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2023-03-12
#权威部门谈话开始#
3月1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以“权威部门启动”为主题召开系列新闻发布会。 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推进新工业化,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
数字经济加速发展
金壮龙介绍,当前,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8.6%,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7%。 2022年软件产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工业互联网全面融入国民经济45大类,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240个。
三方面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发展
辛国斌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智能制造应用规模和发展水平大幅跃升,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成效显着,有力支撑了高——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开展多层次应用推广。 要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智能工厂和重点行业智能供应链。 针对中小企业茂名工厂能耗管理系统下载,大规模实施流程优化、精益管理、流程再造等针对性解决方案。 面向重点省市,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先行区,探索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二是加快突破集成技术创新。 加强复杂设计、先进工艺等制造技术研究。 同时,注重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应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着力推进工业知识软件化,开发一批工业基础软件和核心流程包。
三是强化基础支撑能力。 研究制定促进装备数字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以装备智能化创新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加快5G和工业互联网规模化部署应用。 后续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从三个方面加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力度
金壮龙认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目标,着力数字技术创新突破和应用拓展,加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力度。 主要从网络平台、数字产业、融合发展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扎实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千兆接入能力覆盖所有地级市。 今年我们将深入实施千兆城市建设。
二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2022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5.4万亿元,软件业务收入10.8万亿元,为两化融合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和科技基础。 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数字新兴产业,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推动集成电路和工业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高标准建设特色软件学院,打造一批中国著名软件园。
三是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研究制定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 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向工业园区推广应用。 建设一批世界领先的智能工厂和智能供应链,发展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
备受市场追捧 专、特、新企业发展现状
发布会提到,2022年我国平均每天新设企业2.38万家,中小微企业数量突破5200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营业收入突破80万亿元。 尤其可喜的是,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脱颖而出,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亮点。 全国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万多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997家。 这些企业在产业基础领域深耕细作,充分体现了专业化、精细化、专业化、创新发展的特点。
发挥技术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
作为荣获“专精特新”称号的一员,能达科技集团紧跟政策,洞察行业,着眼长远。 早在2011年就开始对“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进行投入和科研,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 有项目经验,具备强电、弱电、硬件、软件、平台的科研能力。
“易云微”平台是经过12年的科研积累和沉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可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度融合。 目前已迭代升级至V4.0版本,并已对接建筑设计平台BIM。 已裂变为四大细分行业的专业平台级核心产品。
®数字孪生工厂平台是基于5G、AI、IoT、VR/AR、GIS、BIM、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专门应用于制造业的产品。 是集变配电电子系统、给排水子系统、空压机子系统、通风子系统、制冷子系统、空调子系统、智能照明子系统、电梯系统的监测、测量、控制、管理为一体的设备管理系统。 系统; 以及具有工厂三维可视化、ERP管理、生产管理、能耗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智能运维等功能的物联网平台; 可实现对各设备子系统的远程集中监控,增加各子系统的负荷 后续自动化; 提高各子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提高生产管理能源效率; 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4月14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砥砺前行,争创一流”主题第七次系列新闻发布会。 ,介绍了相关工作的进展情况。
德州坚持把节能减碳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不断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体系,圆满完成“双控”目标。能耗、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坚持底线思维,坚决完成能源消费“双控”考核任务。 认真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节能减碳的关系,加强县(市、区)指导帮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推动实施能源消费和煤炭消费控制规划。 加强重点企业能源管理,加快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有序淘汰落后动能; 抓住政策红利效应,建设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着力壮大“四新”经济规模。 2021年,全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3%,圆满完成省考核目标,实现控制能耗和促进发展“双赢”。
二是落实预算管理,确保新项目进入。 按照能源预算管理要求,对全市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项目德州能耗监测管理系统,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来源,能源消费指标下放至通过开发新能源、挖掘企业内部潜力等措施,协调支持新发展。 建设优质重点工程。
三是加强监管调度,做好重点企业能源消耗、煤炭消耗管理。 实行调度通报和预警约谈制度,及时了解重点企业进展情况,确保能源消耗、煤炭消耗按计划推进。 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同比下降11.6%,能源消费“双控”工作有序推进。
想爆料? 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534-,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 齐鲁网广告热线0534-,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