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建筑智慧碳管理,青云科技双碳智慧建筑解决方案助力节能减排-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实现建筑智慧碳管理,青云科技双碳智慧建筑解决方案助力节能减排

2022-09-13

可持续发展,面向未来。热情洋溢的北京冬奥会不久前刚刚落下帷幕。冰盾遁、雪蓉蓉、顾爱玲、苏一鸣等人继续霸屏,成为照亮世界的中国符号。

同时,北京冬奥会也是一届实现碳中和的绿色冬奥会。所有场馆均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建成超低能耗示范工程5万多平方米。低碳能源得到全面利用。比赛期间,所有场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色电力。冬奥会是全社会低碳转型的典型代表。在中国“3060”目标下,实施双碳战略,建设绿色低碳建筑,将低碳融入日常生活是全社会的发展方向。利用物联网技术赋能建筑,努力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也是青云科技的重点。

解决建筑碳排放问题

建筑物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据国务院研究中心发布的《2050年中国能源碳排放报告》显示,目前建筑业能源消耗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20%以上,仅次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位居第三位。从 2009 年到 2018 年的 10 年增量,目前建筑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 57%。

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建立碳控制变得至关重要。去年9月,住建部出台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从政策层面推动绿色建筑。然而,要实现建筑的碳减排和碳达峰,仍存在诸多挑战。

青云科技物联网业务总监胡家友表示,要实现双碳目标,建筑首先要面临四大挑战:

首先,数据是分散的。建筑系统相对复杂,包括能源应用、弱电智能、强电等十几个子系统。管理制度和数据标准不统一,异构数据无法支撑国家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

第二,节能建筑并不节能。目前建筑领域的很多节能措施都是节能措施,没有设定节能目标,很难达到节能效果。

第三,高能耗不等于舒适。为了让顾客感到舒适,一些能耗较高的单位会提供冷源或热源的供应,以及照明等其他能源消耗,但这些并不完全等同于舒适。

第四,节能与发展的矛盾。发展是金山银山,节能是绿水青山。要打破这一矛盾,急需采取技术手段,既能实现发展,又能在节能减排上取得突破。

胡家友表示,在双碳背景下,建筑数字化转型实现碳追踪、节能减排已成为大势所趋。中投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建筑智能市场的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45.37.51亿增长到2019年的92.15.98亿,其中转型市场占比35.18%。

在此背景下,青云科技推出双碳智能建筑解决方案,利用物联网技术赋能建筑行业更加节能高效,助力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

在建筑物中实现智能碳管理

实现建筑节能减排突破、实现绿色智能碳管理的关键是通过“信息化”、“数据化”和“智能化”技术手段。

胡家友解释说,通过信息化,可以将能源消耗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给建筑运营商和管理人员,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数据挖掘。

青云依托“云、网、边、端”一体化架构设计,解决了当前楼宇数据孤岛问题。通过青云边缘计算平台,可对楼宇内所有用电设备进行管控,利用青云物联网平台打通照明、通讯、暖通空调等各种独立系统,实现互联互通、畅通无阻统一标准化使用建筑物范围内的数据。同时,经过统一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引入各种PaaS组件和自动控制技术、空调精准控制、智能照明组合策略和精准控制,实现楼内设备的智能管理,如熄灯时人走开,空调等。电气设备自动关闭,从而减少能源消耗。

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_智慧写字楼能耗管理系统_能耗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及节电,节水,节油等管理措施

青云双碳智能建筑解决方案架构

不同于其他厂商的行业应用平台,青云双碳智能楼宇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基础开发中间件平台,技术架构优势明显。例如,访问更开放、成本更低、应用扩展、模块化,以及对 3D 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天然亲和力。

胡家友表示,青云双碳智能楼宇解决方案着眼于双碳和能耗“双控”,在关注实际客户体验的同时,充分考虑楼宇用户日常遇到的问题,并能提供解决方案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各种管理制度。其中,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可以通过青云的能源模型和实时状态监测功能,对建筑碳排放进行综合预测和定量分析;碳排放管理系统可依托碳监测与追溯模块、碳模型、碳汇、碳排放足迹、碳中和市场等功能,实现建筑碳管理闭环,赋能建筑、公园等建筑全面减排;作为零碳建筑的报告中心、指挥中心和统一入口,智慧建筑可视化系统可以监控建筑的运行状态。实现可视化管理,为管理者提供数据化运营的依据;智能楼宇运营中心平台具备状态监控(平面图、列表、拓扑)、风控管理、指标对比、设备台账、资产建模等功能。众多智能办公场景可支持智能会议室、智能工作站、智能停车、门禁管理、健康空气等运营能力。

降低碳排放,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般的建筑节能场景中,节能和用户体验往往是矛盾的。建筑的所有系统的建设都是为人服务的,也就是实际体验。如果做碳减排,会给人们带来一些不好的体验,比如过冷、过热,甚至有些风和不适。这不是低碳建筑发展所追求的。比如北方供暖,如果停止供暖,整个北方地区的能源消耗总量可以降低30%。但这30%带来的不适,却与民生背道而驰。

“青云的双碳智能建筑解决方案不是单方面的目的,而是投资者、用户、建设者、社会和国家的共赢。”胡家友说。

例如,青云帮助江苏某政府办公楼实现双碳应用。通过构建综合能源管理体系和碳排放管理体系,建立碳核查体系,降低建筑整体能耗,减少碳排放,包括直接碳排放、间接碳排放。完成智能控制后,电费降低近15%,能效提升30%。

在河北的一个校园里,青云实现了两个目标。一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空调和照明的精细化管控,减少了学校的碳排放,降低了学校整体的能源消耗和电费开支。根据一年内的数据对比,学校用电量减少了15%,碳排放减少了10%,这些都是在不影响学生体验的情况下实现的。二是学生作为实现未来双碳目标的中坚力量,通过校园实践智慧写字楼能耗管理系统,让学生更早接触智慧生活和低碳生活,培养低碳理念,助力节能减碳。

未来,建筑减碳节能空间广阔。在双碳排放的背景下,除了工厂,城市里还有大量的商业建筑。对建筑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碳追踪、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青云科技的双碳智慧建筑解决方案落地后,可逐步扩展到智慧园区、智慧城市等不同层次的空间维度。在此过程中,青云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包括ICT、华润科技、施耐德、江森自控、美的空调、赛迪联合实验室、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共同推进双轨制的实施。碳智能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