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助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
2022-04-06
【搜狐IT讯】9月26日消息,2009年以来,经济和信息技术两个不同领域出现了两个热点话题,引起广泛关注。一是低碳经济,二是物联网。虽然是不同的领域,但两者有着必然的联系。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对物质世界的感知和智能管理,可以降低能源消耗、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利器。
一、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
低碳(low)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基于CO2)排放。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发展形式。低碳经济的本质是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后工业时代发达国家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通过法案,提出国家减排目标和管理措施。联合国还将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改变传统观念,推动低碳经济”,并于2009年先后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8、,寻求世界各国的共识。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化石能源资源消耗,导致碳排放总量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严重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因此,我国更加需要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12月18日,中国新一届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首次向世界公开承诺量化减排目标,决定到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至45%。 2020年,要实现这一艰巨目标,必须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和创新的管理方式。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国有电信企业,中国电信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在公司开展节能降耗工作;信息技术,尤其是物联网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二、物联网技术在低碳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物联网是指利用二维码、RFID、各种传感器等设备,通过互联网及其联网等各种异构网络,获取无处不在的现实世界信息,实现机器与机器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的连接。机器和人。支持高度智能化的信息化应用,最终实现智能ICT基础设施与物理基础设施的全面融合。物联网对低碳经济的推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物质世界的信息数字化;二是物体的遥控;三是物质世界的智能化管理。
山体物理位移变化的状态数据可以及时准确地传输给国土或灾害管理部门的主机。,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从而预测滑坡的自然现象并采取对策。传统的检测方式是派车派专人上山采集数据。由于环境和人类行为的限制,采样范围有限,即增加了经济投入和能源消耗,但不准确和及时。物联网所能提供的物质世界的信息数字化过程,不仅拓展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和管理,
远程控制应用更能体现节能减排效果,更适用于多点、范围广、资产分布广泛的部门,尤其适用于油田、矿山、海岛、偏远地区的设施数据采集以及其他人烟稀少的地区,如采油机、电力设施、野外移动基站、灯塔、道路设施、农业等。这样的应用也有效地减少了碳排放,因为它节省了大量的人员和资源投入。例如,数字油田的采油系统可以通过安装在采油机上的传感器,及时检测井区的温度、压力、采油量、注水及环境等。自动控制的实现不仅从前端计算机传输大量感知数据,还可以远程控制油井的运行状态。改变了人工操作的复杂过程,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提高了采油效率。
避免大量资源的无效消耗和无用的电力消耗,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例如,智能交通中的动态车流预测和出行路线规划;利用智能管理技术指挥城市交通畅通,在交通繁忙时引导每辆车及时找到最佳路线,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行驶时间,从而降低油耗和废气排放。
三、物联网助力低碳经济的主要领域
物联网的本质是信息技术的无处不在的应用。对任何对象、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属于人性化管理的范畴。物联网无处不在的特性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通过物联网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楼宇、智能家居、智能环保、智能农业、移动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应用,人类将能够以更加精细化和动态化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在物联网的帮助下。从而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1、智能交通——实现低碳出行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交通系统,典型应用有流量监控、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系统)、车辆监控、停车位和车联网等。
