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22年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资金优先支持超低能耗建筑-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江苏:2022年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资金优先支持超低能耗建筑

2022-03-17

1.2022年省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请指引

2.省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申请授信承诺书

3.全市推荐申请项目汇总表

(本文公开发布)

附件1

2022年省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申报指南

一、绿色低碳城区

开展高质量绿色建筑示范,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集成转化应用,因地制宜开展区域能源建设、智慧运营管理等技术试点,探索绿色建筑政策机制和城乡建设低碳发展。示范区面积约50公顷。

1. 规划线索。遵循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拟制定区域绿色生态专项规划,明确示范区绿色发展建设目标和相关指标。

2. 新建建筑具有优良的绿色低碳性能。区内新建建筑完全按照一星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设,两星以上绿色建筑比例不低于70%,超标示范项目不少于2个。 - 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

3.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指标超前。制定既有建筑节能和绿色改造规划,出台鼓励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方式的措施,探索适宜的技术集成应用,改造项目能效提高不低于20%。

4. 新建筑产业化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新开工比例不低于60%,配套齐全,新开工装配式装修比例不低于40%,公共建筑全面应用BIM技术。积极开展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组合结构等各类装配式结构的工程实践。建立绿色建材采用和应用工作机制,推动绿色建材应用。

5. 政策机制创新有力。支持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建筑师负责制和工程总承包的项目,优先考虑建筑学院士、国家或省级设计大师设计的项目。探索建立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建筑能耗定额管理制度。构建基于BIM和CIM技术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向公众宣传绿色低碳理念,引导公众参与。

二、绿色建筑品质提升工程

新建筑要按照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设计建设,在优质绿色建筑、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新型建筑产业化、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开展示范能源建筑应用。

(一)优质绿色建筑示范

1.在绿色设计方面,全面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布局合理,功能适宜,体现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优先支持实施建筑师负责制、全过程工程咨询和设计单位牵头的总承包项目。

2.在技术应用方面,符合因地制宜、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技术应用理念。技术选型科学合理,综合集成创新高,设备设施与建筑结合良好。绿色建筑、BIM技术应用等,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具有很强的示范、推广和应用价值。

3.在性能指标方面,绿色低碳性能指标先进,绿色节能性能指标和环境控制指标先进,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原则上碳排放强度比同类建筑低15%以上。优先支持符合近零能耗建筑标准的项目。

4.在绿色运营方面,制定绿色运营管理方案,进行建筑运营调整和效果评价。搭建数字化楼宇运行管控平台,实时展示楼宇能耗、耗水量、室内空气质量等数据。

(二)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示范

1. 建筑设计充分体现气候适应性,围护结构性能优越,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极具创新性。积极采用绿色低碳建设方式,实施绿色运营管理。建筑综合节能率达85%以上。

2. 住宅应满足《江苏省超低能耗住宅建筑技术导则(试行)》技术指标要求,公共建筑应满足《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国标) /-2019)@ >中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相关技术指标。

3. 项目应符合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及相关规定,建筑面积原则上不低于1000平方米,整栋建筑实施。

(三)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综合示范

1.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体现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集成装修、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省装配式建筑综合评价标准(DB32/T 3753)一星以上。相关数据上传江苏省绿色建筑综合服务平台。

2. 预制构件的设计高度标准化,标准化的建筑构件被广泛使用。积极选用绿色建筑材料,全面应用绿色建筑技术,达到国家规定的绿色建筑评价优秀标准。混凝土结构和组合结构单体建筑装配率不低于50%,钢结构和木结构单体建筑装配率不低于60%。

3. 积极采用装配式装修。BIM技术在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等阶段全过程集成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用信息技术实现零部件质量的可追溯性。

4. 优先支持建筑学院士、国家或省级设计大师设计的项目。

(四)可再生能源建筑综合应用示范

1. 支持在建筑中综合应用太阳能光伏、太阳热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两种或两种以上可再生能源的项目,建筑应用面积不少于该项目。

2. 支持装机功率达到以上的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项目。优先支持光伏瓦片、光伏幕墙等光伏技术应用项目。

3. 支持地源热泵技术应用项目。主要设备性能指标先进,项目应用建筑面积不少,技术创新融合应用程度高。

4. 建筑面积能源利用项目应利用可再生能源、余热和余热资源,节能减排效益高于分布式建筑空调采暖系统,主要设备性能指标先进,良好形成经营管理机制。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三、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

对既有建筑,开展能效综合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运行控制调整等方面的示范。优先支持经过改造以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形成良好的运行管理机制。

1. 开展建筑运行能耗分项计量和数据监测,通过能源审计和能源数据分析,制定绿色改造或能效提升方案。装修面积原则上不少于。

2. 支持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用能设备和系统升级改造、智能运行控制、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方面的综合改造。优先实施墙体保温、门窗节能改造、门窗隔热膜、幕墙玻璃等项目。

