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负责同志就《“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答记者问
2022-03-16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节能减排“十四五”综合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部负责同志环境和环境接受了采访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计划”的背景是什么?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十一五”以来,国务院制定并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通过多年的不断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消耗强度明显下降,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重大宣布,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到2030年达到峰值,力争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国务院表示,我国已踏上实现高峰、实现碳中和的征程,各项工作正在协调有序开展。同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攻克周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普通人,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实现碳中和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需要长期努力。
节能减排是从源头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抓手。这是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有力举措。“十四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要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着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切实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稳定供应,不断巩固和提高环境治理成效。并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为此,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方案》,日前印发并以国务院名义实施,统筹部署“十四五”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为统筹推进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问:“十四五”期间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十四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历届十九中全会,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维护稳定。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能源双控落实消费强度和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问:《规划》提出了哪些节能减排目标?
答:《规划》坚持目标导向,提出到2025年,全国单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8%、8%、10%以上和10%以上。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减排水平提高,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成效显着。
问:规划中部署了哪些重点项目?
答:“十一五”以来,国家开始部署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明确重点领域、行业、环节节能减排的主攻方向,加快推进绿色节能减排工作。通过项目实施改造存量和增量绿色建设,以项目带动社会投资、技术研发和应用,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时期和窗口期。抓好节能减排项目,有利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有助于进一步夯实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基础。《规划》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坚持制度理念,突出问题导向,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和关键环节,部署节能减排十大重点工程。
一是重点产业绿色升级工程。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油化工、化工等行业为重点,推进节能改造和污染物深度治理。推广多项先进节能减排技术,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涂料、化工等产业集群分类管理,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改造。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二是园区节能环保提升工程。推动工业园区能源体系整体优化和污染综合治理,鼓励工业企业和园区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推进供热、供电、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集中贮存处置,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电镀等集中管理废水和特征污染物。“项目建设。
三是城市绿色节能改造工程。推进低碳城市、韧性城市、海绵城市、“无浪费城市”建设。加快发展超低能耗建筑,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供暖,加快工业余热和可再生能源在城市供热中的规模化应用。实施绿色高效降温行动,实施公共供水管网渗漏治理工程。
四是交通物流节能减排项目。提高城市公交、出租车、城市物流、环卫保洁等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比例。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全面执行汽车国六排放标准和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国四排放标准。加强船舶清洁能源动力推广应用,提高铁路电气化水平。大力发展智能交通。加快绿色仓储建设,全面推广绿色快递包装。
五是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程。加快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用。推广农用电动汽车、节能环保农机、渔船等应用,推进农房节能改造和绿色农房建设。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化增效、秸秆综合利用,加快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一步推进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改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六是事业单位能效提升工程。加快公共机构既有建筑围护结构、采暖、制冷、照明等设施设备的节能改造,鼓励采用能源成本托管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率先淘汰老旧汽车,率先购买和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新建和现有停车场应配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开展能源消费定额管理,全面开展节能机构创建。
七是重点区域污染物减排项目。继续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领域。推动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加强细颗粒物与臭氧的协同治理。继续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扎实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治污工程。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深入实施节水治水行动。
八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重点,推进现有燃煤机组节煤降耗、供热和柔性改造,持续推进煤电节能改造。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稳步有序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减煤工作。推进大型燃煤电厂热电联产改造,增加淘汰落后燃煤锅炉和小型燃煤热电联产。
九是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工程。推进原辅材料及产品来源替代工程。以工业涂料、包装印刷行业为重点,推广使用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低的涂料、油墨、粘合剂、清洗剂等。深化石化、化工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改造用于挥发性有机液体的储罐。加强油轮和原油、成品油码头油气回收管理。
