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背后,绍兴转型-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数字背后,绍兴转型

2022-07-20

绍兴支柱产业纺织业去年利润大幅下滑,经历转型阵痛

一年后,绍兴经济转型初见成效:上半年工业经济增长19.7%,大型企业新产品产值增长42%,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7.9%;科技投入8亿元以上,同比增长50%以上。

创新和科学管理已成为绍兴转型的关键。下一步绍兴将着力提升区域竞争力

每米布五美分

创新成为转型的动力

“在中国轻纺城,今年每米布的平均价格将上涨5毛钱!”采访中,这句话让记者大吃一惊。

不要小看这0.5元。绍兴年布产能50.28亿米,新增效益25亿元!它是怎么来的?企业说,主要靠创新。

从年亏损1000万元,到今年预计盈利1000万元,在绍兴已经3年,走过的路,耐人寻味。投产前两年,“新发”和绍兴其他纺织企业一样,设备一流,但还是走扩量降价的套路。结果陷入了产量更大、亏损更大的恶性循环,前两年年亏损超过1000万。元。

经过痛苦的经历,“信发”找到了症结:产品质量过低,无序扩张,降价赢客之路难走。要生存,就必须提高质量和效率。 “信发”确定了改进的途径: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一年来,公司调整了产品结构,公司开发的新产品被列为浙江省新产品推广项目。

两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去年5月,新发公司生产面料640万米,平均加工价格1.34元/米,加工价值877万元,亏损103万元;今年5月,生产面料890万米,平均加工价格1.03元/米。 0.525元,加工价值1357万元,利润133万元。

像“新发”一样,创新已成为绍兴企业的大势所趋。绍兴市经贸委副主任金志奇介绍,上半年全市新产品产值高于浙江省平均值6个百分点。以转型压力最大的纺织行业为例,印染行业上半年销售额增长10%,利润增长53%。这部分收益来自于新产品和新技术。在今天的轻纺城,每米面料的平均价格在十元以上——过去每米两三元的低价已经被淘汰了。

除了提升传统纺织产业,绍兴还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今年6月的浙交会上,绍兴签约的31个重点项目中,电器等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超过80%。今年全市组织申报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70家,高新技术孵化企业共210家。

能耗下降7.9%,损耗率下降5.1%

监管排挤科学管理

在经济指标好转的同时,有两个数据亮眼:能耗同比下降7.9%,位居浙江省第二;企业亏损率下降5.1%。

这两个人物有自己的背景。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现实下,要想盈利,一方面需要新技术;

“现在的企业家越来越重视内部科学管理,不再像过去那样大手大脚。节电、节煤、节水、中水回用已经非常普遍,他们千方百计节约成本。”绍兴县经贸局副局长胡佳恩介绍。

宏观上,自去年整治以来,绍兴控制了部分产能过剩行业,淘汰了部分落后设备,成为节能减排的前提条件,企业也受益匪浅。绍兴县八纺集团只省电。通过安装变频器、变压器,合理安排生产,每年可节电50%。尝到甜头的公司纷纷效仿。目前,绍兴县印染行业大型企业中,有一半以上实施了中水回用。

在这场变革性的革命中,政府的行动不容忽视。为推动企业早日转型,政府不仅出台产业目录引导,加大对优质企业和节能创新的资金支持,创新服务机制。

帮助中小企业突破融资瓶颈的举措是创新之举。为为500万元以下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解决流动资金问题,市财政向商业银行投放储蓄5000万元,银行对公配套同比5000万元信用担保基金。企业提交申报后,经贸委、财政局联合进行初审。资质合格后推荐给银行,银行最终审核后发放。该模式已运行3年,未出现银行坏账。政府有效向银行推荐优质企业,有效扶持中小企业。

3年3000套人才公寓

提升区域竞争力

上半年,绍兴全省工业总投入增速仅为4.8%,不仅低于往年,在全省处于劣势,但其中65.2%用于设备投资更新和技术改造。 “过去一年,绍兴的经济重心从量的扩张转向了质的提升,这种转变取得了成效。”市委书记王永昌说。

绍兴经济活跃绍兴能耗管理系统排名,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去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440.48亿元,尽管地域小、人口少,经济总量仍居全省第三。

经过这一轮调控转型,绍兴经济经受住了考验。历经阵痛,绍兴经济将更加理性发展。绍兴要继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着眼宏观,在继续深入调控的同时,增强区位优势,增强区域竞争力。 “只有不断提升城市区位优势,打造政策高地和资源洼地,才能吸引更多优质资金落户绍兴,引领下一轮发展。”绍兴市市长张金儒说。

绍兴位于杭州和宁波两个城市之间,既是优势也是劣势。应对措施是:降低商业和物流成本,以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

改善交通条件是提升区位优势的有效途径。目前绍兴已建成5000吨级码头,正在筹建10000吨级码头;杭甬运河绍兴段、连接上海的跨海大桥、杭绍甬城际铁路成为绍兴下一步建设的重点。

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最紧缺的是人力资本,这也是降低商业成本的关键。为降低企业使用高素质人才的成本,从今年开始,绍兴制定了三年内建成3000套人才公寓的目标。已落成的1000套人才公寓设施齐全,外人拎包入住。 市政府承诺,第一年租金为市场价格的30%,第二年外籍人才优惠价格为50%。总折扣减至第五年,为企业使用人才造成成本洼地。

建设技术平台已成为政府的第三项努力。新成立的纺织行业产学研联盟由22家重点企业、10余所高校和政府部门组成。参会企业各出资100万元,政府支持部分资金共同投入行业共同科研课题。结果是共享的。以此为起点,绍兴面向其他行业的技术平台将继续逐步建立。

“虽然发展压力很大,但绍兴对引进企业的门槛也很高。”张金儒说,“一是环保要求非常严格,二是农民工的权益与城镇居民平等,不能在绍兴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