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发布碳达峰、碳中和“1236”行动计划-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中国电信发布碳达峰、碳中和“1236”行动计划

2023-06-07

6月15日是我国第10个全国低碳日。 中国电信与其他信息通信行业合作伙伴联合发起十大倡议,共同推动信息通信低碳发展,赋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作为信息通信领域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中国电信积极推进“双碳”工作四川电信能耗管理系统,全面实施云化转型战略,努力打造绿色低碳智能化完善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以在实现自身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赋能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能力。

2021年全国低碳日当天,中国电信发布了碳达峰与碳中和“1236”行动计划,向全社会低碳发展作出庄严承诺。 一年来,中国电信坚持以“1236”行动计划为引领,以“十四五”目标为导向,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 、人工智能赋能等手段开展节能减碳,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比上年下降10%以上,全年碳减排量超过600万吨。 同时,持续推进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绿色低碳转型,重点抓好千兆光网络、5G、数据中心和传统机房节能降耗,实现了一系列双优碳成就。

研究推广节能技术,助力5G基站降低能耗

全面推进行业云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在不断深化杆路、管线、光缆、室分等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基础上,与中国联通首创共创一张物联网和两张逻辑网。 5G共建共享网络,积极探索低服务区4G存量资源共享。 在投资减半、能耗减半的情况下,实现了基站规模、网络覆盖和用户体验翻倍的效果,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网络。 综合能耗水平。

为控制5G基站能耗过快增长,中国电信还加快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合作。 通过极简站点布局,以杆换柜、以柜换房,实现了电费降低30%、碳排放量减少20%; 通过自主研发的5G BBU垂直插入机身,充分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大幅降低设备和空调的能耗; 通过试点5G BBU液冷系统,BBU制冷能耗大幅降低,机房PUE降至1.1以下。

中国电信积极探索5G绿色运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节能控制技术为基础,依托“东数西算”四级AI算力网络,建立AI基站节能技术体系,构建全国统一、4G/5G一体化基站智能节能系统,100%掌握核心技术。 目前,全网超过百万个基站被控制每天自动节能,不间断。 5G节能效率行业领先。

加快先进节能技术应用,建设绿色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节能降耗,布局优化插绿翼。 中国电信充分发挥云网融合优势,布局“2+4+31+X”数据中心。 在自然冷源丰富、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通过自建与共建相结合的方式,打造结构合理、布局合理的数据中心。 一个清晰、组织严密、功能齐全的绿色数据中心全面承接东西向计算工程。

广泛采用间接蒸发冷却系统、自然冷源、湖水制冷、水冷离心空调系统、气流组织智能优化、中水循环技术、余热回收技术、间接蒸发冷却技术、智慧园区、高高效变频技术、240V高压直流电等先进绿色科技产品在大型数据中心的应用,多重举措打造数据中心极致PUE。

在海南,与汉兰达合作开发海底数据中心项目,将数据舱置于海底,利用海水资源进行降温,单舱PUE测试值低于1.1,空调系统采用自然降温全年海水,全系统几乎没有淡水资源消耗,年WUE为0。

未来,中国电信将围绕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八个领域,通过设计选址、建筑节能、DC配套节能、新技术高效节能等方式打造绿色数据中心,同时优化云资源运行和调度,不断提升算力。 效率,打造绿色算力。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多措并举打造绿色云网

中国电信持续加快绿色网络建设。 在业界率先进行千兆光网络升级。 建成了广西、上海等首批千兆级省市。 深化全光网络2.0,建成全球最大的绿色低碳主备干线一体化ROADM。 全光网络。 与无线传输和电场交换技术相比,全光网络技术在每比特千米传输能耗和单位比特交换能耗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节能效果。 根据实际网络统计,与链式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相比,ROADM全光交换网络可降低能耗和机房空间约50%,节省成本约30%。 以四川规模计算,预计每年可节约用电2.19亿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7万吨以上,相当于706万棵树。

