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舟山港:打造全球最大的综合性母港
2023-02-19
宁波-舟山港一体化是我省实施“八八战略”后推进的重大对外开放项目。 10多年来,宁波舟山港勇立潮头,开拓发展,不断把握新机遇,创造新业绩,成为“一带一路”海上重要节点和我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对外开放。 - 题词
亚欧大陆止于此,但汹涌的物流不止于此,公路、铁路、水路汇聚于此;
浩瀚的大海展现在眼前,穿梭的巨轮满载而归,再次启程,驶向大洋彼岸。
这就是宁波舟山港。 2017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不久前,省海港集团与中远海运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将宁波舟山港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母港。
宁波-舟山港的诞生始于习近平同志的亲笔画:2002年12月,他赴宁波调研时提出:“逐步推进宁波与舟山港一体化发展”的课题。
做强宁波舟山港,关键是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 宁波等地的古港口是记载古丝绸之路历史的“活化石”,谱写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是我们的使命。
无疑,这重新定义了宁波舟山港的价值——在“一带一路”引领的开放格局中,打造最佳结合点,打造世界级强港。
径向--
打造“1+1﹥2”效应
拆除一个标志,对宁波舟山港意义重大。
自5月1日起,《中国港口法典》中涉及港名“宁波-舟山”的文字一律改为“宁波舟山”。 这标志着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迈出新步伐。
这消失的“一杆”,凝结了宁波舟山港一体化12年的历程。
12年前,“一杠”的一端是宁波港,年集装箱吞吐量不足200万箱,仅居全国第九位; 另一头是舟山港,腹地小,岸线资源丰富,其群岛与海外隔绝,是“待字闺”的黄金岸线。
当时在浙江,沿海港口各司其职,低价采购时有发生。 宁波和舟山两港虽然位于同一海域,使用同一航道,但港口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相互割裂,岸线资源难以优化配置。
许多老员工还记得2005年底宁波-舟山港管委会挂牌的激动时刻,掀开了浙江海港大发展的新篇章。
12年来,这个“一杠”连接了当地两个港口,一批港口成为了一个港口群。 资本、技术、人才、资源不断优化整合、焕发活力,终于诞生了世界第一个“十亿吨”大港。 创造了“1+1﹥2”的整体效果。
“没有整合,就没有打浦口的今天。” 桥式吊车司机屠一辉是舟山金塘人。 每天坐在几十米高的桥吊上,感受最深的就是脚下港区的巨变。
打浦口曾经只是一片寂静的滩涂。 宁波-舟山港一体化,首个合作建设的宁波-舟港集装箱码头落户紫金塘。 自投产以来,固定衔接国际航线15条,覆盖西非、东非、俄罗斯等。
海的另一边,北仑第三集装箱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建波还在为高泊位利用率发愁。 基于港货航平衡的最优利用率为60%,而目前的船山港区要高出16%。
由于到港船舶不平衡,泊位利用率越高,船舶待泊的可能性越大。 一艘的集装箱船,在锚地多等一个小时就要多付4000美元。
“这就需要科学精细化管理,尽可能避免给客户造成损失。” 方剑波表示,去年船山港区集装箱码头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标准箱,成为全球第三个“千万级”单体集装箱码头。 超级终端要与超级服务相匹配。 为此,公司专门成立了效率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和堆场优化、过程控制等5个工作组,着力提升运营效率。
大大加快的整合进程,为解决“方建波之忧”提供了新思路。 一港、四核、十九区,不同定位、统一规划,使宁波舟山港在更大范围内统筹岸线资源和港口作业。
位于宁波环球航运广场45层的调度指挥中心,宽28.8米的电子海图将五洲航运尽收眼底。 它与遍布港区的上千个摄像头和各码头企业的生产控制系统紧密联动,一体化管理正在深入……因为港口人认为,“中央”的力量越强,外部的力量就越大紧张 。
香炉——
沿铁路、水路拓展腹地
5月2日凌晨,一列满载发电机组的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从重庆驶抵北仑港区。 这些货物采用多种清关方式,到港后直接运往目的地。
“如果采用传统的内河运输,从重庆到上海需要十天半的时间,修疏长江最长的时间也有一个多月;现在到宁波舟山港只需57个小时。” 北仑第一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裁任建桥告诉记者。
铁路直达北仑、镇海两个港区,穿山港区铁路支线明年也将开通。 海铁联运正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增长,成为宁波舟山港业务板块的新亮点。
以渝永班列为例,始发站——重庆团结村站区相当于一个“无水港”:各船公司的海运集装箱可由宁波舟山港提前清空存放于此,客户可自行提货他们根据需要起来,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千里国内线,千里宁波,亚欧。 沿铁路线,辅以通关政策,一条海铁联运通道向内地纵深延伸。 目前,宁波舟山港已开通12条海铁联运班列,覆盖全国15个省(区、市)40多个城市,进而将触角伸向中亚、北亚和东欧国家。
