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服务区“区路协同”
2022-11-20
编者按:在智慧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智慧服务区建设迎来新机遇,服务区智能赋能在服务区管理、公共服务、业务发展等层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行业期待借助新技术解决服务区的痛点。近日,在第11届(2022)中国智能交通市场年会上,总经理李文龙做了《智慧服务区区域道路协同》的报告。
李文龙认为,“服务区+”主要延伸两个方面:一方面,服务区向数字化延伸,通过数字化改造服务区,通过区域道路协同做好服务区;第二个方面是从封闭的服务区发展到开放的服务区,将服务区与周边环境连接起来,通过人车分离、白名单、黑名单等设计,突破服务区只为高速公路服务的理念,使服务区成为一个活跃的商业中心, 甚至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项目背景
1、国家政策引领交通领域高速公路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转型发展——夯实智慧服务区建设技术基础
根据国内和
国外做法,每50公里应该有一个服务区,目前国内服务区在3500对左右,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4000对服务区。这4000对服务区其实相当于一个中型商业综合体,紧挨着高速公路,除了正常的停车、餐饮、购物外,现在的服务区正在向服务区+的概念发展。
服务区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延伸:一方面,服务区向数字化延伸,服务区通过数字化转型,服务区通过区域协同由道路服务;另一方面,它从封闭的服务区到开放的服务区,服务区与周边环境打通,通过人车分离、白名单、黑名单等设计,突破服务区只为高速公路服务的观念,使服务区成为活跃的商业中心, 甚至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智能服务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出行需求增长与道路资源瓶颈明显矛盾,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创新提升公路服务运营效率——建设智慧服务区的内在要求
从双碳的概念出发,服务区还面临一个资源瓶颈,即如何更好地调动资源到地。传统管理是无法实现的,唯一靠的就是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包括服务区域内场地优化、资源优化、人员优化和相关设备联动等,仍有很大的潜力有待挖掘。
从服务区管理的角度来看,虽然有
每个服务领域的许多子系统和一些应用,这些应用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存在如何连接底层数字化的问题,这也是目前面临的瓶颈之一。
3、交通运输行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上升拐点,数字技术与交通业务深度融合是发展趋势——高速公路数字化、服务区智能化
作为高速公路
,服务区已成为展示高速公路行业社会形象、提供综合服务的重要窗口。
事实上,这个服务网络
区域和公路网可以相互融合,可以共同发挥作用,所以我们提出了“区道协同”的理念,不仅车路要协调,关键是要充分发挥路与区(服务区)的作用。
二、工作基础
1.2019-2021:我们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数字化方面取得了稳步进展
作为投资集团、商业集团智能服务区建设的排头兵,浙商互联网参与了浙江省智能服务区建设
省交通厅从2019年开始,制定了“一平台十制”框架设计方案,参与了智慧服务区标准规范的编制,并在浙江长安、萧山、绍兴等服务区开展了相应的建设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2.2022:注重顶层梳理设计,聚焦服务区5类人员43需求
从2022年开始,我们开始再造智慧服务区2.0,在智慧服务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调研了司机、基层员工、运营商、群长、政府监管等5类用户的43个需求,基于需求先研究的原则,我们做了顶层梳理设计, 为新服务区建设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3、根据调查情况,梳理出高速服务区需要解决的常见问题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有七大类需要改进和升级,包括信息发布服务、餐饮购物体验、停车服务、互动体验式娱乐服务、厕所体验、汽车保养服务、加油服务等。比如服务区的如厕体验,这是服务区的一项重要功能,我们不仅在做智慧服务的过程中对智慧马桶有非常高的硬件要求,还要考虑如何高效管理马桶和马桶之间的互联互通。
3. 什么是智能服务区?
