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及管理现状
2022-01-25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管理系统、能源控制系统现状
我国大型公共建筑消耗大量能源。另一方面,我们也缺乏直接的数据来为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建科[2008]114号(2008-06-24)关于印发《国家机关办公楼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技术导则》的通知)要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对全国重点城市重点建筑能耗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宣传等系统,能源消费配额和超配额涨价等。
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及管理现状
1、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由于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建筑能耗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逐年上升。统计显示,未来几年,写字楼、公寓、餐厅、会展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筑将大幅增加。我国90%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是典型的耗能大户。在能源需求日益紧张的形势下,我国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是必然选择。
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如果不安装能源管理系统,很难了解建筑内电、水、热等相关能源设备的运行和消耗情况,造成大量不必要的浪费。
因此,一个大型的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平台迫在眉睫。能源管控系统通过软件系统信息化的方式,可以及时控制和有效管理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大大提高了节能工作的管理水平,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同时,该系统可以让我们及时掌握公共建筑的能耗变化。
2、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现状
建筑节能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建筑节能落后。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是建筑能耗的高密度区域。浪费现象依然严重,节能潜力巨大。以下是建筑网为大家带来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特点及管理现状的介绍,以供参考。
目前,70%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没有专职节能管理人员,企业内部普遍没有建立相应的能源管理制度。不能及时掌握能源的整体消耗情况,不能及时掌握主要耗能设备的运行和节能状况。总的来说,对大多数大型公共建筑业主的用能设备管理只是从安全使用的角度出发,建立企业内部的节能管理体系已变得非常紧迫。
建筑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大型公共或商业建筑的分类、分项能耗计量装置采集能耗数据,并采用远程通讯传输等方式采集能耗数据,实现对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在线监测。公共或商业建筑(或建筑物)。和动态分析。在具体实现上,采用分类能耗和分项能耗计量统计。分类能耗是指按照国家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消耗的主要能源类型收集整理的能源消耗数据,包括:用电量、用水量、用气量、集中供热消耗量、集中供热 冷耗、其他能源应用如:热水供应、煤炭、石油、可再生能源等国家办公大楼和大型公共建筑。以电为例,有4个子项:照明插座用电、空调用电、电力和特殊用电。
主要特点:
1、丰富的设备支持,稳定的实时数据采集
支持多种通信协议的前端采集设备,如电表用DL/T645-2007、水表用M-BUS、楼宇自控-RTU、功率继电器
电气保护103、104等;
支持多种通讯采集和集中设备:支持国网标准采集集中器,支持有线RS485接口、无线载波、小型无线、GPRS;支持有线TCP/IP、无线WIFI;支持串口服务器透传和通讯管理机集成协议包;
2、先进的能耗分析与管理机制
详细的年月日报表能耗计量管理系统,能耗分报表。并根据当前段(年-月-日)与以往记录相比,提供节能选项,文字、图形跟踪到
记录。提供内部设置,评估总能量和组件警告参数,方便内部对能耗的监督和管理。
采集智能电表、水表、燃气表、空调冷热表等前端设备的实时数据,通过采集传输网络发送至管理中心。系统实现对室内温度的实时监控和网络化管理,为准确控制中央空调的切换时间和温度提供可靠依据;开关量模块可实时监控门窗状态,严禁在开窗状态下使用空调或供暖设备。;,有利于改善各区域中央空调或北方供暖系统的温度平衡,提高运行效率,减少整体运行;
3、丰富的实时历史数据表示
采集、复制实时和历史数据,可以用曲线图、条形图、趋势图、百分比饼图等图表直观表达,简单明了,一目了然;
4、完整的数据统计分析报告,能源使用审计建议模型机制;
5、高速数据采集与存储
采用分组巡逻扫描,数据采集时间更快,数据存储在历史数据库中,供调用、查询、分析和处理。可设置扫描时间,可设置存储时间间隔;
6、事件和报警处理
报警内容丰富:模拟量定值超限报警记录、开关变位移报警记录、控制相关数值状态报警记录、报警事件分类列表记录,方便快捷
查询统计处理。自动生成分类报警记录表弹出,报警颜色滚动增减显示。当报警条件消失时,报警状态自动解除,并显示历史事件。
查询包括遥控操作记录、通讯事件、文件增改记录、开户收费记录、电表更换记录、复位复位记录等,可按日期、时间、类别排序。
并且对算子进行分类查询。
7、强大的节能改善潜力挖掘分析建议:通过科学的数据建模和分析,计算得出改善潜力挖掘方案数据,形成数据采集、记录、处理、比较、分析、建议、改进,实现完全节能管理系统流程;
8、支持网络开发技术和大数据云技术分析:成功引入Web技术,轻松将能耗数据采集整合到云端,实现云端数据处理分析,突破传统一对一分布式概念。实时和永久的在线数据,随时随地的调度操作和查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