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提高建筑能效 2020年新建建筑“装配式”占比超30%
2022-11-16
旧楼“衣帽”:温暖24万个家庭
□青岛日报/青岛视/青岛网记者 崔武
本报消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提高建筑节能新途径。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新增星级绿色建筑97座,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12个,通过市场化运作完成节能保温工程1300万平方米,惠及24万居民。今年9月,我市签约入选C40“中国建设工程”,向全球成员城市介绍“青岛经验”。
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按照“以点带头、全面落实”的工作思路,我市着力建设西海岸新区等绿色生态区,取得重大进展。其中,中德生态园被住建部认定为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市,中欧国际城被住建部认定作为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超低能耗建筑是青岛绿色建筑发展的亮点。在中德生态园被动房技术体验中心的带动下,一批超低能耗建筑项目相继开工建设。莱西夏各庄镇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产业园也在有序推进中。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领域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我市坚持规划引导,积极推进项目建设。计划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达到30%以上;到2022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达到40%以上,形成一批以优势企业为核心,覆盖全产业链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为实现这一目标,相关部门多管齐下。一方面青岛建筑能耗管理系统,出台多项扶持政策,以资金、土地支持建筑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他们积极培育产业链,打造了12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满足市场需求。优越的环境促进了装配式建筑在青岛的发展。仅2018年,全市就开工装配式建筑340万平方米。
建筑节能是一个重要的热门项目。青岛在节能保温工程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两端精准发力,成效显着。为加快节能保温工程进度,我市自2015年起在全省率先实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物。转化总量的两倍以上。通过改造,建筑能耗可降低约40%,可节约煤炭约1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6万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也注重调动市场资源。按照“市场驱动、要素驱动、创新驱动、资本驱动”四轮驱动模式,全市通过市场需求分析、监测平台搭建、调研调研等方式科学分析公共建筑能耗。筛选项目、评价量化指标、选择关键技术。立足现状,选择重点项目进行突破,有效带动全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示范项目48个,总示范面积414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住建部城镇化改造试点任务要求。改造后的建筑可节约标准煤2.3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