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化工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抬升多数化工产品创出新高新高-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2022年化工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抬升多数化工产品创出新高新高

2023-02-27

石化行业的2022年将是原材料价格和需求大起大落的一年。

2022年下半年,受原油价格下跌、下游需求萎缩等因素影响,石化行业整体利润明显收窄,不少企业也出现亏损。 在新政策要求和双碳潮的推动下,石化行业如何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推动行业低碳绿色转型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从企业看,需求下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升级转型的需要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另一方面,这股产业转型升级浪潮也将为行业带来诸多新机遇。

石化市场围绕油价和需求波动

回顾2022年,化工大宗商品价格分别在3-6月和8-10月经历了两波上涨。 油价波动和金九银十旺季需求提振将成为2022年全年化工价格波动的主轴。

2022年上半年,国际油价将在超高位运行,化工大宗产品价格总体水平继续上涨,多数化工产品将创近年新高。 商品资讯机构金联创指出,2022年下半年,化工市场的主导逻辑将从原材料(原油)转向基本面。 8-10月,在金九银十月旺季需求支撑下,化工大宗产品再次呈现上涨势头。 但上游成本高企与下游需求疲软的矛盾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市场价格较上半年涨幅有限,短暂回落。 进入2022年11-12月,国际原油将大幅震荡,化工市场将在需求疲软的主导下结束。

利润方面,2022年国内化工产品利润呈现萎缩态势。虽然2022年上半年各化工行业主流产品均价普遍高于2021年,但由于大幅下滑下半年原油中,大部分产品价格大幅回落,拖累整体利润,产业链上游带来的成本压力 全年,大部分产品生产利润将回落不会像 2021 年那样增加。

金联创分析指出,受高油价推高原材料成本、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出口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2022年化工行业利润将低于预期。关于化工产品的利润和价格。

在上市公司的财报中,我们也能看到化工行业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石化(.SH)在勘探开发、炼油、营销和分销业务板块实现息税前利润总额900亿元,化工板块因应计亏损10亿元。导致毛利大幅下滑。 中石油(.SH)的情况类似。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油气和新能源业务贡献了强劲的利润增长,而化工业务则出现经营亏损2.21亿元。

荣盛石化(.SZ)去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长74.03%至2251亿元,但净利润却下滑46.15%。 三季度,其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8399万元,同比下降97.64%。 万华化学(.SH)去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长21.5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30.36%;

恒力石化(.SH)去年三季度亏损19.39亿元,同比下降147.66%; 前三季度营收增长12.46%,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52.12%。 上海石化(.SH)去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6.6%,净亏损20.02亿元,同比下降201.92%。 民营石化巨头东方盛宏(.SZ)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下降59.99%,三季度亏损5880万元,同比下降105.78%。

转型挑战迫在眉睫

从行业自身发展特点和社会经济转型背景来看,在双碳大趋势下,石化行业面临产业价值链内部升级、同质化竞争逃脱、绿色转型等多重挑战。

随着国内大型炼化行业进入建设周期末期,2022年石化行业产能扩张步伐略有放缓,但市场竞争将加剧。 同时,行业发展重心也将向结构调整、节能环保、高附加值产品转移。

金联创监测的数据显示,虽然2022年化工行业扩张略有放缓,但重要标志性产品:烯烃、芳烃、聚酯和聚烯烃的产能增速仍在10%以上,尤其是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严重过剩的对二甲苯产能增速已达33%,而苯乙烯的两大下游产品ABS和PS产能增速也维持在15%以上。

金联创分析指出,同质化严重的化工产品必然会经历价格战,化工企业也必须去粗取精才能生存。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石化产业的总体规模目前仅次于美国,跻身世界石化强国之列。 但在规模效应、技术经济水平、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等方面,与美国、德国等世界石化强国还有一定差距。 作为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之一,石化行业在等待价值升级的同时,双碳政策的不断推进也将对行业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去年8月联合印发《工业碳峰实施方案》,提出要落实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加强石化、化工、能源、钢铁等产业联动发展,促进高耗能。 行业煤炭减量替代、2025年“减油增油”取得积极进展等。