每次加速和减速的油耗是平时油耗的3倍。如果我们将平均车速从每小时 20 公里提高到每小时 30 到 40 公里,平均油耗可以降低 20%-40%。
它每年可以节省大约 14 个小时的时间。如果一个车主每周使用 ETC 车道 20 次,每年可以节省大约 15.3 升燃油。以上数据都是ETC实现低碳减排、绿色交通的最好证明。
市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实时了解目的地的停车位,选择出行方式和地点。,从而大大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中国电信已经在东莞进行了相应的申请。
无论是本地车开往外地,还是外地车开到本地楼宇能耗管理,管理部门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所需的车辆信息;分析路段车辆数量、车速等数据,实时动态管理交通;(2)司机可以通过车载智能终端实时采集道路上的车况信息,调整车辆的速度和路线。(3)4S店可以知道异常情况随时掌握车辆的状态和位置,及时进行保养或紧急抢修。实时动态交通管理;(2)司机可以通过车载智能终端实时采集道路上的车况信息,调整车辆的速度和路线。(3)4S店可以知道异常情况随时掌握车辆的状态和位置,及时进行保养或紧急抢修。实时动态交通管理;(2)司机可以通过车载智能终端实时采集道路上的车况信息,调整车辆的速度和路线。(3)4S店可以知道异常情况随时掌握车辆的状态和位置,及时进行保养或紧急抢修。
2、智能物流系统——循环环节的节能控制
据中国物流主管部门测算,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每降低1个百分点,可在货物运输和仓储方面节能降耗1000亿元以上,可增加社会效益约130亿元。中国电信研发的“物流E-Link”服务平台,利用无线视频监控、RFID等物联网技术,实现车辆定位服务、视频监控、综合办公等功能,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3、智能建筑——建筑节能的新方法
建筑业是世界上仅次于工业的第二大耗能行业。在建筑物中,更智能的技术可用于监控照明、供暖和通风系统。仅在美国,这一举措就可以将商业建筑行业的年度能源费用减少近 30%。在全球范围内,智能建筑每年可减少 16.8 亿吨碳排放。
智能楼宇应用项目是通过物联网智能网关将通信和传感控制网络整合,可以汇总楼宇能耗、自来水、垃圾排放、污水排放等各种数据,并进行传输到综合应用平台进行分析。并对节能减排进行统计、分析和判断,从而提出优化能源消耗的建议和控制,使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可以显着降低,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降低20%。
4、智能电网——提高电力效率
目前约有 30% 的电能在传输过程中损失。如果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加强对电网的监控和管理,有望大大降低输电损耗。2009 年 2 月,美国新政府将智能电网项目作为其绿色经济振兴计划的关键支柱之一。研究数据显示,现代数字电网将使美国的能源消耗减少 10%,温室气体排放减少 25%,并为新建发电厂节省 800 亿美元。中国也在研究制定智能电网发展规划。
电信运营商开发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网”应用主要体现在居民远程抄表、大用户负控、站区监控等方面。小区抄表是指利用抄表集线器和采集器在一个地方采集多台小区电表,并上报到主站系统平台,对小区电能表的数据进行监测;大用户负控是指使用智能电表,通过远程传输,实时监控变压器的工作状态和用电量。站区监控是电力局通过智能仪表和远传手段实时远程监控站变工作状态的系统平台。通常监控变负载、油温、电压、电流、是否偷电等数据监控。
5、智慧农业——降低农业生产能耗
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目前主要体现在温室管理、农机管理、粮食仓储、水利灌溉和农产品溯源等方面。其中,温室管理成为目前最大的亮点。
作为高产农业的重要手段,大棚种植和温室农业在全国以前所未有的趋势蓬勃发展。农户在温室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运用综合环境控制策略,实时了解农产品的生长状况,不分季节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环境,以达到高效、高——优质、低耗的农作物工业化生产方法。中国电信与黑龙江省农垦局联合推出“智慧温室应用”,通过采集温度、湿度、光照、温室内土壤含水量实时。同时,通过布置视频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温室内的视频信号。在采集数据的同时,通过部署无线控制器,实现围绕农业示范应用的远程功能控制功能,包括对风机、天窗、遮阳板、外遮阳、水帘、灌溉设施等的控制。目前,该系统已应用于黑龙江建三江农场。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查看温室内作物的生长状况,随时随地控制远程通风、灌溉、微喷等作业,为现代规模农业的精准运营贡献力量。减少浪费,节省劳动力。通过布置视频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温室内的视频信号。在采集数据的同时,通过部署无线控制器,实现围绕农业示范应用的远程功能控制功能,包括对风机、天窗、遮阳板、外遮阳、水帘、灌溉设施等的控制。目前,该系统已应用于黑龙江建三江农场。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查看温室内作物的生长状况,随时随地控制远程通风、灌溉、微喷等作业,为现代规模农业的精准运营贡献力量。减少浪费,节省劳动力。通过布置视频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温室内的视频信号。在采集数据的同时,通过部署无线控制器,实现围绕农业示范应用的远程功能控制功能,包括对风机、天窗、遮阳板、外遮阳、水帘、灌溉设施等的控制。目前,该系统已应用于黑龙江建三江农场。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查看温室内作物的生长状况,随时随地控制远程通风、灌溉、微喷等作业,为现代规模农业的精准运营贡献力量。