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能耗管理 高耗能行业用电“收紧”(行业观察)
2022-06-18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市场交易电价波动幅度由分别不超过10%和15%调整为原则上不超过20% ,并进行分类调整。市场交易形成的价格不受20%的限制。国家发改委立即重申了对高耗能行业的政策。日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企业不受20%的涨幅限制。”
电价政策出台对高耗能行业意味着什么?释放了哪些信号?业内人士认为,电价是高耗能行业最敏感的生产因素之一。从全面取消优惠电价政策到开放电价“闸门”、取消上限,对高耗能行业发展的电力“魔咒”越来越严。但电价只是高耗能行业调控的一部分,产业结构优化需要统筹兼顾。
倒逼高耗能产业转型,高电价抑制效果明显
早在201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创新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就指出,全面清理取消高耗能行业优惠电价,其他不合理的价格优惠政策,对7个行业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对淘汰和限制企业实行更高的用电量(包括市场化交易电价)。
在减碳目标下,对高耗能行业的政策越来越严格。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源消费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今年上半年,能源消费强度9青海、宁夏、广西等省份同比不降反升。随后开展的第四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将严格控制“双高”项目盲目上马作为检查重点。
对于高耗能企业来说,电价是生产成本的“大头”。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告诉记者:“高耗能行业是用电大户,地方政府通常会给予优惠电价,但这次没有限制。”提高高耗能行业电价,同时更充分传导发电企业成本压力,抑制不合理用电,改善电力供需状况。”
高耗能行业也在积极寻找出路。赛迪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指出,高电价直接影响高耗能行业收入,企业需更加重视节能技术创新,加快转型升级,调整产业布局。安哥拉能源转型论坛中国电力项目高级顾问尹明指出:“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控制高耗能电力增速的决心。政策可谓‘一石三鸟':将倒逼高耗能行业提高能效,淘汰落后产能,提高部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强监管下,高耗能用电量增速明显回落。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日前发布的《2021年1-9月用电量》显示,今年9月,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合计181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0%。 1.0%,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9.8个百分点。
各地电价政策陆续出台,终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在《通知》指导下,各地将陆续出台高耗能电价政策。林伯强认为,在当前电力供需压力下,高耗能行业电价迎来较高涨幅,对高耗能行业来说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10月9日,内蒙古发布交易电价细则。其中,电石、聚氯乙烯行业电价在0.3112元/kWh的基础上上调0.25元/kWh。每吨成本上涨1000多元; 10月3日,浙江省发改委印发《浙江省关于建立和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和单位产品超限电价处罚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指出,单位产品能耗超过国家强制性或地方限制性能耗标准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值标准的能耗单位,其生产经营所用能源应当按等值折算为用电量,并处以罚款。性电价。
国家统计局10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受煤炭价格上涨和部分高耗能行业等因素影响,工业品价格涨幅继续扩大。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2.9%,水泥等非金属矿产品价格上涨2.9%,化工产品价格上涨2.9%。原材料和化工产品制造业增长2%,黑色金属价格上涨2.9%。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8%,共同影响PPI上涨约0.57个百分点。
一位熟悉化工行业的人士表示:“今年9月以来,高耗能终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金属硅原料价格暴涨,有机硅单体价格上涨年初有机硅单体价格为
@2.18万元/吨,9月底国内报价高于6万元/吨。电石价格从去年9月的3000元/吨上涨到今年的7000元/吨。这种价格上涨和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
林伯强指出,总体而言,高耗能产业的产能会下降。 “市场交易下,高耗能电价上涨,成本增加。除非不生产或不减产,否则将影响其他下游行业。《通知》指出,有序推进所有用户进入电力市场取决于市场供需缺口情况。”
警惕周期性供应缺口,多措并举监管高耗能
“高耗能产业”成为行政审批和行业监管的重点。那么,电价调控对遏制高耗能行业的野蛮增长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上述化工行业人士指出,电价上涨会导致高耗能企业成本增加,但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远大于涨幅在电价方面。 “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差别电价调控措施和能源消费双管齐下政策约束的不断加大,电价成本和企业限停停产压力不断加大,将出现阶段性缺口。相关产业的供给能力,对配套产业和产品价格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上述知情人士指出,产能置换、升级降耗、使用清洁能源已成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举措,也将成为新的替代煤炭的优势。然而,在能耗双控指标的紧迫压力下,高耗能行业缺乏适当的转型时间规划,产能落后,高耗能项目合法有序退出的政策缺失。
如何对高耗能行业进行综合治理?业内人士指出,各地要制定合理可行、有步骤、有针对性的能耗双重调控措施。避免关停限产,建立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考核跟踪机制,结合企业能效提升实际,进行差异化管控和市场化激励。同时水电能耗管理,政府部门要在财政、税收、价格、市场、金融等方面对企业给予全力支持,制定鼓励落后产能改造的激励政策。探索建立公平的转型机制和渠道,建立有效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金融机构要适应业务转型要求,加大对高耗能企业绿色改造项目的研究,最大程度了解信贷资金流向和项目降耗效果,避免' “一刀切”的信贷导向,有效满足企业需求,满足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等碳减排过程中的融资需求,结合绿色金融支持和激励政策,加大对绿色信贷的投入。”上述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