去年11月,工信部先后印发了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据工信部去年9月介绍,在牵头制定有色金属和建材行业碳排放达峰计划的同时,还配合制定了碳排放实施方案。石化、化学和钢铁行业的峰值。 在去年的多场行业会议上,不少业内人士也预测,石化行业将在“十四五”末纳入碳市场。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发布2022年11月发布的《中国石化行业碳峰碳减排路径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石化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将达约1.95亿吨。 煤炭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4.45亿吨,约占当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逐步进入后期,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发展将进入平台期并逐步下降,碳排放量也将逐渐减少。 但对于石化行业而言石化公司能耗管理系统,对化学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这将给行业的碳减排带来巨大挑战。

霍尼韦尔特性材料与技术集团副总裁、亚太区总经理刘茂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石化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提质增效,降低能耗。 面临产品高品质、高效运营、低碳生产等一系列挑战。 面对双碳目标,石化行业转型升级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 在创新技术实施方面,面临着生产设备成本和高科技人才短缺的挑战。

产业转型带来新机遇

在迎接转型挑战的同时,石化行业在数字化转型和能效管理方面的诉求带来了更多新的行业机遇。 同时,石化行业的碳减排需求和氢能行业的优势也带动了绿色氢能和CCUS(碳捕集、碳储存和利用)相关项目的不断实施,成为产业扩张的新方向。

作为中国主要的石化产品供应商之一,中国石化立志打造中国第一家氢能公司。 中国石化去年9月发布的氢能中长期发展战略提出,聚焦氢能交通运输和绿色氢炼化工两大领域,大力发展氢能一体化业务。 近两年,中石化光伏制氢、加氢站等项目陆续落地。

CCUS作为化工、水泥、钢铁等行业减碳改造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其中。 2022年,中石化、中海油等将陆续携手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在广东和长三角地区启动千万吨级CCUS项目建设。 中国石化计划到2025年每年捕集300万吨二氧化碳,每年利用200万吨二氧化碳。

中国石油去年6月发布的《中国石油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3.0》提出,公司计划到2050年占据国内30%的供氢市场份额。同时,中国石油提出努力发展CCUS产业2035年封存1亿吨以上二氧化碳的能力,到2050年形成引领CCS/CCUS产业发展的能力。

在高度分散的民营炼化行业,部分企业看好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和数字化升级的需求。 以加油站APP集团油业务起家的能链,现已涵盖成品油供应链、加油站运营、SaaS软件服务、充电桩建设运营等。

能链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全国近一半的加油站掌握在地方国资和民营企业手中,存在加油站成本高等问题。分散度、品牌影响力弱、数字化程度低。 从管理运营到终端零售,都需要管理整合和数字化升级。

施耐德电气是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在石化领域,与埃克森美孚、巴斯夫以及国内的浙江石化、三宁化工、盛虹石化建立了合作关系,涵盖控制系统和仪表安全。 系统、设计与施工、运行与维护。

周立超是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业务流程自动化技术负责人。 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国内石化行业在数字化转型、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产能升级、低碳发展等方面面临挑战。 石化行业是一个复杂的流程行业,在减碳过程中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在减碳任务中,未来需要构建成熟有效的碳管理体系。 为实现石化行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市场对过程自动化、配电一体化等解决方案的需求将更大。

霍尼韦尔是一家工业技术巨头,业务横跨航空运输、智能建筑技术以及性能材料和技术。 公司子公司UOP是世界知名的石化技术供应商。 UOP的多项技术为全球众多炼油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刘茂树表示,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传统炼化行业因高排放特点受到一定冲击,但同时也促进了各细分行业转型升级. 一方面,通过清洁生产、低碳发展和技术创新实现产业价值链升级。 对于石化行业来说,化石能源需要从能源燃烧时代向资源应用时代转变。 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可以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同时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 .

