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技术:“能耗双控”背景下企业数字化监控升级新动力
2022-03-18
2021年9月中旬以来,“停电”席卷全国。其中,江苏、浙江、广东等十多个产业发达的省份甚至发布了停电限产通知。“停四”“开二五”确保用电有序,但此举无疑将倒逼各大中小企业停工停产,生存压力巨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一路攀升。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6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从28.6亿吨标准煤增加到43.6亿吨标准煤,增加15亿吨11年标准煤。化石能源也依赖进口。2005年至2015年,原油净进口3.31亿吨,对外依存度从39.5%飙升至60.1%。能源自给率严重不足,国民经济长期发展存在巨大隐患。
因此,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国家提出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简称“双控”。该政策旨在倒逼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从长远来看,“双控”也是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必要手段。
虽然“双控”与大规模停电有直接关系,但供电吃紧也是这波停电潮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21年1-8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547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规模以上企业发电量增速高达2.5个百分点,是2003年以来的最大增速差距,反映了用电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供电端,水电数据同比负增长,火电则受煤炭生产监管、进口煤减少等因素制约,
2020、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及月增长率
在多重因素叠加下,限电成为制约高耗能企业的方式之一,但总体数据显示,“双控”工作开展并不顺利。2021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源消费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从能源消费强度下降情况看,今年上半年,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省(区)能源消费强度不降反升。同比下降,上半年10个省份能源消费强度下降幅度不符合进度要求。文件要求,对能源消费强度不降反升的地区(地级市、州、盟),2021年暂停“两高”项目节能审查,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完成年度能耗双控目标,特别是能源强度降低目标任务。
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源消费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
今年9月初,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开展了企业节能专项监测行动。结果显示,全省年综合能耗5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能耗不降反升。能源消耗和违规用能,而这部分5万吨标准介质的总能耗占全省工业能耗的80%以上,整体降耗情况不容乐观。
为进一步加强高耗能企业用电精细化管控,2021年,国家和地方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加快接入在线监测的通知》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制度》。再次强调加快重点用能单位接入终端系统建设,推动完善重点用能单位监控体系。
目前,企业的能耗管理系统大多存在能耗不透明、管理不完善、安全隐患多、追溯难、缺乏预警机制、管理效率低等问题,无形中造成大量能源消耗。被无效浪费,不仅对企业自身不利。能源消耗的监控也变相增加了经济成本。此外,相关政策的出台也对推动企业建立数字化能耗监测系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能耗监控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是企业亟待思考的问题。
为此,飞影斯特科技融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创新研发了一套集用电环境感知、监测、采集、存储、统计、分析、管理为一体的智能管控系统。核心技术(®)基于AI边缘计算、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的互联互通。
众所周知,在传统监控方案升级改造的过程中,部署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电力线在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改造的可行性。面对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其成本、建设周期以及改造过程中对生产经营的影响都极大地影响了数字化监控方案的推进。
而飞影斯特的一站式智能用电管理解决方案,依托无源技术(®)自供电的核心优势,打造了无源电流互感器、智能用电监控终端、智能网关等监控终端设备,可完成智能升级在不调整企业现网状态的情况下,建立能耗监测系统,工业企业能耗降低3%~10%,建筑能耗降低8%~30%。
洞察能耗流向,实现数字化管理是智慧用电解决方案的基本目标。但是,面对企业日益复杂的监控需求,灵活性和全面性也成为衡量解决方案可行性的重要原因。对此,智能电源管理一站式解决方案也有完整的系统能力考量。不仅可以监测多个区域的总表能耗,还可以让用户根据系统自由选择区域,定制关键监控设备,实现全定制化区域能耗采集,达到自由分区、精细化的目的监控。
在能耗最大的设备端,系统采用了更有针对性的监控功能设计。通过该解决方案,企业可以深入掌握高耗能设备的用电情况和异常监控情况,并根据数据的沉淀形成设备安全分析标准。设备数据异常时,提前向客户端发送多维安全预警通知。
通过构建一系列终端感知网络能耗监测管理云平台,系统可以实现多终端互联互通、数据可视化的效果,形成直观的场景交互。管理人员可通过智能显示大屏、APP、电脑端、远程可视控制、一键上班、一键下班等场景模式,杜绝“常亮”“长”造成的能耗浪费支持”。
随着“双控”和“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不断推进,“限电限产”带来的“阵痛”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大多数企业的挑战,部分生产落后的企业也将面临挑战。产能或面临被淘汰的可能。但从长远来看,这也是企业在数字时代浪潮下要经历的过程。只有通过能耗监测的数字化升级,为企业打造低碳经济模式,同时整合资源和产业,从多方面推动企业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