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用BIM运营中国第一高楼,精细化管理更“现代”
2022-03-20
上海中心大厦是中国最高的绿色摩天大楼,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面对这样的超高层建筑,现有的物业和运营管理方式存在效率低、难度大、成本上升等问题,亟需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加以解决。
▲ 上海中心大厦建筑概况
上海中心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区。该建筑包括地下5层的地下室、121层的综合楼、5层的商业裙房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约57万平方米,总高度632米,结构高度580米,是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的中国第一高楼。
该建筑融合了无数的建筑技术、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它不仅是一座智能建筑,更是一座“垂直城市”,包括国际标准甲级写字楼、超五星级酒店及配套设施、主题精品商务、观光文化休闲娱乐、特色会议设施等五项功能,体积庞大,设备众多,系统复杂;庞大的管理和运营人员;各种图纸和文件堆积如山。面对这样的超高层建筑,现有的物业和运营管理方式存在效率低、难度大、成本上升等问题,亟需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加以解决。
引入BIM等新技术,实现精细化管控
BIM( Model,建筑信息模型)是建设项目和设施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以及基于此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共享知识资源。BIM的作用是使项目信息在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中得到充分共享和无损传输,使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高效、正确地了解和响应各种建筑信息,提供多方参与的机会。为建设项目的协同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和全方位管理,是建筑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立基于BIM的精细化运营管理平台,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管理、各种应用系统的互通、快速响应和联动控制有基于bim的能耗管理吗,提高工作效率,提供舒适的环境。工作环境。可以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让管理人员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工作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同时简化和规范运营管理公司的日常运作,全面管理企业的运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水平。效率,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上海中心基于BIM的精细化运营管理平台以绿色建筑、以人为本。通过引入BIM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理念和方法,与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相结合,实现建筑。精细化控制。
该平台以运营数据管理服务平台为支撑,通过3D场景展示建筑BIM模型,叠加BIM模型管理、流程管理、设备资产管理、BIM运维管理、能源管理、物业管理、以及平台上的应急管理。在BIM模型上,通过3D可视化为管理者提供直观的管理方式。
平台应将静态数据数据、业务流程数据、动态监控数据与BIM模型关联起来。通过BIM模型,可以调出某台设备当前的监控数据,或者查询与该设备相关的技术参数文件、维修记录等信息。
智能系统报警或用户提交故障后,平台可通过3D场景定位故障,并通过BIM模型的运维逻辑展示故障的上下游关系及可能的影响范围.
在运营管理数据积累过程中,平台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技术,为运营优化提供数据预测、支持和决策参考,提升精细化运营管理质量,降低运营成本。
该平台以信息化方式覆盖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为管理者提供直观、高效、准确、便捷、完善的精细化运营管理解决方案。
平台采用最流行的B/S结构结合APP,通过大屏联动、移动端、Web端使用等方式满足楼宇不同管理角色用户的需求,同时保证使用的便捷性平台和平台的便利性。升级和维护。
