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阳光下诞生:电动汽车换代标准实施谁已提前布局?-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阳光下诞生:电动汽车换代标准实施谁已提前布局?

2023-05-07

(原标题: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向阳而生:电动车换代标准实施谁提前布局?)

财联社8月17日电 日前,汽车标委会电动汽车分标委员会在深圳组织召开了2020年标准评审会。 》推荐性国家标准通过审查,标准的制定将为电动汽车行业健康安全发展提供指导。

此前电箱能耗管理系统,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继续大力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政策,并鼓励企业开发模型与交换模型。 今年,换电站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

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9.3%。 万联证券分析师周春林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增加,上下游产业对电气设备的需求将有很强的确定性。 工信部数据显示,7月动力电池装机量为5GWh,同比增长6.42%。

电箱能耗管理系统_公共机构能耗上报系统_大唐集团以热效率为核心能耗管理指导意见

华创证券指出,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公共充电设施过少、充电时间过长、充电条件欠缺、充电频繁等“充电难”问题仍是消费者不考虑或不购买新能源的原因汽车。 主要原因。 换电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三分钟换电时间,未来一分钟内完成,便捷性较充电方式有明显优势。

辛国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换电模式的优势。 例如,换电模式下的车电分离,可以大大降低消费者的购车成本; 第二,更换电池的时间比加满一箱油的时间更短,可以增加消费者出行的便利性。 运营公司对电池进行集中监控、维护和管理,有利于延长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第四,可以使用峰谷优惠电价进行充电,从而降低充电成本。 第五,消费者可以根据每天的行驶里程来考虑当天租用多少电,以节省能源消耗; 第六,换电模式还可以催生新的服务业态,比如电车换电。

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布局赛道。 7月,展鹏科技收购博探科技,布局新能源汽车换电市场。 后者的“车电分离,分箱换电”是目前规模最大、实际应用量最大的换电生态。 在国内电池更换市场排名第一。 国网电动汽车公司与蓝谷智慧能源也宣布,将继续在换电领域开展深入合作,率先开展车电分离试点。 他们计划在2021年6月底前全面合作建设100个换电站。

申万宏源建议积极关注在换电领域有所布局的整车厂商(北汽、中电等),以及相关的潜在零部件供应商。

公共机构能耗上报系统_电箱能耗管理系统_大唐集团以热效率为核心能耗管理指导意见

以下是财联社和星矿数据梳理的相关标的:

北汽蓝谷:最新2020年非公开发行A股预案显示,募集资金将投向“换电业务系统开发”项目。

展鹏科技:展鹏科技和博探科技是天堂硅谷“新能源汽车换电网生态”的核心技术建设者。

山东:与蔚来汽车成立合资公司,开发电动汽车自动换电站。

能耗水电费管理系统是一个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学校、医院等机构实现能耗水电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能源消耗和水电消耗,分析能源消耗,为企业提供运营数据和决策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该系统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企业节能减排、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能耗、水电费管理系统

一、能源消耗、水电费管理制度的原则

系统主要由物联网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数据分析系统和运行控制平台组成。 物联网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企业的用电量和用水量,并将数据上传到数据采集设备。 数据采集​​设备通过数据分析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通过运营控制平台将结果反馈给企业,帮助企业进行能耗管理和成本控制。

2、能耗、水电费管理系统优势

1、提高能源效率:通过对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控,发现能源浪费和不当使用,提醒企业及时改进,从而提高能源效率。

2、降低能耗成本:可为企业提供详细的能耗数据和水电成本明细,帮助企业精准控制成本,降低能耗成本。

3、减少环境污染:通过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提升企业形象:帮助企业实现绿色生产、低碳运营,提升企业形象,增加品牌价值。

3、能耗、水电费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

1、工业企业:工厂、车间、生产线等工业设施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 可以监控这些设施的能耗水电能耗管理,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和成本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2、商业企业:商场、超市、酒店等商业设施消耗大量能源。 它可以监控这些设施的能源消耗,帮助企业实现成本控制和绿色运营,提升企业形象。

3、学校和医院: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的水电消耗量很大。 它可以监控这些机构的能源消耗,帮助机构实现节能减排和成本控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能耗、水电收费管理制度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可帮助企业实现能耗精细化管理和成本控制,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形象,同时为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应用,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