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湖大数据中心:2020年销售额达1.5亿元-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东江湖大数据中心:2020年销售额达1.5亿元

2023-05-23

1月26日,记者航拍了依水而建的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

安静整洁的机房内,指示灯静静地闪烁着。 机架上的服务器中,海量数据进进出出,连接着无数用户……

1月26日,在位于资兴市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的湖南运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机房,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大数据时代的脉搏。

能耗管理监测系统_公共机构能耗上报系统_郴州能耗管理系统

2017年6月,云巢一期3000机柜建成投产,标志着东江湖大数据建设正式拉开帷幕。 如今,东江湖大数据中心已成为2020年度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是湖南省唯一通过此项认证的A级数据中心。

“在资兴建立大数据中心是命中注定的。” 湖南运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雷建军感慨地说。

2015年,从事软件服务行业的雷建军带领团队转型升级,决定建设数据中心。 在传统数据中心,高能耗是无法回避的问题郴州能耗管理系统,而降低能耗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选择。 为实现节能环保,雷建军带领团队四处寻找冷源。

公共机构能耗上报系统_郴州能耗管理系统_能耗管理监测系统

2005年的一次东江东湖之行,让雷建军灵光一现。 当时,他来东江湖漂流,了解到小东江下游的水比较冷,但不知道水量和水质能否满足要求。

2015年,雷建军带着专家团队来到资兴进行正式考察,最终发现小东河下游的冷水资源是最理想的冷源。 经过艰难高效的对接,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东江湖大数据中心拔地而起,屹立在东江湖畔。

目前,深圳网宿科技、腾讯、阿里巴巴、华为、中国电信等企业已入驻园区,众多政府、金融机构的数据已进入大数据中心。 2020年东江湖大数据中心销售额将达到1.5亿元。

“目前还有两座数据中心大楼在建,预计2021年底投入运营。” 雷建军表示,下一步,东江湖大数据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设备,力争将其建设成为华南地区数据容灾基地、华南互联网公司区域节点、湖南省大数据基地.

如果说“智能化”和“数字化”是无锡践行的内在优势,那么“绿色”就是无锡追求的境界。

24万亿城市追逐战已成定局,城市排名发生重大变化。 然而,数字背后隐藏着一座城市的强大,它就是无锡。

2022年,无锡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4850.8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第14位。 但有些人可能不知道,2022年,无锡人均生产总值将达到19.84万元,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

“不显山不露水”的无锡,怎能瞒得过百姓富贵呢? 从江南小镇到工业重镇,从“米码头”“布码头”到高科技产业中心,贝壳财经记者用数据解码无锡如何发展? 下一步会去哪里?

绿色制造之城:

26家绿色工厂去年单位GDP能耗下降2%以上

纵观无锡的发展史,因业而兴,因业而“新”。 作为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工业基因为无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但低端制造业和重化工业过多,倒逼无锡加快产业转型步伐。 据现代快报2011年报道,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后,无锡2047家“三高两低”企业关停,116家工业企业全部停产,搬迁或关停整合已基本完成。

至此,无锡陷入了如何“既要发展又要保持绿水青山”的困境。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转型。 2015年,无锡提出“产业强市”战略,以智能制造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到2021年,无锡规模以上智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到3762.6亿元,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达到近3000亿元。 此外,工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获得较大发展空间。

如果说“智能化”和“数字化”是无锡践行的内在优势,那么“绿色”就是无锡追求的境界。

2017年,无锡建立了以亩产税、亩产销售额、单位能耗税为核心的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5+1+X”综合评价体系,在税收、水电费等方面实施差异化政策, ETC。 。

用政策铁腕鼓励绿色企业发展,倒逼高耗能企业转型。 “十三五”期间,无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8.69%,超额完成江苏省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 根据2023年无锡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以上,居江苏省前列。

2023年2月,工信部公布了2022年绿色制造清单。 截至目前,无锡拥有绿色设计产品35个,绿色园区3个。 此外,无锡还有26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上市公司中既有电子、机械、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公司,也有纺织、钢铁等传统行业的公司。

无锡以“从数字到绿色的智慧转型”为目标,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

2022年初,无锡市印发《无锡市加快智能化转型、数字化转型、绿色提升,推动制造业降本降耗、减碳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制定6000项企业项目和扶持保障项目1个,计划到2024年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6%,累计达到160个绿色制造标杆目标。

财富藏于百姓之城:

无锡经济增速连续7年快于全国人均GDP,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

无锡的经济实力到底有多强? 2015-2021年,无锡经济增速始终高于全国增速; 2017年,无锡GDP突破万亿元大关,GDP总量位居全国第12位。 2022年,无锡将以3%的经济增速领跑江苏GDP“万亿俱乐部”成员,GDP总量将达到14850.8亿元,居全国第14位。