“未来,国内化工行业新增产能审批将进一步收紧,存量产能企业将明显受益。此外,环保带动叠加减排需求,将为新材料提供巨大发展空间。”比如可降解塑料。” 刘茂树说道。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7月1日,苏州未来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未来电气”)召开第一次会议。 保荐机构为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王秀娟、王志伟。 未来电气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首次公开发行不超过3500万股,拟募集资金5.33亿元,用于新型低压断路器配件项目、新技术研发中心项目、新型信息系统项目。

公司于2017年6月21日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申请文件,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但2018年3月,未来电气表示,经公司认真研究和慎重考虑,拟调整上市方案,终止IPO申请并撤回相关文件。 公司近期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撤回上市申请材料。

2019-2021年,未来电气营业收入分别为35118.38万元、46144.14万元、45888.23万元; 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6097.24万元、9702.44万元和8241.79万元。 人民币 10,000 元;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6,299.08万元、10,645.88万元和8,052.19万元。

2021年,未来电气的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 经测算,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55%,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5.0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同比减少24.36%。

2022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22.79万元,同比下降17.18%;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72.39万元,同比下降43.14%。

2022年1-6月,公司预计营业收入为2.2亿元至2.4亿元,同比变动-2.94%至5.89%; 预计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3850万元至4000万元,同比变动-18.89%至-15.73%; 预计扣除不存在项目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3800万元至3950万元,同比变动-19.01%至-15.81%。

按照产品品类,未来电器的主营业务收入可分为智能终端电器、塑壳断路器配件、框架断路器配件等。 作为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营收贡献最高的产品,智能终端家电2021年营收下滑明显。2019-2021年智能终端家电营收分别为15730.80万元、23218.00万元, 16023.15万元,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45.28%、51.31%和35.98%。

未来电器在第一轮问询函回复中表示,2021年智能终端电器收入占比较2020年有所下降,主要是公司上半年完成了能源管理模块的集中供货。 2021年及2021年下半年,未获得其他同类项目大订单,2021年能源管理模块收入较2020年减少8268.93万元。

2021年,未来电器的综合毛利率将有所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6.73%、41.28%和33.25%,综合毛利率(考虑运输成本影响)分别为36.73%、40.61%和32.49%。

翻阅招股书发现,富昌电器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在同版招股书中存在数据冲突。 在毛利率下降的风险提示中,未来电气表示,报告期内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6.51%、41.08%和33.30%。 在主营业务毛利率分析中,未来电器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6.51%、41.77%和34.09%。 可以看出,未来电气2019年主营业务毛利率相同,但2020年和2021年数据存在差异。

未来电器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各报告期末应收远期电器账款(含合同资产)账面余额分别为13,927.14万元、13,631.75万元和12,345.9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9.66%、30.92%和28.86%。 2019年至2021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为2.64次/年、3.27次/年、3.34次/年,低于平均值5.76次/年、4.91次/年、4.32次/年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次数/年。 年。

同期,公司存货周转率分别为3.38次/年、3.76次/年、4.14次/年南京能耗管理系统费用,可比公司平均值为4.97次/年、5.94次/年、 4.63次/年。

此外,未来电器产能利用率并未饱和,整体呈下降趋势。 未来电气表示,选取公司注塑车间和电路板车间的产能利用率来反映公司的整体产能利用率。 2019-2021年,公司注塑车间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8.73%、83.24%、85.58%,线路板车间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1.71%、85.52%、70.81%。

此外,未来电器连续两轮被质疑是否符合创业板的定位。 在第一轮审计问询函中,深交所要求未来电工结合技术优势、产品创新、市场空间、市场容量、客户拓展能力、成长性、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比较情况。 以“三创新、四创新”为特色,优化公司在创业板定位的信息披露。

在第二轮审计问询函中,深交所再次要求未来电气结合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研发成果及其收入、核心技术与同行业先进性比较,公司的成长,与行业。 现状及市场空间、在研项目、持续研发能力、技术创新等,反映公司“三创、四创”特色是否突出,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

但未来电气在研发费用率、研发人员数量等方面均逊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报告期各期间,未来电气研发费用分别为1,558.31万元、1,699.94万元和1,884.4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44%、3.68%和4.11%。 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19%、5.44%和5.22%。

从研发人员人数来看,各报告期末,未来电器研发人员人数分别为69人、61人和69人。 研发人员数量在同行业可比公司中垫底。

此外,从员工的教育程度来看,未来电气仅有4名员工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包括控股股东莫文义和楼阳,均为工商管理硕士。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莫文义直接持有公司53,757,216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1.20%,为未来电气的控股股东。 莫文一、莫建平、莫文一的父亲、朱凤英、莫文一的母亲、莫文一的配偶楼阳共同拥有未来电气90.48%的表决权,为未来电气的联名实际控制人。

