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城市(州)已完成目标任务!
2022-05-15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州)人民政府
2020年及“十三五”能源消耗总量及强度
p>
双控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通知
前府办函[2021]90号
市、自治州人民政府: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将市(地)人民政府2020年度和“十三五”能耗强度双控目标责任考核考核结果通知如下:
一、目标成就
“十三五”期间,全省万元GDP能耗降至0.6712吨标准煤/万元,累计下降24.3 %;能源消费总量10621万吨标准煤,累计增加1277万吨标准煤,增长13.66%。国家下达的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4%以上,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在1850万吨标准煤以内的目标已全面完成。
从市(州)情况看,9个市(州)已全部完成全省下达的“十三五”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万元GDP能耗方面,贵阳市下降25.86%,遵义市下降24.79%,六盘水市下降29. 21%,安顺市下降29.51%,毕节市下降24.83%,铜仁市下降25.90%,黔东南州下降22.79%,黔南州下降24.32%,黔西南州下降32.12%,均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从能耗增量看,贵阳市281万吨标准煤、遵义市307万吨标准煤、六盘水市113万吨标准煤、安顺市48万吨标准煤、毕节市171万吨标准煤、铜仁市84万吨标准煤、黔东南州93万吨标准煤、黔南州142万吨标准煤、黔西南州80万吨标准煤,均完成增量控制目标任务。
经综合考核,贵阳市考核等级超额完成,黔西南州、黔东南州、六盘水市、毕节市、遵义市、铜仁市、安顺市、黔南州考核等级完成贵阳市对考核结果超额完成的,实行循环表彰。
二、措施的实施
(一)目标责任落实。一是科学分解目标。各市(州)用能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任务分解到县(市、区、特区)和重点行业,责任逐步压实。二是加强预警分析。各市(州)加强调度分析,定期召集相关部门推进节能工作落实。研究分析三是全力督促落实,各市(州)定期对重点节能项目进行专项检查,并在一年内落实整改。建设滞后、资金使用不规范、措施落实不力等情况的时限。紧跟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快实施。四是严格责任考核。各市(州)每年对各县(市、区、特区)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公示考核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其中:黔西南州对2020年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等级的县(市、区)和“数十万”重点用能单位,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 33万元。
(二)产业结构调整。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规划、土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条件,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排放(下称“两高”)项目盲目发展,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6个高耗能行业能耗占能源消耗比重达到86.2%区域规模以上工业消费,较2019年下降0.5个百分点。但从各市(州)产业结构调整来看,贵阳、遵义、铜仁、黔南尚未完成六大高耗能产业产值占区域工业总产值比重目标,毕节市和铜仁市未实现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目标y 行业在地区 GDP 中的占比。
(三)节能资金投入与重点项目实施。各市(州)“十三五”期间,重点抓好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实施重点项目775项,支持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4项6亿元。各级节能部门逐年减少,“十三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不严,“两高”项目是在审批之前建的等等,问题依然存在。
(四)重点领域节能管理工作。一是工业领域。“十三五”期间,各市(州)工业节能主管部门已完成累计调研参与化工、冶金、水泥等行业节能监管1092户(次),同时对434家(次)用能企业进行节能诊断。同时,积极组织各行业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能效对标活动和示范应用全省培育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5家、绿色园区6个、绿色设计产品8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管理示范企业1家,省级绿色工厂57家,绿色园区16个,绿色设计产品2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1家。除毕节市、黔东南州外,其他市(州)均成功创建了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称号。贵阳市、遵义市、黔南州分别完成了14户以上的国家级或省级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称号的确立。 二是建筑领域。各市(州)严格开展新建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节能审查和建设项目的节能验收,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十三五”期间,全省新建城市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在项目设计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的执行率均为100%。共有1236个绿色建筑项目通过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新建绿色建筑面积4521.53万平方米。除铜仁市外,各地明确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规划目标,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推进改造,加快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落实动态监测能耗。三是交通领域。各市(州)严格落实《贵州省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十三五”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绿色出行。 2020年,全省新增或更新公交车615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595辆。车辆,比例为 96.7%,超过目标任务 35%。厦容高速公路都匀-香格里拉连接线都匀-安顺段、铜仁市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等项目被列入交通运输部绿色示范工程。四是事业单位领域。各市(州)加强事业单位能耗统计,严格执行政府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完成事业单位节能降耗专项考核。 “十三五”期间,共建立国家级节能事业单位示范单位97家,推进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5个。全省事业单位人均能耗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分别下降25.58%和18.53%,全面完成“十三五”节能工作公共机构的目标和任务。除六盘水市和黔南州外,其他地区均已完成创建区域节能机构的目标。五是重点用能单位。除遵义市外,各市(州)每年会同有关部门或委托专业机构联合开展重点能耗“一亿一千万”行动,对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实施情况进行监测。 ——辖内“万家”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措施。进行现场评估并报告评估结果。
(五)日常监督检查。各市(州)严格按照“双随机、一次公开”的原则,开展节能执法监督检查和能效专项监督检查“十三五”期间,全省对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开展节能监管1092户(次),其中问题企业39家督查发现的,下发整改通知书,并同步开展复核工作 对2044家企业重点用能产品生产、销售情况进行检查,按照属地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完成了能源计量复核工作199 个重点耗能单位。
(六)节能管理与服务。各市(州)认真落实国家能源统计核算制度,加强基层调研培训工作,严格数据审核评价,统计数据上报及时、高质量 积极开展节能综合业务培训,“十三五”培训约3500余人次 各市(州)积极使用网站和微信等新媒体、微博、视频平台,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优势,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要求
“十三五”期间,各市(州)超额完成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节能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到 2060 年如期实现碳中和,全省节能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 一是各市(州)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发展仍存不足。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等存在差距,能源消费刚性需求较大。二是节能工作投资大、回收期慢、回收期长贵州做能耗管理,需要加大节能资金投入。三是节能管理的基础性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巩固、节能审查的事中事后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下一步,各市(州)要强化主体责任,着力健全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扎实做好工作在能源消耗总量和能源消耗方面。密集的双重控制工作。
(一)继续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工作机制。制定印发“十四五”各市(州)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四-“五”节能目标层层分解,压实责任,严格目标责任考核,加强县(市、区、特区)政府和重点用能单位双控考核.
(二)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各市(州)要按照国家和省级要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深入梳理在建和拟建“两高”项目,综合考虑不同领域和地区的能源消耗,满足需求,优先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工业项目,重点控制“两高”高”项目,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三)严格节能审批。各市(州)要加强新建项目能耗双控影响评价和能耗指标源头审核。符合节能减排标准的项目节能审查不报能耗水平要求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意见落实情况和竣工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通过节能监测委托专业机构对重点用能单位的年度节能目标进行评估。
(四)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各市(州)要继续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事业单位等重点领域节能工作。鼓励先进节能技术集成应用,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对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节能指标考核评价。严格执行能源统计、能源等制度。利用状况报告、能源管理职位和能源管理领导者。
(五)加大节能减排资金投入。各市(州)要加快节能工作能力建设,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加大对绿色、节能、低碳技术的投入。 ,大力实施节能重点工程。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加快节能环保技术产业化。
附:市(州)人民政府2020年和“十三五”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考核结果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 年 12 月 4 日
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许然编辑
二审史玉玲
三审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