从经济体量来看,无锡在全国顶尖球队中并不突出,但从人均指标来看,无锡却处于前列。

早在2010年,无锡人均GDP就达到9.2万元,仅次于苏州和深圳; 2011年,无锡人均GDP超过苏州,与深圳进入10万元的阶段; 2012年至2018年,无锡人均生产总值GDP一直位居全国第二。

到2020年,无锡人均GDP增长3.6%,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开启无锡“时代”。 2021年,无锡将逐步拉开差距; 到2022年,无锡人均生产总值将达到19.8万元,连续三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江南调”下的“工业风”成就了无锡。 近年来,无锡的工业贡献率逐步提升。

2020年,无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1%。 到 77.8%。

一个吸引人才和智慧的城市:

各类人才逐年增加,去年无锡人才总数达207万人

产业发展需要以人为本,但与经济规模相当的长沙和青岛相比,无锡的市区面积还不到它们的一半。 2022年无锡人口749.08万人,比长沙、青岛少近300万。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吸纳更多的人才,成为无锡强市规划的重要一步。

产业强市战略提出一年后,无锡启动“太湖人才计划”,重点支持引进和培养六类产业发展骨干人才,制定工作补贴、工资补贴、安置补贴,不断更新迭代。 无锡还采取“以赛引才”的模式,针对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吸引海内外人才。

与同梯队城市相比,无锡更宜居,生活成本相对较低。 2021年无锡城镇非民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高于长沙和青岛,但租金价格低于两者。 从购买价格来看,无锡房价居中,低于青岛,为3160元/平方米。

无锡连续四年荣获“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称号,2022年人才总量将达到207万人。2018-2021年,无锡引进人才数量稳步增长; 2022年共引进人才12.3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3万人。

除了引进,无锡还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2017年至2021年,无锡市新增专业技术人才数量逐年增加,高技能人才占比持续提升。 2021年高技能人才占比达到40.9%。

引进人才只是开始,留住人才才是关键。 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曾表示,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无锡并不是最具活力的城市。 无锡要想产生反虹吸效果,只能靠企业。 这就需要无锡对标上海等大城市。 做强做大上市公司。

人才的涌入增强了企业的实力,企业的发展才能留住人才。

2022年,无锡将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三份榜单,企业数量居江苏首位,占江苏省上榜企业总数的37.4%。 与2021年相比,无锡两份榜单上榜企业均有所增加,新增1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长三角地理中心城市:

无锡半导体产业“牵手”上海数字经济“嫁”杭州

无锡不仅是江苏的无锡,更是长三角的无锡。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占据地缘“C位”的无锡将迎来发展机遇。 无锡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紧邻苏州、常州; 同时,南与浙江接壤,西南角与安徽接壤,已成为开拓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与长三角产业发展匹配度高、关联度大,增强了无锡产业升级的动力。 2019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提出长三角要加强区域优势产业合作。 其重点关注的十大产业领域几乎涵盖了无锡的优势产业。

作为中国第一颗商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源地,无锡的半导体产业走在全国前列。 近四年来,无锡集成电路产量一直高于上海。 2021年,无锡市规模以上企业集成电路产量将达到432.83亿片,占全国总产量的12%。 企业实力方面,无锡上市公司6家,居全国第六位。

在长三角一体化带动下,无锡半导体产业携手上海,实现“1+1>2”的效应。

2019年,上海华虹集团无锡集成电路研发制造基地投产,提升了无锡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和水平。 在2022年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城市排名中,无锡跃升至全国第四位。 江苏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胡义东也表示,“放眼全国,上海浦东和无锡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最为完整。”

到2021年底,泰连溪医药产业集群实现工业产值3040亿元,同比增长15%无锡工业能耗管理系统,约占全国该产业总产值的9.02%,近江苏省50%。 其中,无锡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1409.01亿元,占产业集群近一半。

2022年,泰州市、连云港市、无锡市生物医药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整合三地产业发展优势,打造长三角重点生物医药集群。 同时,无锡首次入选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数全国地级市20强。

南下,太湖“嫁”西湖,连续三年举办无锡(杭州)数字经济交流合作洽谈会。 三年来,无锡与杭州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加。 2022年交易会促成无锡60余个数字经济产业项目对接,现场签约超亿元项目28个。

数字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推动着无锡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2022年,无锡物联网产业规模将保持两位数增长,有望达到4000亿元。

2023年2月13日,无锡召开工业强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2022年机械工业产值将达到1.1万亿元,成为无锡首个规模超万亿元的产业。 工业高地正在推进。 无锡将重点发展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四大产业,打造“高强”标志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