十是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工程。加快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推动形成从城市延伸到乡镇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推进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加快填补处理能力缺口,促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和污泥无害化处置。构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规划》不仅部署了节能减排十大重点工程,还明确了要开展的各项工作。同时,对各重点项目提出目标要求。例如,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工程明确。“十四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3.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6%。到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减碳行动,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等。达到能效基准水平将超过30%;完成5.@ >3亿吨钢铁产能超低排放改造,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领域燃煤锅炉全面实现超低排放。再比如,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程一目了然。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0%能耗定额管理,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6%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3%以上,畜禽粪便将达到43%。污水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3亿吨钢铁产能实现超低排放改造,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燃煤锅炉全面实现超低排放。再比如,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程一目了然。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0%,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6%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3%以上,畜禽粪便将达到43%。污水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3亿吨钢铁产能实现超低排放改造,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燃煤锅炉全面实现超低排放。再比如,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程一目了然。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0%,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6%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3%以上,畜禽粪便将达到43%。污水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燃煤锅炉全面实现超低排放。再比如,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程一目了然。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0%,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6%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3%以上,畜禽粪便将达到43%。污水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燃煤锅炉全面实现超低排放。再比如,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程一目了然。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0%,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6%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3%以上,畜禽粪便将达到43%。污水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6%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3%以上,畜禽粪便利用率达到43%。污水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6%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3%以上,畜禽粪便利用率达到43%。污水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问:《规划》在哪些方面完善了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
答:“十四五”期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减碳为重点、促进污染减排与减碳协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点战略方向,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的改善。时期。节能减排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政策保障要及时、精准、有力、有效。《规划》从八个方面完善节能减排政策机制,为确保“十四五”完成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优化完善能耗双控体系。坚持节能优先,加强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管理,切实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的灵活性。合理确定各地区能源消费强度降低目标,改进能源消费总量指标确定方式。新增可再生能源用电量不计入当地能源消费总量考核。原材料能源消耗不纳入国家和地方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双控考核。有序实施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独清单,
二是完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体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形成有效减排能力。优化减排总量指标分解方式,将重点项目减排量下放到地方,污染治理任务较重的地方承担相对较多的减排任务。完善减排总量核算方法,制定核算技术指南。完善污染物减排总量考核制度,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总量减排监督管理。
三是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的盲目开发。对在建“两高”项目开展评估检查,依法依规提出和竣工,建立工作清单,明确处置意见,严禁违规建设和运营“两高”项目规范,坚决拿下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项目。加强对“两高”项目节能审查、环评审批程序和执行结果的监督评价。严格金融纪律,引导金融机构完善“两高”项目融资政策。
四是完善法规标准。推动修订《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等部门规章。参照国际先进水平,制定和修订多项强制性节能标准。制定和修订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进口非道路移动机械国内排放标准。研究制定下一阶段轻型车和重型车排放标准和油品质量标准。
五是完善经济政策。各级财政要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统筹安排相关专项资金支持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费用地方各级财政投入分摊机制。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覆盖面。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加快发展绿色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适时研究将挥发性有机物纳入环保税征收范围。加强电价政策与节能减排政策的对接,不断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等绿色电价机制。
六是完善市场机制。深化能源使用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培育和发展排放权交易市场。推进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全面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规范和开放环境治理市场,实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强化能效标识管理制度。推进节能低碳环保产品认证。
七是加强统计监测能力建设。严格执行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加强重点用能单位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和应用。完善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能源消耗统计体系和指标体系。优化污染源统计调查范围。建立覆盖排污许可证持有人的固定污染源监测体系,加强工业园区污染源监测。加强统计数据审计,防止统计造假、造假。
八是加强节能减排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省、市、县节能监管体系。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能源管理岗位和负责人。加强县(市、区)、乡基层生态环境监察队伍建设。加大对政府有关部门、监管执法机构和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发展节能环保领域新职业,组织制定相应职业标准。
问:如何保证《方案》的落实?
答:节能减排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造福子孙后代的务实之举。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逐年、年年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为此,《方案》在实施方面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普遍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节能减排工作,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部署推进,将全区节能减排目标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相结合。与年度计划充分挂钩,科学明确下级政府、有关部门和重点单位的职责。要科学评估,防止层层简单分解。
二是加强监督考核。开展“十四五”省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科学运用考核结果。完善能耗双控考核措施,协调目标完成进度、经济形势和跨周期因素,优化考核频次。继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评估,压实减排责任。完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深化日常督查,强化专项督查。
三是开展国家行动。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造行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坚决抵制和反对铺张浪费。促进绿色消费,加大绿色低碳产品推广力度。组织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加大先进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发挥行业协会、企业团体和公益组织的作用,支持节能减排公益事业。畅通群众参与生态环境监管的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不辜负青山,青山不辜负人民。各有关方面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的决策部署中去,共同贯彻落实,共同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共同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