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将如何把握这一浪潮?(下)
2023-02-07
2017年无疑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潮。 一是2月,人工智能被列入国家“十三五”新兴产业规划; 3月,人工智能首次被纳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国家能源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使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为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市政府于2017年11月14日发布了《关于推动全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政府将加强前瞻性——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研究,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多元化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体系。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陈明波认为,数据技术、人力资本、基础设施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本要素,上海在这方面有很大优势,力争为发展提供示范。中国和世界的。
2018年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话题持续升温。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不断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这也是2018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可以预见,2018年人工智能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发展阶段。 那么上海将如何把握这股浪潮?
2017年10月,G60(松江区)洞泾人工智能产业基地被国家认定为首个国家级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基地。 以上海市松江区为样本,亿欧盘点了该地区的9家人工智能企业。 以下是这些公司的概况:
联碧科技
链币科技作为场景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运营商,成立于2014年5月,依托大数据和金融驱动,实现“场景互联网生态”的运营,将“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产业”融入场景,并帮助传统行业进行互联网运营,提供金融服务,致力于让线下运营变得简单。 2016年5月27日,链币科技宣布完成B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8000万美元。 投资方为 Kylin Fund I, LP。 目前,联碧科技除总部设在上海外,在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北、西南、东北等地均有布局,员工近千人。
伊士曼
上海伊士曼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制造自动化制鞋设备的公司,成立于2004年5月,目前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目前,伊士曼加大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松江能耗管理系统厂商名称,拥有行业领先的双检测、防储、防储、杀菌、防霉解决方案,打造了一批智能检测、智能成型、智能存储的鞋机. 设备。 伊士曼与众多品牌合作,包括耐克、阿迪达斯、乔丹、李宁、匹克、安踏等知名厂商。
启盛电器
启胜电气成立于2009年8月,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工业智能安全电气产品供应商。 专注于以新型光源为核心的安全照明技术和以智能化为核心的电气控制技术的研发。 生产。 启盛电器是中国最大的LED防爆照明产品出口商,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南美等海外市场。 启升电器还与华东理工大学达成科研合作,加大人工智能电器产品的研发力度。 目前,奇盛电气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肥高通讯
海高通信也在新三板挂牌。 是一家专注于通信信息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成立于1994年12月,通信系列产品是海高通信专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通信运营商开发的系统解决方案,而云计算系列产品是基于云计算平台,为客户量身定制的海量数据处理需求。 开发了一系列应用软件平台。
夸维智能
夸威智能成立于2017年7月,是业内知名的AR初创公司。 为教育培训提供一整套AR解决方案,包括硬件、软件和内容,致力于增强现实与人工智能的前沿结合。 科技让每个人都有终身学习的好伙伴。 据悉,公司已获得天使轮融资。
明智的智慧
就像汽车没有汽油就无法启动一样,人工智能也没有数据就无法发展。 干一智能就是这样一家数据智能平台开发商。 干易智能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知识图谱、搜索推荐等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企业全面分析市场咨询,优化交易决策。 2017年9月,干一智能成立,11月正式运营,年底实现营收。 12月,公司获得种子投资; 2018年1月,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资料显示,创始人胡殿明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任北京研发中心负责人、原百度智能数据中心团队第一架构师。 团队方面,近50%的成员来自百度,全部毕业于清华、中科大、伯克利等名校。 目前,公司已与清华大学等一流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共同推进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研发。
棒棒机器人
邦邦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7月,是一家智能自理康复机器人研发商。 专注于残疾人和老年人机器人的研发和设计。 致力于为残疾人、老年人等下肢残障人士提供便捷转运、独立自理、康复训练等一站式智能化解决方案。 邦邦机器人核心研发团队大部分来自被誉为“中国医疗机器人产业人才摇篮”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研发范围涵盖手机底盘开发、驱动开发、集成电路开发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
泰格尔
在AI+的赋能下,医疗行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康复医学领域,太影提供的设备和服务受到了资本的青睐。 2014年4月28日,太一格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GGV纪元资本、磐石资本、冀合股权投资、雅宝药业。 目前,成立于1995年8月的太医阁主营业务除了提供智能康复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外,还搭建了康复云平台,提供数字化康复服务。
上海维纽
Venu是一家为客户提供信息技术的互联网公司。 2016年3月成立于上海市松江区。公司致力于打造专业的刑事侦查系统平台和移动网络设备。 其业务主要面向政府、公安、检察、法治、武警等涉及公安领域的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研发的智能人像识别系统以主动预防为切入点,覆盖事中事后,为公安保驾护航提供相应服务。 上海维奴目前正在接受天使轮融资。
随着政策和市场的积极发展,人工智能企业必将不断涌现。 上海作为人工智能优势区,在数据技术、人力资本、基础设施等方面也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 2018年6月15日,EO将在上海举办全球智能+大健康峰会,汇聚嘉宾共话智能在各个医疗领域的应用。 我们相信科技改变生活,而人工智能作为现代科技的代表,其影响力将超乎你的想象。 一起去“6.15全球智能+大健康峰会”吧!