各岗位运维管理人员可在允许范围内随时随地访问平台,合理、严格划分不同岗位的应用权限、数据权限、模型权限,为每位用户提供与其岗位对应的功能应用。以及负责区域内的数据访问,充分保证平台的数据安全。
集成多个管理应用模块,实现智能化运营管理
上海中心基于BIM的精细化运营管理平台设置模型管理、节能管理、应急管理、资产管理、设施设备维护管理、安全管理等模块。每个模块都集成了多个常用应用程序。所有应用程序都在同一个界面中操作,方便用户使用。每个应用都基于BIM模型,结合各种业务数据,包括静态数据和动态监控数据,实现智能化、直观、便捷的运营管理应用。
模型管理模块包括模型浏览、模型搜索、空间浏览、系统浏览、工况浏览、二次装修模型等功能。可从专业分类、系统划分、空间划分、工况配置、二次装修等角度进行建筑信息化。模型的可视化展示帮助用户直观的了解建筑物内部的构件和设备的分布情况,并提供关键词搜索功能,帮助用户查找和定位对应的模型。
▲ 模型管理模块功能界面
节能管理模块具备节能技术展示、建筑节能展示、电路及设备能量展示、异常能耗报警、能耗数据分析等功能,以及节能技术应用在建筑以模型的形式叠加在建筑信息模型上。直观展示,对接实时能源采集数据,结合模型展示实时能耗。实时数据采集发现能耗异常时自动触发报警,并能定位对应的模型或回路,帮助管理者快速定位问题所在,提高异常处理效率。根据数据分析结果,
▲ 节能管理模块功能界面
应急管理模块包括应急预案管理、应急综合指挥等功能。将物业部门制定的各类应急预案录入平台,并在3D模型中进行演绎,帮助管理者和用户熟悉应急疏散流程。在主控中心,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多屏联动实现应急响应功能:通过集成烟感系统、安防报警系统等,在楼宇发生紧急情况时,第一时间获取准确信息,并切换主控大屏进入应急模式,显示报警详细信息、对应类型的BIM 3D应急疏散模拟流程、对应类型的应急预案内容等。
▲ 应急管理模块功能界面
资产管理模块可以通过建筑信息模型直观地展示建筑内资产的分布位置和形态信息,并将资产信息与模型联系起来。通过模型,可以快速获取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资产信息展示,包括设备的设计参数。、施工参数、设备台账、设备维修记录、设备维修计划等。此外,还可以设置扩展信息和链接文档功能,保存设备运行过程中不断产生的相关信息。
设施设备维护管理模块包括设备日常维护、维护周期管理等功能。如果运维人员在巡检过程中发现设备存在问题,可以通过手机APP上传问题。平台可以将运维管理人员上报的所有问题以列表的形式展示出来,并按照未解决的问题和已解决的问题进行展示。单击案例列表中的问题以定位设备并显示问题的详细信息。此外,在维修周期管理的3D场景中,可在每台设备上方以文字显示设备下次维修日期,并以不同字体颜色区分,提醒管理人员及时维修。
安全管理模块包括安全管理、访问控制管理等功能。安防管理利用楼宇信息模型,通过楼宇信息模型,显示联网安防系统的遥控摄像头及其辅助设备,显示设备的监控范围、角度和死角,控制设备的方向并显示实时视频信息。轻松切换到附近的视频设备以进行连续视频跟踪。门禁管理功能可以显示楼内门禁设备的位置。点击门禁模型,显示门禁的基本信息和通过记录。支持查看当前通过记录和历史通过记录,并且还支持反向查询查看通过访问控制的人的记录。,还原建筑物内人员的移动过程。
▲ 安全管理模块功能界面
手机APP是基于BIM的运营管理框架下的辅助模块。它离不开BIM运营管理框架。需要BIM运营管理框架提供运营数据和后台服务支持。BIM运营管理中心的数据和服务越完善,功能就越全面,手机APP的功能扩展就越容易。手机APP具有实时交互的优势。可随时随地采集物业人员、管理人员、业主等所有进入综合体的移动终端数据,并反馈给运营管理平台。它是BIM运营管理平台的“代理”,渗透到每一台设备、每一位用户、
全楼每位管理人员、物业人员、业主、访客等都可以在其移动端安装运营APP,查看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数据。例如,维修人员可以查看自己的维修任务和维修记录,物业人员可以查看日常保修和投诉问题,保安人员可以查看门禁信息和记录。
移动APP在整个运营管理中的主要作用是终端与管理中心之间的实时数据交互和连接,可以降低信息交互成本,改变信息交互方式,从而提高运营效率。整个运营和管理。
五项应用价值提升建筑品质和品牌价值
上海中心基于BIM的精细化运营管理平台的深入应用,为楼宇业主和用户带来了以下五个应用价值:
1、有效解决信息存储、检索和知识转移问题,实现业主信息资产的保护和企业知识的积累,降低物业管理成本;
2、通过BIM模型结合IBMS( )对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应用和展示,实现对建筑物的统一可视化管理;
3、使日常运营工作和对故障、告警、预警的响应更有针对性,快速找到问题根源并及时解决问题,提高运营效率;
4、通过运营管理大数据的收集、积累和分析,实现设施设备的科学维护和可预见管理;
5、收集可测量、可评价、可预测的环境信息,使环境可调可控,提高建筑环境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打造基于BIM的精细化运营管理平台,将现代楼宇运营管理理念传递给租户和商户,实现可视化交互体验,带来舒适的环境服务品质,也是绿色楼宇管理的能量节约和环保。实践塑造了高端、专注、完美的企业形象,提升了上海中心业主及楼宇的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