1. 设计理念 智能服务区 - 微笑概念
从系统化、成员化、智能化、区域化、环境化五个维度,提出SMILE智慧服务区建设理念,打造智慧服务体系。
2、基于智慧交通顶层设计:智慧服务区整体解决方案与交通群系统的关系
作为省投集团的组成部分,我们不是孤立的数字平台,而是与各个子系统相结合,只有与整个系统连接,才能实现数据整合和资源共享。
3、区道路协调
入区:提前发布服务区信息,如交通流量、服务内容信息、停车状况等。专区:进入智能服务区,提供智能交通管理、会员管理、停车智能管理、
ETC无感加油、服务智能管理等。
退出区域:离开服务区域并提供审核提醒。
在区路协调上,我们强调要打通各系统之间的连接,运营中心、收费站、隧道局、服务区等相关子系统形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系统,在此基础上服务区可以产生四个方面的创新:多
维度、多交叉协同:组合整合服务区、路企、路产生的各类数据。
司机和会员服务
:为司机和乘客提供更好、更好、全方位的会员服务。
过程
再造:通过社会服务局对整个管理进行流程再造,以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目的。数据
连接与分析:通过智慧服务区的建设,可以沉淀大量数据,通过梳理分析高效能耗管理系统,这些数据将产生更大的价值。
从停车引导进入服务区,到高速服务区的主要信息版,以及广告可以嵌入主入口,我们还可以通过导航服务、旅游信息发布、路况信息发布等方式在服务区内提供服务。
4、智慧服务区整体解决方案架构——1+1+N会员建设
是智慧服务区建设的关键环节,我们希望在智慧服务区这样的场景下,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终端权益扫描等多种营销手段,让进入服务区的人员成为我们的会员,通过线上、 包括购物、会员积分、新零售等服务,从而能够将会员留成为活跃会员,为下一步会员扩展和变现奠定基础。一般来说,智能服务区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架构,我们可以称之为1+1+N,即一个感知平台、一个系统、N个场景。
1 感知:实现服务区+综合感知
通过本地服务区感知、路况感知、驾驶员和会员感知、公共服务和周边感知,一个形成
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从停车位加油、充电桩、视频报警、厕所,到气象车速、信息板等,所有设备连接完毕后,形成感知基础,通过数据共享,为整个服务器提供大数据的基础支撑。
1平台:面向服务区场景的专业物联网软件平台
物联网
拥有物联网协议库,完成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泛在物联网。数据采集、监控和控制(SCADA)系统具有高可靠性,为物联网平台提供了配置流程图、实时数据库、专业控制、应急联动等功能。AI专注于设备定时数据算法的拖拽算法建模开发,推动设备定时AI的“工程化”。数字孪生专注于设备和场景的 3D/2D 数字孪生,以及拖放式数字孪生场景。
N场景:面向智能服务区的物联网感知管理平台
目前可提供智能监控系统、会员业务系统、侧门管理系统、危化车辆管理系统、服务区审核系统、厕所管理信息系统等10个场景应用,信息发布系统、驾驶员停车服务系统、
能耗监控系统、服务区管理调度系统等,我们致力于打造开放的智能服务平台,未来可以接入更多开放的场景,就像移动应用平台一样。可以在平台上独立开发各种商业应用。
四、设计原则和路径
1. 工作中应遵循的原则降本增效
原则:降本增效
增加是核心,如果服务区只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而无法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那么服务区的建设只是一种形式,实际上没有生命力。
架构设计原则: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底层连接与顶层设计相结合,形成框架,只有有了框架思维,才能为智慧服务区的建设提供指导和赋能。会员
运营原则:重视会员管理和会员服务,更好地服务线上会员和司机乘客,其实是智慧服务领域的核心工作。
注重服务原则:会员服务不仅是一个管理系统,更是一个服务系统,让进入服务区的司机和乘客感受到更好的服务体验。
开放协作原则:即构建一个底层平台,在访问基础应用后,还可以允许其他内容访问,形成更丰富、更活跃的生态系统。标准产品
原则:我们建立的智能服务区可以成为标准产品,可以实现对外出口。
二、智慧服务区整体解决方案的实施路径
建筑标准:不同于一般的智能服务区建设,我们的核心是建设标准,既然要先建立行业标准才能做到,因此,在执行过程中我们遵循这个标准高标准、严要求,努力成为行业公认的标准产品。平台
:即上述操作系统平台,在标准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基础平台,
平台上的大量数据进行连接、融合、调用、集成,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