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堵住建筑能耗的大嘴
2022-06-09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引起社会各界共鸣的新名词。实现“美丽中国”,节能降耗是必要手段。
建筑业是社会三大耗能行业之一。如何推广节能建筑,实现生态城市的发展,成为近年来建筑行业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根据公布的数据,10年前,我国建立了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 2011年,全国新建城市建筑设计阶段节能50%强制标准比例基本达到100%,建设阶段节能标准执行比例达到95.5%。
近10年来,节能减排已成为建筑行业每年都要推进的强制性任务。
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
工业、建筑和交通是能源消耗中最重要的三个部分。
在我国,目前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我国北方采暖城市住宅面积仅占全国城镇住宅面积的10%,但建筑能耗却占40%。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平方米建筑能耗约为发达国家的三倍。
“这种能源消耗非常惊人。”北京节能环保产品技术服务中心专家、总工程师石勇告诉记者,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居民的建筑舒适度标准还比较低。随着生活舒适度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也将急剧上升。
过去十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住房建设量也随之显着增加。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接近20亿平方米。这些新建筑会消耗大量能源。
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能耗已超过5亿吨标准煤。如果用煤炭发电,可发电约1.5万亿千瓦时,是2011年三峡电站发电量的19倍。
“完成后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已经非常大了。如果加上施工过程中的能耗,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过去十年,整个建筑业的能源消耗增长非常迅速。快,而且都涉及到民生。”施勇说,20年前,普通家庭夏天用电风扇,现在很多家庭用空调,使用时间明显增加。在北方,能源消耗在现在冬天和夏天差不多,而20年前,建筑物的能源消耗主要是在冬天取暖。
石勇认为,建筑节能是必须要做的,节能潜力很大。
其实早在1986年我国就开始试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999年北方地区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被列为强制性标准。但效果并不理想。
2002年原建设部发布《建筑外窗气密性分级及试验方法》、《建筑外窗隔热性能分级及试验方法》、《家用热工性能试验方法》太阳能热水器系统》,并批准编制《公共窗口》。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此时,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宣布初步建立。
当时,能够按照节能标准设计和建造的建筑很少。
2003年,先后出台了《城市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和《夏热冬暖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全国新建住宅都有节能设计标准。
之后,又出台了《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外墙保温工程技术规程》、《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建筑节能措施。 (小区)”等规范陆续制定。建筑节能开始标准化。 2004年全国只有50%的新建城市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只有23%在施工阶段执行了节能标准。
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两个数字都突飞猛进。到2011年,全国新建城市建筑设计阶段节能50%强制标准比例基本达到100%,建设阶段节能标准执行比例达到95.5%。
石勇曾到河北省唐山市的一些节能社区走访。那里的居民告诉他,在过去的冬天,房子里的暖气片很热,但室内温度只有10℃。温度可以达到18℃以上,生活比以前舒服多了。
“在北京,供暖成本多年不涨,相关原材料、能源、劳动力价格上涨不少。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节能建筑的数量增加了很多。”石勇说,北京已经在推行节能65%的标准。
是什么阻碍了建筑能源效率的提高
在专家眼里,没有绝对的节能建筑,5年前的节能建筑现在可能不叫节能。
从我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发展来看,经历了节能30%、节能50%、节能65%三个阶段。
据资料显示,目前,全国100%的新建城市建筑在设计阶段就执行了50%的节能标准,已经有可能提前达到50%的节能标准。 65%。但据一些专家介绍,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65%节能设计标准遇到了困难。只有重庆、上海等地颁布了住宅建筑节能65%的设计标准。
不仅设计标准的提高进退两难,现有的节能标准下还存在不少问题。
“我国的建筑节能首先强调的是设计节能,但在施工阶段做得不够好,监管不够,导致竣工建筑与设计出现偏差。”石勇说。
施勇感到紧迫的另一件事是建筑物的外墙保温材料。
大约10年前,施勇在一个建筑工地上发现了这个问题。据他介绍,当时没有起火的建筑工地很少,起火的原因是建筑物的外保温材料不够。
“在我国,建筑节能是政府大力推动的,缺乏相关政策的引导,带来了一些问题,有时达不到节能效果,也带来很多麻烦。其中建筑外保温材料非常突出。项目之一。”施勇说,在国外,易燃材料长期以来一直不允许用作建筑物的外保温,但在我国,好的外保温材料无法形成有效供应,导致易燃易燃。材料。建筑用外保温材料。
在石勇看来,我国在推进建筑节能的过程中,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政策待遇不同,导致大量开发商对建筑节能的积极性不足。
“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费用大部分由政府支付,而新建建筑没有这种补贴,需要消费者买单。这样一来,开发商觉得要增加成本,也需要面对市场风险。几乎没有热情。”施勇说,2003年以前,节能项目有补贴,还有固定资产投资调整税。建和做低效建筑的成本是一样的。
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曾杰看来,一些地方已经出台了相应的节能建筑补贴措施。如果税收政策能够得到引导,将会使开发商更加积极。此外,还要让普通居民感受到节能带来的好处。
建筑节能与技术司建筑节能处处长张福林近日发表文章指出,我国建筑节能还存在5大问题。
在张福林看来,在政府层面,建筑节能工作的考核还没有纳入政府层面,相应的政策和资金难以落实;建筑节能法规和经济扶持政策尚不完善,建筑节能的经济扶持力度还远远不够。不够。
在具体运行层面,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情况参差不齐,目前节能标准水平较低。从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情况来看,建设阶段比设计阶段差,中小城市比大城市差,经济欠发达地区比经济发达地区差。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过程中,外墙、门窗等保温工程施工不规范,管理不到位,造成质量和火灾隐患。
“北方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热计量收费任重道远。超过2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需要节能改造。筹集装修资金的压力很大。节能改造成本每平方米220多元。但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市场融资能力较弱。供暖计量改革滞后。”张福林在文章中写道。目前,北方供热区有130多个地级市,只有40多个地级市引入了供暖计量收费方法。
此外,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任务依然艰巨。我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仅占建筑能耗的2%左右。
建筑节能应该去生态城市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之认为,建筑节能应从规划、设计、使用开始。
他去欧洲考察时发现,在国外有会议的地方,很少在公共场所不开灯就开灯。但是,在我国的一些会议室里,有窗户,但是拉上窗帘小区能耗管理,开着灯。
在周千之看来,建筑的设计、建造和使用都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利用自然条件,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从这个意义上说,仅仅在设计和施工阶段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可能并不能真正达到节能目标。需要从更大的系统去规划,建筑的使用需要符合自然规律。习惯。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曾杰告诉记者,目前,节能已经是对建筑的强制性要求,但从“美丽中国”的理念来看,这还不够。将这一点延伸到绿色建筑这样一个方面,进而延伸到生态城市这样的系统,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节能目标。
“绿色建筑有节能的要求,但也有节地、节水、节材、环保的要求。”曾杰说,光有绿色建筑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整个城市体系。要提高,不仅要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还要合理布局产业,这就是生态城市。只有实现了生态城市,节能才能真正实现。
今年4月,财政部联合发文,“十二五”期间实现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从实际来看,我国目前已有600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志。
“可以说,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走上了正轨,绿色建筑进入了大力推广阶段,生态城市才刚刚起步。”曾杰说。
根据政府的规划,到2014年,政府投资项目全部取得绿色建筑标志,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全部建筑的30%。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
“生态城建设与绿色建筑推广没有先后顺序。如果等到绿色建筑全面推广,那就太迟了。生态城的规划建设应该从现在开始。”曾杰说。
北京,11 月 2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