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电气赵国华:能源效率是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重要抓手
2022-05-25
11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正式闭幕,197个缔约方正式达成格拉斯哥气候公约,进一步呼吁世界加入加快气候行动。 “这是重要的一步,但还不够。我们必须加快气候行动,以实现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 1.5 摄氏度的目标,”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说。
目前,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变得越来越广泛、迅速和频繁。 COP26引起全球关注,如何加速脱碳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作为全球能源管理与自动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专家航企能耗与碳排放管理,施耐德电气还参加了COP26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回到2050”的重大气候变化,为全球脱碳路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技术路径。
尽管目前的气候状况,气候变化仍有逆转的希望。多年的碳排放是这场危机背后的“罪魁祸首”,因此减少碳排放以缓解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
针对碳排放的原因,世界各地的政府、机构、企业和组织已采取多项措施减少碳排放,重点关注三个关键途径:可再生能源、电气化和能源效率。其中,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受到广泛关注,包括风能、波浪能、生物质能和水电。虽然清洁能源仅占全球能源的一小部分,但在许多国家大规模投资的支持下,技术进步和优惠政策极大地增强了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例如,风电场和太阳能电池板在中国随处可见,根据中国政府的规划,到2025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占总装机容量的50%以上。
电气化是减少碳排放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在交通领域,几乎所有主要汽车制造商都在努力向电动汽车过渡。根据咨询公司 Wood 的研究,到 2050 年,全球电动汽车的数量预计将超过 7 亿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一半以上。到 2020 年底,全球电动汽车仅超过 1000 万辆。这种大规模的行业转型将重塑世界运输和消耗能源的方式,从而显着减少运输部门的整体碳足迹。
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和全面电气化虽然有望实现大规模脱碳,但仍需要时间。减少碳排放的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之一是提高能源效率,但其潜力仍未开发。
能源效率是减排的第三大杠杆,远不如可再生能源和电气化那么“知名”。能源系统是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动脉,它分布广泛,从电网、城市、工厂、交通系统到每个家庭。与惊天动地的新能源市场和电动汽车市场相比,能效的提升更加难以形象化、难以衡量和总结,这方面的激励措施和立法也面临更大的困难。
但是,优化能源效率对减排有重要影响。据国际能源署估计,全球约8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能源消耗。减少工厂、家庭、建筑物甚至整个经济的能源消耗是显着减少全球碳排放的关键且相对容易的途径。无需升级电池技术,也无需在新材料研发上投入巨资。人类现有的数字技术已经可以大大提高能源效率,而且投资回报通常比我们想象的更高更快。
作为全球能源管理与自动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已将数字化技术全面应用于自身运营和帮助用户转型。目前,在我们遍布全球 41 个国家的 230 个客户项目中,施耐德电气实现了最高的碳足迹。 50%、平均20%的优化,在节能降耗方面实现了最高85%、平均24%的优化。绿色改造的投资回报最快只有0.75年,效果非常显着。我们的实践证明,数字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碳排放的监测、改善和改善,促进循环经济和新能源并网消费,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从而为用户赋能在许多领域减少能源消耗。行效率。
例如,在工业领域,数字技术与自动化的融合可以促进机械、半导体芯片甚至奶盒制造的流程、产线生产力、产品性能和能源使用的整体优化。在中国,施耐德电气不仅为三宁化工新工厂提供能效管理和自动化解决方案,还通过数字化技术向用户交付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模型,实现了三宁化工的数字化设计、数字化运营和数字化运营。新厂。立体化、协同化管理最终实现了节能5%、生产效率提升30%,使三宁化工在实现高效与可持续的同时实现。
对于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而言,提高能源效率最直接的方法是提高隔热性能,降低住宅、仓库、办公楼、机场航站楼、购物中心甚至数据中心的供暖或制冷能耗。在这个过程中,数字技术也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方面,基于物联网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控减少能源消耗和能源浪费;另一方面,通过实时数据分析,数字系统可以基于任何给定时间。人数自动调节供暖、照明等系统,有效避免能源损失。施耐德电气已为分布于多个城市、近200万平方米的6个商业综合体项目提供了此类数字能效解决方案,帮助太古地产大幅节约能源,每年产生近千万元的能效效益。
能源效率可以说是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幕后”,潜移默化地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为了进一步推广低碳节能的理念和技术途径,施耐德电气将《回到2050》研究报告带到了COP26,表明借助新兴技术,各行业的现代化将不仅进一步造福大众,也将推动行业低碳发展,从而实现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oC以内的目标。
该报告还全面评估了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以及新兴技术对能源使用和碳排放的深入影响,包括自动驾驶、分散式清洁能源、智能电动汽车的楼宇充电以及数字技术的采用基础设施等方面,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加大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潜力,推动相关行业减排。
不用说,要实现全球脱碳目标,我们都需要共同努力并加快步伐。 COP26再次敲响了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警钟。幸运的是,随着数字化的赋能,提高能效成为当前工业脱碳最可行、最快的起点和路径。同时,数字化可以更好地推动新技术的发展,多措并举让各行各业同时实现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全球脱碳目标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