正在建设中的伊涌洲开辟了一条大通道,让世界最大的商品城和世界最大的港口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每天从义乌出发的集装箱卡车,有近90%通过200公里外的宁波舟山港出口到世界各地。 在义乌铁路口岸一期货物进港区,海铁联运、中欧班列、中亚班列等8个通道对集装箱卡车开放,“伊永洲”、“伊新欧”融为一体。 正在建设中的甬金铁路,将使这条通往世界的开放通道更加便捷。
海纳百川,香港通达世界。 沿着铁路、公路、水路,宁波舟山港着力打造更强大的腹地支撑。
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蒋伟告诉记者,长江沿岸对铁矿石、粮油等资源性产品的需求量巨大。 20多个主要港口形成了江海联运服务对接。
5月2日,满载2万余吨铁矿石的“江海志达1”轮离开宁波舟山港中寨码头,驶向张家港。 这是该船完成首航后的第四次出海航行。
这是中国第一艘2万吨级江海直达船。 创造了“海船不能入江,江船不能出海”的历史。
早在年初,宁波舟山港有限公司航运货代公司就主动联系船舶。 4月初,签署了以宁波舟山港为起点,辐射长江内陆港口的环运入长江全程物流业务合作协议。
宁波舟山港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打造海陆双枢纽最佳组合,新战略层出不穷,稳步推进。
去海边——
探索新路线,扩大朋友圈
船舶大型化是当今航运发展的趋势。
全国仅有4个港口7个泊位可停靠40万吨级矿砂船。 宁波舟山港现有泊位3个,均位于舟山港区内。 于是,紧靠长江入海口的大吨位泊位成为国际航运巨头盯上的“香饽饽”。
5月13日上午10时,在书浪湖矿石中转码头,40万吨级超大型矿石运输船“意大利矿石”号卸满铁矿石后缓缓驶离。 自2016年9月以来,书浪湖码头已接卸近40艘此类巨轮。
巴西淡水河谷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和出口商。 2016年初与宁波舟山港达成战略合作。 巴西淡水河谷每年向中国出口2亿多吨矿石,但其亚洲物流中心建在马来西亚,远离我国各大钢厂等终端市场。
通过合作,巴西淡水河谷在宁波舟山港新增东南亚矿石中转仓储基地,国内及东南亚客户可直接从这里提取矿石。 “相当于在宁波舟山港建了一座‘海上矿山’。” 姜维说,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在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董事长毛建红看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是“一带一路”倡议最鲜明的特点。 “伙伴”。 “当前,国际经济和港航市场形势变幻莫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大型船舶、航运联盟、港航产业信息化、国际港口竞争日趋激烈。孤军奋战,才有出路……”
航运巨头马士基先后携手宁波舟山港。 合作业务包括建立马士基在东北亚的重要中转和分拨中心、物流基地、泊位的建设和运营。 目前宁波港能耗管理系统,宁波舟山港7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业务由全球航运巨头牵头的三大航运联盟完成。
强强联手,航路不断开辟,大海不再遥远。 截至目前,宁波舟山港航线数量已增至250条,同比净增14条,创历史新高。 这些国际航线连接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舟山港已与“一带一路”沿线近20个口岸建立友好口岸,开通航线近90条。 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准箱。 当地国际贸易的枢纽。
6月中旬,2018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国际合作论坛将在宁波举行。 届时,“一带一路”沿线及域外港口、航运、物流企业近400名嘉宾将出席。 宁波舟山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下一步,也在积极谋划“资本出海”,联合央企和国内外优秀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深耕。
大陆与海洋之间,一座东方大港正朝着世界一流大步迈进。
整合过程
2005年12月20日,宁波-舟山港管委会正式成立。
2015年8月7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整合全省沿海港口及相关海港资源平台,成立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委员会和浙江省海港集团。
2015年8月28日,浙江海港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在舟山揭牌。
2015年9月29日,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在宁波揭牌。
2016年7月29日,嘉兴港一体化签约完成。
2016年8月,完成温州港与台州港一体化签约。 龙游港与诸暨港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2016年9月,签署《金华兰溪口岸合作框架协议》。 宁波舟山港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2016年11月14日,义乌港整合合同完成。
2016年11月24日,浙江海港集团与宁波舟山港集团合并,实施“两个品牌、一个团队”一体化运营。
2017年4月17日,签订湖州铁工水综合物流项目意向书。