2020年和2021年,未来电气分别派发现金红利1,531.18万元和1,575万元,累计派发现金红利3,106.18万元。

某低压断路器配件生产企业拟在创业板上市融资5.33亿元

未来电气主营业务为低压断路器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致力于低压断路器附件的应用,拓展低压断路器的监控控制和安全保护功能,提高低压断路器的远程控制、集中化和自动化水平,使配电网络更安全、更节能、更智能。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莫文义直接持有公司53,757,216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1.20%,为未来电气的控股股东。 莫文义的父亲莫建平持有公司17,953,205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7.10%; 莫文仪的母亲朱凤英持有公司8,976,602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8.55%; 莫文义的配偶楼阳直接持有公司3,0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86%。 同时,楼阳是昊宁投资的普通合伙人,可以实际控制昊宁投资。 昊宁投资持有公司11,312,977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0.77%。 %; 莫文义、莫建平、朱凤英、楼阳合计持有未来电气90.48%的表决权,为未来电气的联名实际控制人。 最近三年,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

莫文怡,女,1981年11月出生,中国国籍,2022年2月获得澳大利亚永久居留权。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04年11月至2011年4月,在苏州市相城区环保局工作;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任开关配件公司监事; 2008年6月至2015年3月任 监事; 2015年3月至今任未来电气副董事长,2015年3月兼任公司董事会秘书。

莫建平,男,1955年1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自2015年3月起任富昌电气董事长。朱凤英,女,1956年6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自2015年3月起任富昌电气管理人。楼阳,男,1981年9月出生,中国国籍,2022年2月获得澳大利亚永久居留权,工商管理专业,硕士,高级经济师,历任董事、 2015年3月起任未来电气总经理。

未来电气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首次公开发行不超过3500万股,占本次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 本次发行保荐机构为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王秀娟、王志伟。

公司拟募集资金53268.17万元,将用于新建低压断路器附件项目、新技术研发中心项目、新建信息系统项目。

公告显示,未来电器于2017年6月21日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申请文件,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但2018年3月,未来电气表示,经公司认真研究和慎重考虑,拟调整上市方案,终止IPO申请并撤回相关文件。 公司近期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撤回上市申请材料。

2021年营收净利双双下滑,2022年上半年净利有望回落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未来电器营业收入分别为35118.38万元、46144.14万元、45888.23万元; 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6097.24万元和9702.44万元。 1万元和8241.79万元;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6,299.08万元、10,645.88万元和8,052.19万元。

2021年,未来电气的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 经测算,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55%,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5.0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同比减少24.36%。

对于2021年业绩下滑的原因,未来电气表示,能源管理模块是公司为沙特智能电表项目新开发设计的产品。 2020年和2021年,公司能耗管理模块收入分别为11888.98万元和3620.05万元,毛利率分别为57.77%和55.18%。 2021年上半年,公司通过正泰电气、常熟开关、美高电气参与沙特智能电表项目并完成集中供货。 2021年下半年未能继续获得能源管理模块大订单。 受此影响,2021年全年,公司能耗管理模块产品收入同比大幅下降,导致公司2021年全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315.53万元、3,775.60万元和14,438.73万元,其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22,138.99万元、26,136.48万元和40,728.26万元万元。 元。

经测算,2019年至2021年,公司现金现金比率分别为0.63、0.57、0.89,净现金比率分别为0.71、0.39、1.75。

2022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22.79万元,同比下降17.18%;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72.39万元,同比下降43.14%。

未来电气表示,2022年1-2022年3月,公司营业收入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主要受减持影响能耗管理模块收入:2021年1-3月,公司实现能耗管理模块收入2814.88万元,毛利1588.46万元; 2022年1-3月,公司实现能耗管理模块收入2.35万元,毛利8300元。

2022年1-6月,公司预计营业收入为2.2亿元至2.4亿元,同比变动-2.94%至5.89%; 预计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3850万元至4000万元,同比变动-18.89%至-15.73%; 预计扣除不存在项目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3800万元至3950万元,同比变动-19.01%至-15.81%。

