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园区:节能减排的新境界-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生态工业园区:节能减排的新境界

2022-02-16

本报记者霍峰

5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青岛北方高新技术产业园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这是青岛发展循环经济在“面子”和“质量”上的突破。与青岛国际环保产业园、多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大型工农业生态园等一起,为推动构建中国节能减排新经济体系做出重要贡献。青岛。

从源头上实施节能减排

生态工业园区是根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设计建立的新型工业园区。它是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区域(地表)层面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实践。

与现行“产业高消耗、高排放,再节能减排”的做法不同,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从产业引进的源头上体现了节能减排。也就是说,引进生态工业园的企业必须是低消耗、低排放或零排放的产业,每个企业所从事的产业可以形成资源和废弃物互补的网络链,高度的互操作性。园区企业可分步使用目标物质,对最终不能利用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园区内各企业对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综合利用得到优化。这是生态工业园在产业引进方面的基本要求。此外,还要求园区内除生产以外的其他活动,包括各种环境设施、服务设施、生活设施、建筑等,高度体现循环、节约、环保的理念。

市环保局局长高燕认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重要举措;解决结构性和区域性污染,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的建立,对于引导全市工业园区特别是国家级工业园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环境优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持续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温家宝总理在今年4月27日召开的全国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典型区、典型企业、再生资源产业园、生态产业示范园. 5月下旬,国家环保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宣布,将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联合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全国各地的开发区。

具体到青岛,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也充分认识到生态工业园区的经济和环境价值。在“十一五”规划和循环经济专项规划中,将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明确定义为我市发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的重要载体,提出要尽快构建以生态工业园区为重点的“面子”循环。. 并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发展目标:重点构建园区法规政策、资源循环利用、循环利用、物流流通等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到2010年建设生态工业园区10个,协调督促全市批准的6个。按照生态和循环经济要求,规划建设国家级开发区和9个省级开发区,从点、线、面三个层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工业园区能耗管理系统功能介绍,建设循环经济规模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园区模式。

两位“领头人”领先一步

青岛北方高新技术产业园和青岛国际环保产业园是我市经国家环保总局正式认定的两个国家级生态产业园。从园区规划到建设,循环经济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融合,环保效益的双赢效应正在凸显。

2003年在胶州湾盐滩开工建设的市北高新技术产业园是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之一。去年获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其中国家高新区政策区9.95平方公里.

据市北高新技术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尹依林介绍,园区从规划建设之初就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坚持高标准制定生态产业发展规划。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定位,市北高新技术产业园邀请澳大利亚和德国的专业公司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区与生态产业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规划设计,并预先设计了封闭式- 各种废物和生态产业的循环循环。链,以确保整个园区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生态化和企业资源循环链化。

根据规划,市北高新区在打造国家级生态工业园过程中,将严格实施“绿色招商”,优先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现代加工制造、新材料产业和海洋产业。生物技术等资源低能耗、环境污染少、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同时充分考虑引进项目的产业关联性,促进园区企业快速实施清洁生产。同时,园区的基础设施,如污水处理厂,要按照环保、节能的要求进行建设。回收资源。

如今,市北高新区的生态经营有很多,如建筑垃圾、工业渣、白泥等资源化利用;改造盐田土壤,增加植被面积,公园绿化率达到30%;投资1000万元开发设计总规模6000立方米/日的净水厂即将投入试运行。届时,园区现有企业的生产和生活废水将统一排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到一级标准后全部回用于园区绿化、冲厕。厕所、刷地、洗车、建设和创造公园景观,公园内的污水将实现“ 园区还率先使用太阳能灯等绿色照明设备。据悉,园区目前正在积极开展雨水收集回用和风电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并组织前期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园区还率先使用太阳能灯等绿色照明设备。据悉,园区目前正在积极开展雨水收集回用和风电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并组织前期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青岛国际环保产业园于2005年在胶南市北部一片荒地上兴建,是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环保生态产业园。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

据了解,青岛国际环保产业园的建设,是我市通过点带面推动循环经济“全面开花”的重要举措之一。建成后,园区企业不仅将彻底实现工业废弃物“零排放”,部分企业还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将废弃物变成“婴儿”进行回收利用。

国际环保产业园产业规划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利用产品或技术四大类;污水处理设备、固废处理设备、环境监测设备等环保设备及材料制造;节能环保 生产建筑材料、能源替代、高分子材料、可降解塑料等绿色产品,以及环境咨询、环境技术开发、环境技术交易、环境教育培训等环境技术咨询服务。

作为全市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入园的基本要求是其生产过程必须无污染或低污染。此外,项目之间必须有很强的产品联系。此外,在园区建设中应广泛使用环保产品,实现环保生产。

目前,园区已签约9个环保产业项目,包括总投资约1亿欧元的德国风电项目、中德合作凹印项目、德国伏科太阳能项目、杜斯曼物业管理服务项目、德国招商引资及生态建设咨询项目、中德合作A级锅炉及三型压力容器项目等。

产业生态化“遍地开花”

如今,工业生态化已成为我市越来越多工业园区所追求的“时尚”。有的适时调整园区产业结构,有的积极引进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无)排放的新产业替代老产业。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园作为全市首批循环经济试验区,以高新技术含量高、污染低、能耗低的家电电子、海洋生物制药、新材料、软件等产业为主。消费,作为近年来园区的支柱产业。在招商引资、产业培育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去年,仅家电电子、海洋生物制药、新材料三个产业就实现产值327亿元,占崂山区高新技术产业总值的99%。正是因为低能耗、低排放,园区内的产业活力才会如此旺盛。

青岛出口加工区和青岛环海经济开发区这两个位于城阳区的省级以上开发区已经开始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园区引进的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也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后,生态效应初步显现。

省级高新区即墨高新区树立了以引进知识产权、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项目为重点,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体系的新思路。今年还提高了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的环保门槛。禁止进入;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新建项目不得投产。园区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已投资2.2亿元,绿化面积36万平方米,园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去年,园区还投资1500万元铺设了9.2公里的污水管道,

一切都表明,青岛迎来了产业生态化的春天。在生态工业示范园的引领下,相信青岛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