减少浪费,节省劳动力。通过部署无线控制器,实现围绕农业示范应用的远程功能控制功能,包括风扇、天窗、遮阳、外遮阳、水幕、灌溉设施的控制。目前,该系统已应用于黑龙江建三江农场。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查看温室内作物的生长状况,随时随地控制远程通风、灌溉、微喷等作业,为现代规模农业的精准运营贡献力量。减少浪费,节省劳动力。通过部署无线控制器,实现围绕农业示范应用的远程功能控制功能,包括风扇、天窗、遮阳、外遮阳、水幕、灌溉设施的控制。目前,该系统已应用于黑龙江建三江农场。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查看温室内作物的生长状况,随时随地控制远程通风、灌溉、微喷等作业,为现代规模农业的精准运营贡献力量。减少浪费,节省劳动力。该系统已应用于黑龙江建三江农场。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查看温室内作物的生长状况,随时随地控制远程通风、灌溉、微喷等作业,为现代规模农业的精准运营贡献力量。减少浪费,节省劳动力。该系统已应用于黑龙江建三江农场。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查看温室内作物的生长状况,随时随地控制远程通风、灌溉、微喷等作业,为现代规模农业的精准运营贡献力量。减少浪费,节省劳动力。
6、智慧环保——提升监管效率
“感知环境,智能环保”是物联网在环保领域应用的效果。智能环保是通过水、陆、空的传感设施和卫星,对水源、大气、噪声、污染源、放射源、废弃物等重点环境监测对象的状态、参数、位置等进行监测。在太空。多样化的监控感知,结合3G、宽带和软件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传输、存储和数据挖掘,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管理。
中国电信“环保e-Link”为环保部门提供污染源、环境质量、核辐射等点源数据采集和视频监测,实现监测数据和监测视频的一体化应用,提高环保监管水平能力,并帮助政府监管部门实现减排目标。目前已在福建、湖北、宁夏、江西等18个省区应用。
7、防灾减灾——防灾减灾
近年来,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性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防灾减灾工作,中国电信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发了基于物联网的地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无线网络结合传感器网络,远程实时监测降雨量、水库水闸和大坝水位等,结合气象、水文和土地信息,提供预警值预警和预报,提供灾前预警,救灾安全保障和灾后研究分析服务。
目前,该系统已服务于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部门,在2009、2010汛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地质灾害提供了快速及时的急救。湖南、四川、陕西等地的灾害管理部门。一手数据为政府机构调动人员、减少损失提供了准确依据。2009年7月25日,湖南省怀化市发生特大山洪灾害。洪江市与洪江区位于怀化市,地理上紧密相连,均为县级单位。在这次洪水中,他们都被暴雨袭击。应用山洪监测预警系统的洪江市人民,
8、绿色网络——通信节能
发展绿色网络是通信行业自身的任务。如前所述,ICT行业的碳排放量已占全球排放量的2%,相当于全球航空运输业的碳排放量和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4。未来几年,ICT能耗将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其自身的节能减排任务也十分艰巨。物联网技术的使用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2009年我国通信行业用电量达到290亿千瓦时,其中通信基站用电量占45%,成为未来节能降耗的主要部分。
9、低碳生活——节能在人们的生活中
在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中,RFID和物联网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发展出广泛的低碳应用。例如,移动支付、手机二维码、家庭网关等应用正在快速发展。
将RFID芯片与手机SIM/UIM卡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手机卡”业务,突破了传统手机只能在通信网络中使用的瓶颈,大大扩展了手机的使用范围,成为真正的互联网手机电话。这款手机结合RFID在金融、公交、校园、民生等多个行业的应用,可替代超市、商场、餐饮、娱乐、加油站等场所的传统消费卡进行刷卡消费;可作为专用市民卡,可用于乘坐公交车、地铁、交水电费、进出公园、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可以变成购物消费卡,可在万家联盟商户刷手机,逐步实现全国乃至全球。漫游,突破传统行业消费卡的地域限制。
手机二维码是电子二维码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书写,“马赛克”般的二维码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用手机的摄像头拍照,“马赛克”立刻被解码成丰富的信息:业主、网站、物料状态、价格、促销信息、是否有认证等,一应俱全,一目了然。二维码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例如,电子电影票是通过短信将二维条码发送到您的手机。进入电影院时,可以调出这张二维码的图片,在入口处的条码扫描器上拍照,然后就可以进去看电影了。手机上二维码的出现,大大减少了纸张、印刷品、包装等物理物质的消耗,实现了低碳生活。中国电信的“翼支付”在这一领域开辟了许多新的应用。
以上只是物联网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一些典型应用。展望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物联网将在生产生活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