招股书显示,未来电气面临短期和中长期增长风险。 对于短期增长风险,未来电气表示,截至招股书签署日,虽然公司已接获正泰电气和美高电气共计17.85万个能源管理模块订单,若上述预估订单无法实现2022年上半年转为实际订单,完成批量发货验收,将对2022年上半年业绩走势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对于中长期增长风险,未来电气表示,公司中长期增长主要取决于低压配电智能化的发展速度,以及公司能否通过技术创新降本增效,或推出具有技术优势的产品。 如果低压配电智能化发展不及预期,或公司未能及时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公司将面临经营业绩停滞甚至下滑的风险。

2021年智能终端电器营收下滑明显

报告期内各期间,未来电器的主营业务收入按产品类别可分为智能终端电器、塑壳断路器配件、框架断路器配件等。 其中,智能终端电器、塑壳断路器配件和框架断路器配件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5%以上,构成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2021年智能终端家电收入下滑明显,2019-2021年智能终端家电收入分别为15730.80万元、23218.00万元和16023.15万元,占比分别为45.28%、51.31%和35.98%。主营业务收入分别。 2019年和2020年贡献Earn最多。

同期,塑壳断路器配件收入分别为12694.66万元、13358.82万元、17413.33万元,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6.54%、29.52%、39.11%; 框架式断路器配件收入分别为5920.29万元、8163.20万元和10734.92万元,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7.04%、18.04%和24.11%。

未来电器在第一轮问询函回复中表示,2021年智能终端电器收入占比较2020年有所下降,主要是公司上半年完成了能源管理模块的集中供货。 2021年及2021年下半年,未获得其他同类项目大订单,2021年能源管理模块收入较2020年减少8268.93万元。

同版招股书,主营业务毛利率数据大打出手

2021年,未来电器的综合毛利率将有所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6.73%、41.28%和33.25%,综合毛利率(考虑运输成本影响)分别为36.73%、40.61%和32.49%。

不过,翻阅招股书发现,未来电气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存在数据较量。

在毛利率下降的风险提示中,未来电气表示,报告期内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6.51%、41.08%和33.30%。 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主要受产品结构、技术工艺、产品定价、订单数量、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 进口电子元器件成本上升可能对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如果未来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低压断路器市场规模和产品销售价格下降,也将对公司主营业务的毛利率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业绩。

在主营业务毛利率分析中,未来电器各报告期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6.51%、41.77%和34.09%。

可以看出,未来电气2019年主营业务毛利率相同,但2020年和2021年数据存在差异。

此外,对于2021年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的原因,未来电器表示,主要原因是智能终端电器毛利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下降。 2021年毛利率较高的能源管理模块销售占比下降,导致智能终端电器主营收入占比和毛利率下降; 比率的上升也拉低了智能终端设备的整体毛利率。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23亿元

各报告期末应收远期电器账款(含合同资产)账面余额分别为13,927.14万元、13,631.75万元和12,345.9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9.66%、30.92%和28.86%。

同期应收远期电账款(含合同资产)账面净值分别为13,119.17万元、12,727.11万元和12,469.31万元,占本年总资产的比例为28.42%、19.46%和19.31% . 于各报告期末,账龄在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含合同资产)余额占应收账款(含合同资产)总额的90%以上。

2019年和2020年,未来电器的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130.22万元和728.35万元。 2020年较2019年大幅增加的原因是公司应收南京日新731.52万元、惠州中诚86万元预计无法收回,公司已单项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未来电气表示,公司存在收回应收账款(含合同资产)的风险。 公司应收账款(含合同资产)整体回收情况良好,但仍有南京日新等个别客户无法按时付款,导致公司期末累计计提单项坏账准备2020年731.52万元。 若客户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将影响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产生流动资金紧张和坏账损失的风险,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2019-2021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次/年)分别为2.64、3.27、3.34,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5.76、4.91、4.32的平均值。

库存周转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各报告期末,未来电气存货账面余额分别为6,870.5万元、7,717.92万元和7,230.86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2.54%、16.56%和15.38%。

各报告期末,公司原材料账面价值分别为1,806.16万元、1,762.75万元和2,028.93万元,占存货账面价值的比例分别为28.13%、25.10%和30.58%; 半成品账面价值分别为2,793.11万元和2,949.79万元。 1万元和2,551.06万元,分别占存货的43.51%、42.00%和38.45%

未来电气方面表示,半成品占比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产品规格繁多,需要根据下游产品类型、结构、安装方式等不同的配套产品供应。电压断路器。 生产体现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 因此,为及时满足客户需求,公司保持一定数量的半成品储备。