作者以往精彩文章回顾:
盘点丨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最具洞察力的10家投资机构
首发丨联合医疗连续完成A+轮、B轮融资,融资规模超1.1亿元
独家首发丨康福子获辰山基金数千万元A+轮,将用于医疗人工智能研发
大家津津乐道的“AI+医疗”有哪些实际应用?
跳槽季? 转型期? 药企高管变动原因何在?
复星医药投资10.3亿建原料药生产基地 提升产品研发效率
GIIS 2018医药未来领袖峰会:创新驱动,医药时代再起!
浙江在线8月15日电 在发展中植入“绿色筹码”,以绿色环保为理念,位于吴兴区的中节能(湖州)节能环保产业园犹如一个巨大的“绿色磁场”,吸引着优质节能环保企业纷至沓来。
低碳样本落户企业建筑能耗减半
从空中俯瞰建设中的中节能(湖州)节能环保产业园,南区一期总面积120亩已初具规模,40个单体厂房落成,园林绿化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园区项目有多“好”? 昨日,在园区工程部技术专家王强的带领下,记者走进建设中的项目现场,探寻生态智慧园区湖州样本。
一期南区整个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其中包括机械车间17个、电子车间12个、研发车间11个、综合办公楼、餐厅健身楼1栋。 公园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
“产业园于2014年7月开工建设,整个项目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开发建设,可使入驻企业建筑能耗降低近一半。” 边走边走,王强向记者介绍了园区将采用绿色建筑技术的多个项目。
“这里引入了索乐图采光系统,即使外面阴天,室内也能享受到均匀柔和的自然光,无需打开任何照明设备。” 走在其中一栋厂房前,王强说,这套零能耗照明系统是中国节能自主研发的。 它通过光的折射收集光源,有效地将自然光传输到室内空间。 照明需求。
除了照明,园区用电基本可以自给自足,秘诀就是将安装在厂房屋顶的连续光伏电池组件。 据了解,按照规划,园区发电项目装机容量1.99兆瓦,年发电量约200万千瓦时。 通过并网发电,基本可以满足园区大部分企业的需求。
此外,园区内即将落地的一些项目也让记者深刻感受到了园区在低碳理念指导下的绿色发展模式:比如雨水回收系统可以通过收集和处理雨水; 路灯杆变了,变得更“聪明”了。 他们不仅可以提供照明,还可以提供免费无线上网、视频监控、信息推送等多项服务。
作为湖州市绿色建筑的“低碳样本”,产业园一期南区预计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 届时,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绿色建筑技术将一一亮相。
舍小里保护园区整体绿化引来“金凤凰”
在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众多企业发展的新方向。 中节能(湖州)节能环保产业园坚持的低碳发展道路,吸引了众多“金凤凰”。 据介绍,目前,园区内已有水处理、绿色建筑、新材料、生物技术、智能装备等领域的20家企业签约,上海德赛宝建材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一家专门从事历史建筑修复的公司,也是首批与产业园签约的公司之一。 据公司负责人戴士兵介绍,产业园的发展理念和管理体制与公司的发展非常契合,所以他毅然决然地决定将公司从上海搬到湖州。 园区开园期间,戴士兵甚至在湖州租下办公场地,将技术人员聚集在这里,等待产业园开园大显身手。
“希望通过打造集绿色、生态、科技、智慧为一体的园区湖州园区能耗管理系统,充分树立湖州‘绿色建筑’的示范效应,从而引领湖州节能环保产业升级。” 公司总经理徐政表示,进入后,他们对企业的选择一直很挑剔。
“说实话,之前有七八家企业打算入园,但因为这些企业达不到园区要求的无污染、低能耗标准,最终被我们拒绝了。” 徐峥说,虽然从前面看,确实损失了一些经济利益,但从长远来看,他认为还是值得的。 此外,园区还将引入一套能源管理系统,使企业能源消耗统计由事后统计变为前端统计。 能源消耗超标的企业如不整改,将被要求搬出园区。
携手华为共建园区云项目
产业园一期南区年底前建成,北区年内也将开工建设。 再过3-5年,产业园建设将全面建成…… 在徐峥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张产业园发展规划图,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成为集节能环保技术集成系统生产、研发、孵化、示范展示、投融资为一体,集高端制造、高新技术运营和服务为一体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高端人才之地。
“当然,园区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会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探索产业园区发展的新模式。” 徐峥表示,从目前来看,他们最看重的还是园区的“生态”和“智慧”。
“生态化”很好理解,那么什么是“智能化”呢? 徐峥表示,在当前“互联网+”浪潮下,云计算成为重要的科技驱动力。 园区充分认识到云计算对推动企业转型、建设绿色园区的重要性。 基于优势互补,双方将携手华为在园区建设华为云项目。
通过“云服务”,不仅可以为入驻中节能(湖州)节能环保产业园的企业提供“提包入住”一站式服务,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云服务,同时帮助企业经营轻资产,从而增强企业的灵活性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