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提升工程”成果交流会(北京站第二期)成功举办
2022-10-03
2022年8月26日下午,由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管理办公室指导、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承办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成果交流会(北京站2号场)”在北京建筑节能研发中心成功举办。
标准配额司三级研究员、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孟光、科技与产业化发展部科研管理与国际合作处处长彭梦月中心、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管理办公室执行主任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会议。会议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总工程师、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政策规划委员会主任徐小龙主持。
本次会议是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承办的中国公共建筑节能促进子项目的第二次成果交流会。示范子项目的成果和经验将进一步推广和宣传公共建筑节能提高的重要性和方法。全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行业的行业领军人物、专家、企业、金融机构、协会会员单位、媒体参加了会议。
会议伊始,徐小龙副总工程师介绍了“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背景和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承担的推广子项目进展情况,并邀请了线上线下代表填写一份调查问卷,向研讨会的参与者提供反馈。并呼吁行业人士继续关注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举办的后续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公共建筑节能提升的认识和应用。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总工程师、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政策规划委员会主任徐小龙主持会议
会议首先由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科研管理与国际合作处处长、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管理办公室执行主任彭梦月致辞。彭楚对会议的发言者和代表表示欢迎,并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中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工程”实施三年多以来,从完善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政策体系、完善能耗监测与评价四个方面开展了65个子项目。系统,开展能效提升技术示范推广,和提高能力建设。更好的结果:
一是开展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政策和标准体系研究,在北京、重庆、内蒙古、青岛、长沙等地区开展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政策体系推广工作。并为相关省市编制政策研究成果。期间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规划、碳减排工作方案等文件提供支持。
二是开发建设公共建筑节能计量验证系统、能源管理信息平台、公共建筑能源审计系统,完成公共建筑能源管理信息数据库建设。
三是开展20多项公共建筑节能提升技术示范和市场化融资机制研究论证,示范生活热水可再生能源集中供暖等低碳节能项目40多项,太阳能存储和直接灵活性,以及高性能围护结构。技术。市场化融资机制示范涵盖能源成本托管、融资租赁、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多种机制。
四是在北京、天津、重庆、苏州、广州等地建立了5个公共建筑节能培训中心,开展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公共建筑领域技术人员的培训。在北京、兰州、厦门、西安、西宁等地,组织举办示范项目成果推介会和全国公共建筑节能提升交流研讨会。
希望项目成果和经验教训能够以研讨会的形式不断分享和传播,为业界同仁开展的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为改善生产生活贡献力量人民的条件。
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科研管理与国际合作处处长彭梦月致辞 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管理办公室常务主任彭梦月致辞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智云中心主任曹勇作《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成果总结与思考》主题演讲,重点关注20个节能示范项目由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实施。成果在技术论证和市场机制(融资)论证两个层面进行总结总结。根据总结分析的结果,分析了节能技术的适用性和绿色金融的经验建筑能耗管理系统,下一步我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工作要明确特点,把握关键点,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智云中心主任曹勇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节能研究所所长李本强发表了《北京西单大悦城节能低碳实践与探索》的主题演讲,重点围绕北京西单大悦城的实施,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商业综合体节能改造前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节能改造的技术路径、实施情况及节能改造效果。改造主要针对西单大悦城的暖通空调系统。全面采用高效制冷机房、末端送风系统节能控制、整体节能运维信息化管理等技术手段,
节能研究所所长李本强
绿色建筑研究所副所长纪亮就《低碳产品与技术目录研究》作主旨演讲。该报告针对双碳背景下低碳建筑的建设和运营需求,面向公共建筑管理决策、规划设计、招投标采购等过程。,研究公共建筑中常见的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并整合形成技术目录。介绍了全国多地与典型低碳建筑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推广激励政策,分析了各类低碳技术应用于典型绿色低碳建筑的现状和成效,推出在线低碳技术与产品数据库。及其相关属性。
吉良,绿色建筑研究院副院长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院长助理任玉杰作“绿色金融支持”主题演讲提高公共建筑的能源效率”。报告大致介绍了我国目前绿色金融的进展情况。典型案例介绍了绿色金融支持公共建筑能效提升的具体实践,重点分享了绿色金融支持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指标体系的内容和应用场景。最后,根据目前的发展进度,提出了绿色金融支持公共建筑能效提升的应用前景。为地方有关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支持。
任玉杰,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院长助理
平台事业部总监涂胜春作了《规模化公共建筑电力需求侧管理市场模式——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演讲。演讲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上海市黄浦区区域节能现状、建设能耗管理的实施背景、路径演变、建设基础等;二是项目总体建设内容、推进步骤、资源挖掘、平台开发、市场化交易、调度对接、创新特色、实施成果等介绍;三是分享项目建设取得的有效经验,介绍下一步相关改进工作计划和展望。
平台事业部总监涂生春
北京建筑节能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周宁作《零碳建筑和办公楼改造实践》主题演讲,系统介绍了背景下典型非节能建筑的改造“双碳”——北京北里广西门 29号楼变零碳建筑案例。根据目前的建筑现状和29号楼改造前的安全节能测试结果,以及国内外对零碳建筑的定义,确定了项目目标和设计思路,以及难点和重点分析了零碳改造的要点。
北京建筑节能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周宁
最后,标准配额司三级研究员、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孟光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孟总首先对大会的指导单位、主办单位及相关参会单位表示衷心感谢,对专家们的精彩发言给予了高度认可。
孟楚表示,中国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许多知名专家和优秀团队承担了技术和示范相关工作。经过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大批优秀成果。Ways希望进一步扩大这些有益探索实践的宣传。
孟楚还指出,公共建设是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碳的重点之一。今年6月30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城乡建设碳达峰实施方案》,也对公共建筑能效提升作出了进一步部署和部署。下一步,希望能在公共建筑节能工作中应用更优秀的成果。
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标准配额司三级研究员孟光做会议总结
会议通过新浪地产直播平台媒体平台进行直播,并通过建筑杂志、建筑节能杂志、中华网、腾讯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报道,和网易。本次会议主要采用在线直播的形式,吸引了超过3.30,000多名在线参与者。
至此,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主办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成果交流会(北京站第二期)圆满结束。
线下会议现场
会后,部分线下参会人员参观了北京市首个零碳建筑示范项目北京建筑节能研发中心办公楼,详细了解中心零碳城市更新展厅及二楼零碳办公区。以及智能运维管理系统等,对此次改造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
部分线下参会人员合影
项目简介:“中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项目”是全球环境基金(GEF)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实施的赠款项目,旨在进一步完善中国公共建筑节能低碳政策和标准部门,促进高效节能低碳技术的应用将提高公共建筑的整体能源效率。项目实施期为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项目目标是促进建筑领域节能减排,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增速,为中国公共建筑节能领域创造就业岗位。项目从四个方面开展活动:
资料来源:中国建筑节能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