至此,以宁波舟山港为主体,浙东南沿海港口和浙北杭州湾港为两翼,义乌港与其他内河港口联动发展,形成了“一体两网”双翼多联”的港口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2006年至2010年,我国要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 那么,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如何在节能领域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 研究表明,上海市节能降耗还有很大的突破空间。
**技术降耗必须成为节能降耗的主要突破口。 在选择先进节能技术方面,开发区和大型企业的示范作用更大。 例如,2006年上半年,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0.6吨标准煤,相当于上年末全市平均水平的68.2%; 实现产值710.38亿元,同比增长26.7%。 目前,金桥出口加工区万元GDP能耗居全国首位。 除了强调产业附加值高、能耗低的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研发中心和吸引总部经济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入驻园区的外资企业采用新技术投资节能和降耗项目。 某公司中央空调风机采用变频装置,节电率达47%。 另一家公司依靠技术进步降低了烘干炉能耗,平均每天节约4356元,节能率58%。 全年节约能源消费支出192.8万元。 也就是说,大型企业和开发区在技术降耗和节能方面完全可以领先全社会。
其次,节能降耗本身也可以从制度约束转变为制度外包管理,成为城市现代服务业的新亮点。 现代社会的节能降耗不同于“节电”、“节暖”等传统观念。 不是简单的能耗约束,而是强调单位能耗的产出率。 由于技术难点和系统设计,实际上需要特定单位和企业积极实践相对陌生的节能技术,要求传统操作系统下的员工和受众在短时间内自觉适应新系统。时间。 极其困难。 因此,在上海等节能降耗需求强烈的经济中心城市,专业化的机构外包管理服务应运而生。 这种服务也被形象地称为“能量医生”。 “能源医生”在国际上并不是新鲜事物。 它于1970年代在欧洲和美国出现。 经过30多年的经营,商业模式已经非常成熟。 例如其主要工作方式——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平均节能30%左右。 效果非常显着。 但在我国仍是一种全新的节能方式,即从事节能服务的企业或机构与客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由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营、管理等一站式服务,双方共享节能效益。 能源合同管理在上海亮相3年多,已完成各类节能项目近300个,年节约标煤23万吨,减少用电负荷108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万度吨,年减尘50万吨,有效减轻能源消耗负担。 在服务外包兴起的今天,节能降耗管理完全可以发展成为具有市场潜力的服务业品种。
三是政府部门带头在节能领域做出表率,是上海节能降耗工程的“发动机”。 节能降耗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不间断的推进需要一个“领头羊”,现阶段政府部门应该能够发挥这个作用。 经分析,有关部门认为,政府机关公务用车的节能发展,对节能交通和节能机关都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还显示,上海成品油消费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中近60%用于交通运输。 到2005年底,上海私家车保有量已达40万辆左右。 而如果继续执行现行车牌配额政策上海能耗管理系统开发费用,“十一五”期间本市私家车保有量将达到80万辆; 如果取消现有的车牌政策,这个数字将达到100万以上。 即使按照80万辆汽车的平均油耗计算,2010年的汽油消耗量也将达到70万吨,这将给汽油供应带来很大压力。 大力开展政府机关公务用车节能工作,既是节约燃油、降低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的重要内容,也是机关提升自身形象、赢得信任的重要任务人民的。 此外,政府部门还应重点抓好空调、电气照明、餐饮、水暖等方面的节能工作。为此,上海市政府部门将分解目标统一规划,分层次落实。对项目实施节能降耗目标考核责任制和考核制度,将节能降耗责任纳入部门负责人考核,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 这些积极举措无疑走在了社会的前列。
此外,全社会都应该支持节能战略。 如果说具体的节能技术和服务是一种“节约成本”的措施,那么新能源的使用及其市场接受度则是更具战略性的“开源”选择。 这种选择,对于上海这样缺乏煤炭、原油等不可替代能源的城市消费,当然应该得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推动和理解。 上海已经开展并正在规划实践。 交通运输节能是一项重要工程,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加快淘汰老旧铁路机车、汽车、船舶,鼓励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发展和推广使用替代燃料汽车和清洁燃料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