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拟入围名单公示
2023-02-19
近日,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2023年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拟入围名单》和《2022年江苏省绿色工厂(第三批)入围名单》,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两次上榜,荣获“江苏省2023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绿色工厂”两项殊荣。
图 | 天加被评为“江苏省绿色工厂”
以“绿色”为突破口,打造智慧标杆工厂
天加环保制造中心负责人在介绍中表示,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在制造基地建设之初就以绿色工业建筑为突破口,致力于打造资源型-节能环保的现代化绿色制造工厂。 项目在结构体系、环境设备、室内污染控制和自动化管理等方面大量采用绿色建筑技术,使厂区非生产能耗比传统厂区降低42%,利用率高厂区循环水利用率达到98.7%。 国内首张由住建部颁发的工业建筑绿色证书(证书编号“001”)。
其中,天加“中央空调设备智能工厂”基于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和SaaS云服务技术,对原有生产模式进行升级。 项目通过“三大核心能力”(智慧物流/MES灵活配置/人工智能系统)和“两个独立平台”(SaaS云服务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打通各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构建综合企业信息系统; 依托大数据的采集、交互和流转,实现人、机、物的高效协同; 通过大数据整合分析,助力管理决策。 据统计,该项目在经营效益维度实现了主营收入增长27%,利润率增长26%。 同时,在效率维度上实现了物料拣选效率提升200%,节省了75个人工流程节点。 经济效益一万多。
图|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审核现场
以“环保”为出发点,践行ESG和双碳战略
天加能源工厂厂长王冬冬表示,天加智能工厂采用“基于非标产品的智能物流解决方案”,解决了中央空调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如换模频繁、复杂等。流通环节、质量溯源难、管理不透明。 “基于非标产品的MES灵活配置能力”、“高度兼容的大数据分析平台”、“自主研发SaaS终端和云服务系统”四大战略,建立具有天加特色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以及实现非标产品在选型、制造、物流、仓储等环节的快速切换和柔性化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天嘉工厂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自主研发的能源智能管理系统,通过智能控制策略实现厂区碳足迹监测,并自行实施ESG和“双碳战略”。
物联网平台
生产指挥系统
“天加还首创量化能源管理指标,为制冷空调系统打造‘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低’的解决方案,使中国建筑制冷机房综合能效提升至6.93,带来利润超过高于行业80%的节能水平。 据天加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广州地铁、宁波地铁、金鹰商贸、金赛药业等项目,例如广州地铁新塘站就采用了该技术,年节电约76.4万度,单站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约636吨,综合节能率比普通机房高57.8%。
TICA表示,未来将全面推进能源体系建设。 预计2024年底建成的天加“清洁空调研发基地”,还将着力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绿色工厂”,打造中国的“灯塔工厂”行业。
关于天加
天加成立于1991年,坚持“一条环保道路,两个业务板块”的发展战略,形成了以天加环境为主体的专业大气环境过程业务板块和以天加能源为主体的绿色可再生能源业务板块身体。 前者专注于极端空气环境领域和建筑制冷系统的节能应用。 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曾获得全国单项冠军; 光热发电、储能等六大主要能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工厂能耗管理系统方案,全球总装机容量接近100%。
温州网讯 日前,我市认定浙江卓仕尼鞋业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为2022年温州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截至目前,我市已认定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64家。 、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32家。
所谓智能工厂,是指通过系统集成、数据互通、人机交互、柔性制造、数据分析优化等手段,对多个数字化车间进行统一管理、协同生产温州能耗管理系统设备,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关键数据。产品实现的全过程。 采集、分析、优化和决策,指导生产过程实现精益、高效、敏捷、灵活、节能的生产模式。 数字化车间是运用精益生产、自动化装备、精益物流、目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绿色制造等先进生产管理理论和方法设计建造的现代化车间。
据悉,我市将于2021年启动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评价工作,此次入选的19家企业涵盖制鞋、眼镜、低压电器、电子、汽车零部件、印刷包装、其中,浙江卓仕尼鞋业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入选2022温州智慧工厂,浙江盛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入选2022温州数字化车间。
以入选市级数字化车间的浙江帅帅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为例。 公司与浙江理工大学平阳研究院合作,引进ERP、MES、WMS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炊具全流程。 状态监测与生产调度数字孪生系统,实现过程生产与质量数据的实时检测、质量跟踪与预测、动态生产调度,并协同专业团队开展在线能耗检测、能源管控研究,以及车间能源优化方法,实现锅炉生产能耗的实时跟踪和计算,优化节能生产,从而有效提高车间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产品次品率,提高能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