3. 支持现有建筑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改造采用太阳能光伏、光热等可再生能源或空气源热泵热水应用技术。

4.支持建筑能源管控设备升级改造,鼓励建筑能源运行调整,提高建筑运行能效水平。鼓励建立智慧运营管理平台,开展建筑节能低碳运营管理。

四、技术支持项目

1. 基于能耗定额的典型公共建筑能耗管理及技术路径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我省不同类型、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学校和医院建筑,开展抽样抽样、能耗调查和能耗数据监测,研究能耗和碳排放分类统计、计量方法,制定能耗和碳排放量。限制,形成适合省情的学校、医院建筑用能政策机制、技术路径和用能指南。

考核指标:完成综合调研报告;完成我省学校和医院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配额指标和能源消耗标准;为不同类型的学校和医院建筑建立能源消耗数据库;开展能源管理项目示范2个以上。

2.江苏省绿色低碳示范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绿色低碳示范管理机制和效益评价方法研究,建立示范项目绿色低碳发展效益评价体系,完善全省绿色低碳示范数据库。对项目的节能减排效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总结示范技术应用成果,梳理攻关技术体系。提出建筑领域绿色建筑碳达峰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和技术方向。

考核指标:完成《江苏省绿色低碳项目示范综合效益评价研究》报告;完成示范项目绿色低碳发展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绿色低碳示范综合信息库。

3. 双碳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技术策略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城市建成环境更新关键理论、动力机制和设计方法研究,梳理典型案例和关键技术。形成分级、分类、区域的城市更新技术体系,建立城市更新技术库,开展关键技术减碳效益分析。选取典型案例,编制技术指南。

考核指标:完成综合研究报告1篇、典型案例集1篇、技术指南1篇、指导示范项目2篇。

4. 构建碳排放计算方法及软件平台开发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构建碳排放计算的理论、方法和工具研究;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技术和智能工地平台,提取建筑构件运输、施工、运维等基础碳排放数据;受控的BIM引擎和基于BIM的建筑碳排放计算软件平台,并进行示范应用;制定建筑构件碳排放计算标准和设计导则。

考核指标:建筑构件碳排放计算标准及设计导则1个,基于BIM的建筑碳排放计算软件平台1个,示范项目2-3个。

5.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综合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为提高建筑节能减碳能力,针对我省“三板”全面推广应用以来装配式外墙板存在的短板瓶颈,讨论了围护保温成型技术、标准化模块化生产、施工方便快捷。在连接技术等方面,分析现有外墙技术,开展问题导向研究,通过项目论证,形成一套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技术体系,并大规模推广应用推动实现外墙保温与建筑同寿。

考核指标:研究形成一套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技术体系,建设示范工程2个以上。

6. 预制件标准化研究与论证

研究内容:通过对全省住宅楼和学校教学楼“三板”应用的广泛研究,总结归纳出具有区域特色的户型、进深、开间等尺寸信息,并提出合适的部位和组件形成一个标准化的图表供参考。此外,将开展生产基地和工程项目示范,推进装配式建筑构件标准化和生产模具通用化,有效降低生产建设成本和碳排放,缩短建设周期。

考核指标:形成研究报告1个,培育示范生产基地1个,示范项目1个,研究发布《住宅建筑装配式构件标准化规划》和《学校建筑装配式构件标准化规划》。

7. 碳峰值目标下全省公共建筑能耗监测能力提升研究

研究内容:根据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建筑节能减碳的要求,研究并提出包括能源消耗监测、能源消耗统计、能效分析、公共能源效率提升等在内的策略和建议建筑,研究构建碳达峰作为公共建筑能耗监管新模式,旨在提出包括信息监测、标准化核算计量、分解目标考核、第三方评估审计等在内的监管机制和能力提升建议,等等。

考核指标:研究提出全省现有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改进措施及相关技术标准,完成《碳峰下全省公共建筑能耗监测能力提升研究》报告目标”。

8.建筑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支撑项目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根据碳中和目标,围绕国家和省确定的城乡建设体系重点任务,聚焦数字经济和城乡建设数字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并围绕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新型建筑产业化、绿色建筑和低碳建筑领域开展研究,总结关键技术,形成技术方案,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开展制约住房和城乡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瓶颈问题研究能耗管理对,形成不少于5个相关系列科研成果。

9.建筑领域绿色发展标准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新时代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要求,聚焦优质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城乡建设领域安全与发展的重点工作、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编制相关标准,构建标准体系。

考核指标:提交不少于5个相关地方标准结果。

下面是广告区。我们是一家专门从事被动式房屋和零碳建筑的公司。如果您有被动房或零碳建筑,可以来零陵号洽谈合作:

零零绿色建筑科技为您带来

零碳建筑

健康节能建筑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恒温恒湿恒氧舒适建筑

被动式房屋、被动式低能耗建筑

设计、供应、施工、运营、认证

多项绿色建筑服务

诚招合作代理商

联系方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