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能耗系统能耗模拟与节能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典型能耗系统能耗模拟与节能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

2022-04-13

截至2014年,我和能效评价机构达4000多家,但在开展节能服务过程中,节能服务机构缺乏支撑能效评价和节电验证的理论方法和系统技术工具。在国家推动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过程中,对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城市发放财政补贴和对电网节电“千分之二”的考核没有统一的评价依据公司。为此,迫切需要开展理论方法、仿真建模、系统开发等研究工作。

为解决上述问题,2011年以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开展了“典型用能系统能耗模拟与节能分析技术研究、系统开发与工程应用”课题研究。 ",并开发了一套便捷的能效数据采集系统。是集专业能耗系统能耗模拟分析、能效快速诊断评估等功能于一体并开展实际应用的综合性移动运营平台。

项目介绍

该项目属于新能源与节能技术领域,涉及电气工程、热能工程、暖通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和发明专利。在项目研发过程中,项目第一完成人闫华光带领项目组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形成了适合我国的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评价方法体系,建立了完整的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评价方法体系。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标准体系,涵盖能效管理。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发布,促进了电能服务市场的规范发展和电能服务的产业化。依托项目研究,发表《移动电源能效测试系统的研发及应用方法研究》等8篇论文,获得《电力能效监测终端》、《能源效率监测终端》等9项专利(授权3项)申请《供配电系统效率监测与节能》。《评价》等软着着,编制了电力能效监测、节电测量与验证等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16项。依托项目研究,发表《移动电源能效测试系统的研发及应用方法研究》等8篇论文,获得《电力能效监测终端》、《能源效率监测终端》等9项专利(授权3项)申请《供配电系统效率监测与节能》。《评价》等软着着高效能耗管理系统,编制了电力能效监测、节电测量与验证等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16项。依托项目研究,发表《移动电源能效测试系统的研发及应用方法研究》等8篇论文,获得《电力能效监测终端》、《能源效率监测终端》等9项专利(授权3项)申请《供配电系统效率监测与节能》。《评价》等软着着,编制了电力能效监测、节电测量与验证等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16项。

高效能耗管理系统_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的能耗管理_能耗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及节电,节水,节油等管理措施

2015年1月22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的“典型用能系统能耗模拟与节能分析技术研究、系统开发与工程应用、系统开发与工程应用”项目通过成果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鉴定。在项目鉴定会上,由中科院院士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成果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效益显着,便于推广和产业化,对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整体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能效检测移动实验室是国内首家,在能效监测技术、能耗模拟与节能分析、节电测量与验证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技术创新点

该项目在能耗模拟模型、能效诊断与评价、节电测量与验证等方面取得了技术突破和创新:

(1)针对供配电、中央空调、风机、水泵等8个典型工商业用户用能系统提出移动能效测试实验室集成方案及设计方法。A集模拟、能效诊断、节能辅助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能效检测移动实验室。

高效能耗管理系统_能耗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及节电,节水,节油等管理措施_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的能耗管理

(2)基于标定能耗节能分析理论,提出了4类39小项典型工程的节能和永久/临时节能测量验证方法,并提出了实用技术。开发的工具解决了需求侧节电验证方法和工具不足的问题。

(3)提出了一种基于精确测量数据三相周期积分的工商业用户供配电系统能耗模拟和节能潜力分析方法,为电力行业提供全过程分析。供配电系统能效评估和节能辅助​​决策工具。

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的能耗管理_能耗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及节电,节水,节油等管理措施_高效能耗管理系统

(4)建立了基于瞬态系统仿真的热泵仿真模型,可对建筑物、地埋管道、热泵空调机组等整个系统进行仿真,并模拟多种设计方案和各种运行工况。

(5)提出了适用于多参数、多通道、自模块化采集终端的整体技术方案和设计方法,开发了能效数据采集终端、能效集中终端等系列设备,解决了传统设备采集参数类型单一一、可扩展性差,通信协议不一致,难以实现现场能效监测分析。

结果应用和好处

该项目极大地提高了节能服务机构的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为提高工商企业等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水平和能源效率做出了贡献。在降低单位能源消耗的能源支出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的节能意识。其中,《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节电及用电计量检定办法》已通过国家发改委下发函全国实施,能效检测移动实验室已在北京应用、山东、辽宁、安徽等地。

截止2014年,项目实现经济收入7151万元,利润1.430.2万元。预计未来五年可实现直接经济效益3.675亿元。项目成果能效检测与节能评价体系应用后,预计北京市将节约标准煤142.7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95.69万吨吨,带来间接经济效益8.57亿。该成果已在山东、辽宁、安徽三省推广应用,预计每年可带来25.7亿元的经济效益。

完成单位介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与能效研究所主要从事智能用电、能效管理和电动汽车充换电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核心设备研发与应用,技术支持服务,以及测试和测试。电力消耗与能效综合性专业研究机构。拥有北京电动汽车充换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能源智能电网技术研发(实验)中心、电网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政府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核心支撑单位。被工信部评为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一流机构。是中国电力消费与能效领域的综合性专业研究机构。委员会秘书处与全国低碳计量委员会低碳电力工作组秘书处为挂靠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