江苏、浙江、上海、四川、广东等省份大规模建设新型城域网,全力支撑5G、千兆光宽带、边缘云网等业务融合创新。 光缆已完成IP和传输400G超长距离验证测试。

加快双碳数字赋能,推动行业绿色发展

中国电信加快实施全光网络建设,结合5G云网融合的资源禀赋,赋能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慧生活,助力千行百业绿色发展,推动数字化发展。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围绕“端+网+云+用”核心系统,融合5G、AI、云、MEC等ICT技术,打造海螺集团创新标杆工厂。 项目建成以来,已为公司减少碳排放量近百万吨。 利用率大幅提高,有效提升企业提质增效,降耗减排。

利用5G技术为江苏永钢集团打造智慧工厂,搭建能源管理平台。 项目实施后,与传统生产相比,生产效率将提高近40%,运营成本降低30%以上,能源效率提高20%以上。

新日X Cloud工业互联全连接平台专为江苏新日电动汽车打造。 “5G+能源管理场景”的应用,帮助公司节省电费10%,能耗降低近20%,年均节约能源成本超百万元。

中国电信将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千行百业节能减排,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造势,助力国家实现碳排放达峰战略目标。如期实现碳中和,积极践行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使命,为建设美丽中国奋力谱写绿色答卷。

针对即将到来的能源消费旺季,政府近日明确提出“决不允许停电”的要求。 能源领域专家认为,为避免去年下半年多地再次出现“煤荒”、“电荒”,除了通过政策手段促进煤炭供应和价格稳定外,还有在电价改革方面也有所作为。

近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能源局公开征求《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关于调整高耗能企业电价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及拟将634家高耗能企业电价上调0.172元/度,自2022年7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2023年起,上述高耗能企业电价上调0.172元/度。由市场化交易决定,不受20%的涨幅限制。 消息一出,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价格上涨的高耗能行业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工产品制造业,非金属矿产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行业。压延加工业。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调价不涉及氮肥生产企业和磷肥生产企业。 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为了保证农电价格的稳定。

浙江等高耗能产业大省出于能源消费“双控”的目标,纷纷关停企业、限产。 去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 政策也备受关注。

有关部门也出台了对高耗能行业实施差别电价或惩罚性电价的其他规定,但实施效果不如预期。 实践中,很多地方政府为了GDP,给一些高耗能企业用电“开了绿灯”。

如今,浙江直接制定“迎峰夏”用电高峰期前的电价标准。 一方面是推动自身减排和结构调整。 振幅控制在1.72 gross。

可以预见,在今年用电高峰期,其他地区的一些高耗能行业将承担较高的市场化电价。 电价的调整必然导致市场下游市场行情发生变化,电力成本的上升将使高耗能企业通过提高销售产品价格或直接停产停产等方式转移成本压力,从而影响市场供求关系。 同时,在高耗能行业能源成本上升的背景下,自建屋顶分布式光伏、消纳绿色电力、节能改造将成为高耗能企业减排的重要举措。费用。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减碳转型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分析了主要领域存在的问题17个行业的流程和能耗环节,提出了转型升级的方向和目标。 此外,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也指出,要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排放项目的盲目发展。 可见,国家对传统产业节能减碳改造的高度重视,高耗能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从全国陆续出台的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行动方案来看,都提到了建立统一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体系浙江售电能耗管理系统,对能效达标的企业实行阶梯电价。未达到标杆水平的,按能效差距执行。 此次电价上调专门用于支持企业节能减污减碳技术改造,这意味着高耗能企业的节能趋势十分明显。

除了部分企业可以将成本增长的压力向下转移外,更多的企业也会因此考虑如何通过节能改造等方式来节约成本。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高耗能企业用电量中低比例的绿色电力,强化对高耗能企业使用绿色电力的刚性约束。 ——耗能企业。 更多的绿色电力消费也将成为高耗能企业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