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1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90%
2023-01-07
3月23日,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通知,明确了2021年全省建筑节能和科技工作重点。2021年河北建筑能耗管理系统,河北省着力提升建筑节能和节能水平。施工技术创新。 全省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90%以上,新开工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面积达到160万平方米。 城镇新增建设面积比重达到25%以上,完成10个以上新技术应用示范项目。
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河北省将在各地推进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实施,开展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实施与评价研究。 严格组织开展75%的城镇居住建筑和65%的公共建筑节能达标执行情况督导,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按照国家标准实施。当地条件。
大力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 河北省将推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 石家庄、保定、唐山新开工20万平方米,其他区市新开工12万平方米,定州、辛集新开工2万平方米。 白饭。 重点建设一批政府投资或政府投资为主的学校、公共建筑等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 组织全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相关标准和专业知识培训,全面提高行业人员专业素质。
扎实推进装配式建筑建设。 河北省将督促各地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提高装配式建筑比重。 继续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推进零部件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地覆盖率和发展质量。 重点在唐山、沧州开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建设,推动两市新开工钢结构装配式住宅5万平方米以上。 (记者宋平)
4月13日,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对石油、水泥、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生产企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和钢铁。
实施高耗能行业差别电价的绝非海南省。 据不完全统计,新疆、广东、甘肃、江苏、云南、陕西等省份均出台了类似政策。 事实上,自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水泥企业阶梯电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以来,就已经标志着:差别电价政策将在全国推行。
对高耗能行业实行差别电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以水泥行业为例,2015年全行业产能利用率仅为67%左右。 据专家预测,未来几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水泥需求将呈现进一步下降趋势。 因此,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将日趋严重。
同时,今年两会的“供给侧”改革成为讨论的焦点,预示着产能过剩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有望提速。 作为抑制产能过剩、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手段,严格的能耗标准势在必行。 事实上,据有关行业部门测算,水泥行业阶梯电价政策的实施将导致约10%的产能达不到能耗要求的水泥生产线被淘汰。
因此,基于严峻的行业形势,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能耗成为水泥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途径。
智能化能源管控是水泥行业能效提升的重点
施耐德电气全球解决方案事业部建材行业经理杨航告诉记者:“水泥行业是传统的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耗对水泥生产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施耐德电气全球解决方案事业部建材行业经理 杨航
施耐德电气首席执行官赵国华在施耐德电气创新峰会上表示,未来40年,人类使用的能源将是现在的1.5倍,工业化所需的能源消耗将是今天的两倍多. 高能耗问题迫在眉睫。
2015年我国水泥产量下降4.9%,但总量仍达23.48亿吨。 基于庞大的产量,单位水泥生产能耗每降低1公斤标准煤,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杨航说:“无论是考虑水泥行业自身应对产能过剩问题,还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降低水泥生产单位能耗都极为必要。”
但需要指出的是,从生产的角度来看,我国已经广泛应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相应的工艺流程和机械设备也日趋完善。更完美。 因此,从设备的角度,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 在智能化能源管理方面,由于信息化在我国水泥企业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为此,杨航认为,通过行之有效的智能能源控制解决方案,提高生产能效、降低成本、提升品牌竞争力,是大多数水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
在杨航看来,智能化能源管控的关键在于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信息化集成水平,利用海量量化数据指导生产,优化水泥生产管理流程,让每个环节精细化、精准化,从而消除冗余低效运作,达到大大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也是如此。 重点是减少人为干扰,减少温度波动,提高能源效率。 在中控窑工、磨工等关键岗位,采用机器人,通过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实现人、设备、产品的实时通讯、准确识别、有效交互和智能控制,确保窑炉稳定运行。生产线效率高,进而全面提高全体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生产的能源消耗。
“智慧”能源管理水泥迎来“绿色突破”
杨航说:“目前,国内最先进的5000t/d水泥生产线,每吨熟料可消耗95kg标准煤;人员编制不到100人(包括生产和管理人员),设备维护可以规划实现,以预防为主,这些先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大量运用新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
毫无疑问,智能化手段的应用将给水泥行业带来一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量能耗的革命。
据杨航介绍,目前,施耐德电气已为国内40多条水泥生产线提供能源管理系统,并基于在软件开发领域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多年积累的丰富行业经验,提供稳定的,及时和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智能化、系统化的智能能源管控系统为水泥企业降本增效提供了重要帮助。
资料显示,泰安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的水泥智能工厂项目是目前水泥行业唯一获得工信部认定的“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施耐德电气的CEMOS水泥能源管理与优化系统对保障生产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角色。
据了解,施耐德电气CEMOS是专门为水泥行业量身打造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 系统基于施耐德电气能效管理平台,以能源/消耗信息为核心,实现水泥增产节能的网络化管理。 融合水泥专家经验,具备能耗数据挖掘功能,助力水泥生产线智能化运行。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杨航指出:“优秀的应用软件需要具备两个特点。它的‘表’是一个操作简单、运行流畅、功能强大的软件系统;它的‘里’是结合工厂实际实施定制的功能,深度贴合企业生产的业务需求,只有表里一致,信息技术才能充分应用于工厂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工厂的潜力。
正因为如此,施耐德电气在整合了如许等大型软件公司的基础上,结合丰富的水泥厂能源管理经验,整合了全球软件项目实施的最佳实践经验,使施耐德电气的能源管理系统成为一个工具真正能够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举措,也造就了施耐德电气在可持续能源管理和工业自动化领域全球领导者的行业地位。
国内水泥需求下降是未来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日益严格的环保和能源标准下,加快落后产能退出是水泥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施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带来了水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水泥厂能耗管理系统,也提升了整个水泥行业的形象,实现了从“灰色”行业向绿色行业转型的重要方向。
杨航表示:“未来,施耐德电气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水泥行业智能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