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费双控”政策是指16家产能高、落后的上市公司限产或停产
2022-09-10
记者包兴安
近期,江苏、山东、陕西等地不断加大能源消费双控(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力度,陆续出台限电限产政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至少有16家上市公司先后发布公告称,公司或其子公司因能耗双重管控而停产限产。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能源消费双控”政策是我国发展的关键。对当前形势下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进行管控。对在建、拟建和现有项目进行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库存管理是必然趋势,实施有序用电,是控制用电的必然选择。目标是积极而重要的。
中国财经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张义群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今年多地已落实限电有序用电政策。一是今年受极端天气影响,居民用电和生产用电量增幅较大;二是经济快速企稳,企业用电量大幅增加;三是在“双碳”目标下,政策落地加快实施高耗能企业限电;四是煤炭、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高耗能企业生产起到了拉动作用。
“能源消费双控”政策的实施对部分上市公司产生了影响。记者梳理发现,近日,金鸡股份、天元股份、西大门等16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或其子公司实施了“临时停产”、“临时停产”等措施。生产限制”。例如,9月23日,金鸡股份发布公告称,江苏省泰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接到上级政府部门关于“双控能耗”的要求,建议相关园区企业实行“临时停产”和“临时限产”。和其他措施。公司从维护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配合园区政府的相关建议和措施。经管理层讨论,决定从9月22日起在园区内临时限产。金鸡股份表示,此次临时限产预计对公司下半年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2021年,具体影响金额以定期报告披露为准。
“能源消耗的双重控制对上市公司有利也有弊。短期内将影响其生产经营布局,增加生产企业能源消费转型成本,限电和有序用电可能导致其产能释放受限,进而影响企业产能释放。完成年度目标。”宋向清表示,但从中长期来看,能源消费管控力度的加大,促使企业加强能源消费体系转型高能耗管理,加强创新经营,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力度。 ,必须为其规模化生产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
记者注意到,不少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询问,能源消耗的双重控制是否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相关产能。上市公司也积极响应。例如,元兴能源表示,公司自有电厂积极响应国家“双控”号召,落实相关措施;同时,公司通过工艺优化、节能技术改造等措施,有效保障了生产装置的正常运行。目前,公司主要生产厂房运行正常。也有企业表示,公司不是高耗能企业,至今未收到双控通知。
巨峰投资咨询投资咨询总监郭一鸣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在能源消费双管齐下的要求下,高耗能企业将受到较大影响。
从二级市场来看,截至9月23日收盘,电力板块相关概念股有8只涨停。郭一鸣表示,能源消费“双控”政策利好风电。
“能源消费管控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重点工作。其中,能耗指标、能效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等是管控的主要环节。不达标的“两高”项目 未来不仅可能面临更严格的政策约束,在节能审查、环评审批等方面也会受到严厉约束甚至被追究责任,有的项目甚至可能无法通过可以申请信用支持。”宋向青说。
宋向清建议,进一步强化我国可再生能源用电保障机制,进一步推动落实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机制,对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达到一定比例的地区给予奖励,对达到一定比例的地区给予奖励。消耗过多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相关能源消费将在区域内扣减,形成奖惩并举的政策组合,从而拉动各省市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和市场消费。
张益群表示,今年我国采取了更加严格的节能减排限产政策,有利于促进纺织、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企业发展采取技术密集型、高端化的发展模式。建议对高耗能企业实施用电配额管理,鼓励企业更有效地利用能源;同时,建立健全价格约束引导机制,以市场化手段推动高耗能企业自主节能改造。
(孙倩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