各报告期末,未来电气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分别为450.81万元、693.87万元和596.68万元。

报告期各期间,公司存货周转率分别为3.38次/年、3.76次/年和4.14次/年,同期可比公司平均值为4.97次/年、5.94次/年次/年和 4.63 次/年。

未来电气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存货周转率普遍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主要原因是公司产品生产流程较长,公司主要客户要求交货周期较短。 需要采购原材料,进行半成品的生产,为成品的生产做准备。 各报告期末,公司用于备货的存货分别为5,073.4万元、5,175.82万元和4,667.77万元,占存货(不含发运货物)金额的比例约为75%。 原材料及半成品期末余额较大。 这降低了公司存货周转率,导致公司存货周转率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

未来电气表示,公司存在库存积压和呆滞风险。 公司产品生产流程长,涉及冲压、锻造、折弯、车铣、焊接、激光切割、注塑、SMT贴片、涂装、组装、测试等环节,平均生产周期约20天; 而公司的主要客户要求交货期较短,一般为5至8天。 为快速响应客户的订单需求,公司需要根据订单、客户需求预测和市场情况采购原材料和备件进行生产。

如果客户需求预测调整,市场形势发生变化,公司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不能通过有效的销售订单及时投入成品生产,将导致产品积压或生产的风险公司原辅料供应不畅,导致公司资金占用,存在存货跌价风险,对公司业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产能利用率未饱和

招股书显示,公司产品包括框架断路器附件、塑壳断路器附件、智能终端电器等,规格型号共计上万种。 生产工艺按客户订单定制,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 特征; 同一品类的不同车型所消耗的生产资源差异较大,无法计算该品类的产能。 In the , the and PCBA are and by most of the 's , so the of the 's and board is to the 's .

From 2019 to 2021, the rates of the 's will be 98.73%, 83.24%, and 85.58%, , and the rates of the board will be 91.71%, 85.52%, and 70.81%.

Two of about it is in line with the of the GEM

In the first and of audit , the Stock about the of the GEM to .

In the first round of audit , the Stock to , , space, , , , and with in the same . A of "three and four " to the about the 's on the GEM.

In the round of audit , the Stock once again asked to R&D , the of R&D , R&D and their , the the core and the of the same , the 's , and the . and space, , and , , etc. the 's "three and four " are , and it meets the of the .

In this , in its reply to the round of audit from the Stock that the , the 's total R&D to 51.4272 yuan. More than 10 years of the for the 's "three and four ".

In , said that since 2015, the 's has shown an trend. At the same time, the low- is its to , and the for such as power , , and fault has . The 's are in line with the trend of the smart power . In the long run, the is to grow . In order to , the to in and for the trend of , , , and high of low- , and the of , , sound , and , etc. way to the of R&D. To sum up, the has of "three and four " and is a - . The it is in does not fall under the of 4 " List" of the " on the and and of on the of Stock " The is in line with the of the GEM.

The R&D ratio is lower than the The of R&D is at the of the same

, to the data by in reply to the round of audit from the Stock , it is found that the R&D ratio of is lower than the , and the of R&D is at the of in the same .

In each of the , the and of were 15.5831 yuan, 16.9994 yuan and 18.8447 yuan , for 4.44%, 3.68% and 4.11% of the . the same , the R&D of in the same were 5.19%, 5.44%, and 5.22%, .

In terms of the of R&D , at the end of each , the of R&D for was 69, 61 and 69 . It is at the of the of R&D in in the same .

In , in terms of the level of , only 4 of have a 's or above, the Mo Wenyi and Lou Yang, both of whom have a 's in .

Cash of RMB 31.0618 for two years

to the , in 2020 and 2021, will cash of 15.3118 yuan and 15.75 yuan , with a cash of 31.0618 yuan.

The and its were to twice

On April 30, 2020, the of City the " " (Su Ying (2020) No. 22), that the has not a with the or . An of RMB 3,750 was on the .

On 22, 2020, the Tax of and Zone, State of the " " (Xiang Kai Shui Jian (2020) No. 274), that the 's Co., Ltd. in 2020 From 1st to 30th, 2020, the tax (wage and ) is not on time, and the will be fined 50 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