行这样的管理是不现实的。在这里,我们需要根据其严重程度对不符合项进行分类。我们的能源管理体系有两种违规行为,严重违规和一般违规。但是我觉得单单这个分类对实际管理影响不大(还是要实事求是,不要只讲理论,亲爱的!)。原因是:在现实中,我们一般没有严重的不一致,其余的一般都符合。这个分类和没有分没有区别,正确的?所以我建议:对于具有普遍性或高重复性或严重性的不符合项,我们可以自行定义为等级不符合(对于“一般或高重复性或严重性”的三种情况,我们企业可以定义本身根据企业特点),对于不合格的程度,需要分析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并有效验证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对于除这三种情况以外的一般不符合项,只需在线进行简单的纠正(整改)即可,无需进行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