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倾力打造“智造重镇”加快建设“智慧名城”-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重庆倾力打造“智造重镇”加快建设“智慧名城”

2023-06-15

华龙网-重庆8月13日6时新客户端(首席记者 佘振芳 实习生陈玉轩)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智博会)即将召开,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从重庆市经信委获悉,重庆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发展。 随着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智慧小镇”,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智能产业持续发展,智能科技发展成效显着。

重庆华数工厂内,工业机器人正在等待出厂。华龙网记者尹建红摄-新重庆客户端

工业机器人卖得很好——

紧跟融合发展方向,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

“最近,我们的冲压焊接机器人销量非常好!” 8月11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

在重庆华数的生产车间里,工业机器人正在进行出厂前的最后测试,然后等待被送到大大小小的制造企业,在生产线上发挥作用。

“冲压机器人主要是笔记本电脑企业的需求,焊接机器人则受到汽摩配套企业的欢迎。” 拓奎说,笔记本电脑和汽摩企业是重庆两大传统支柱企业,基础扎实。 也正因如此,华数机器人选择在重庆扎根,并在这里组建了100多人的研发团队,每年都有2到3款新品问世。

重庆华数的快速发展,折射出重庆大数据智能化的“提速”。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近年来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智能化改造,不断推动传统制造向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字制造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转型。 . 推动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3347个,确定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426个。 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54.3%,运行成本平均降低21.9%,产品不良率平均降低39.5%,单位能耗产量平均减少了 18.3%。

与此同时,重庆正在加速智慧产业集聚。 加快引进培育一批知名企业,补齐产业短板,进一步完善“芯屏器件、核网”全产业链。 上半年,智能产业增长21.6%。 国家功率半导体生产基地和高清显示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全球重要智能终端地位进一步巩固。

此外,重庆进一步推进融合创新示范。 推动建设网络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创新应用项目393个,创新示范智能工厂10个,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应用场景10个,培育融合发展示范标杆。

为宗申工厂打造的数字孪生体。企业供图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布

小螺丝背后的大数据——

打通信息流通大动脉,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一个小螺丝,曾给宗申摩托车发动机总成厂带来不小的麻烦。

“发动机的螺丝拧得太紧,容易打滑或折断,拧得太紧又容易漏油,我以前也接到过这样的投诉。” 宗申动力副总经理张奎告诉记者,现在,这个麻烦没有了。

它是如何工作的? 原来,通过提供的数字孪生服务,采集发动机参数,结合螺杆参数,通过后台算法匹配最优扭矩,再将扭矩数据推送至生产线上的机械臂。 机械臂调整设备以达到合适的扭矩,误差率仅为0.01毫米。

通过智能化建设,工厂人工成本降低70%仙桃佛山能耗管理系统工程,整体生产效率提升4倍。 为该厂提供服务的Humi工业互联网平台不仅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十大重点培育平台之一,也是工信部唯一入选的“双跨平台”科技在西部地区。

与宗申动力的紧密合作,只是重庆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企业相互促进发展的一个缩影。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工信部发布的15家“双跨”平台中,已有11家落户重庆。 重庆还加快了吉利广域明道、海尔卡奥斯平台的建设。 积极打造工业互联网赋能高地。 目前,累计推动7.1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

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庆累计建成5G基站5.2万个,形成了覆盖主要工业制造区的高效稳定网络体系,成为全国首批5G大规模建网试点城市。

在推动工业互联网顶级节点跨区域应用方面,重庆逐步完善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重庆)基础设施,五年内开放19个二级节点接入。西部省市,累计注册标识6.5亿个,日均解析量。 体量281万,接入企业节点1012个。

在大力夯实智能计算基础方面,重庆进一步集聚数据算力,多地部署IDC数据中心,全面提升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打造腾讯、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移动等10家大数据核心运营商联通、浪潮包括服务体系和20个大型云平台,算力水平西部领先。

联合微电子中心。受访企业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新赛道”上的重庆电力——

构建产业发展生态,为数字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西永微电子园,在联华电子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华电子中心)的实验室内,几名科研人员正在对一堆芯片进行测试和封装。

这个实验室大有来头——是国内第一家能够实现硅基光电芯片全工艺封装测试的实验室。

硅基光电芯片是未来集成电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英特尔、IBM、华为等知名企业均在该领域布局,被业界称为芯片产业的又一“赛道”。

联电成立不到3年,是一家“创业公司”。 不到一年的时间,实现了8英寸硅基光电技术工艺平台的产品线,创造了我国硅光子领域从建线到发布PDK的最快纪录——出口芯片的能力。

今年6月30日,联微中心向全球发布三套工艺PDK——130nm硅光子工艺PDK、300nm氮化硅光子工艺PDK、3D集成工艺PDK,在相关领域取得又一重大突破。

联微中心取得的成绩,是重庆完善5G产业发展链布局的成果。

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重庆引进和培育了中航微电子、华润微电子、紫光展锐、中移物联网、芯讯通、SK等一大批优势企业,建设涵盖芯片模块、射频器件和天馈线。 、智能终端、检验检测等5G产业体系的板块。 其中,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西南地区首家天馈线检测实验室。

同时,重庆加大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力度。 在智能产业领域,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21家,研发机构和企业约1500家。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等一批高端研发试验载体相继落户。 不断提升融合发展服务水平,建立健全重庆市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资源库,集聚服务商197家,提供服务或产品912项。

此外,大力发展软件产业。 围绕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基础软件等领域,先后建立了两江软件园、仙桃国际大数据谷、重庆软件园、重庆高新软件等一批重点特色软件产业园公园。

大数据智能正在驱动重庆从“制造之城”向“智造之城”迈进!

(本文来自新重庆客户端APP,请到各大应用市场下载)

全省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加快实施强县工程。

赤壁作为武汉都市圈的重要城市,地处京珠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 如何实施强县工程,冲刺全国百强县,为咸宁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贡献新成果?

赤壁之道,锚定“冲刺全国百强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共同富裕模范城市”三大目标,聚焦产业强县、强县三大抓手科技强县,改革强县。 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精准承接产业转移,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不断提升经济集聚和城市竞争力。

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亿元,同比增长5.6%,居咸宁首位。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税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为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聚焦工业强县——

大力发展三大产业夯实强县工程基础

7月底,在赤壁市高新区人福药业配套搬迁扩建项目现场,几栋厂房拔地而起,施工人员忙于进行内部装修。

湖北人福药用辅料有限公司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空心胶囊生产基地。 去年投资10亿元建设药用辅料研究所、院士专家工作站、植物胶囊、高端药用辅料等生产车间,打造高标准产业园。

“项目进展迅速,今年可以如期投产。” 公司相关负责人黄建华表示,项目建成投产后,产品将面向全球市场,年产值可达15亿元以上。

赤壁的大健康产业并不孤单。

湖北斯贝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赤壁市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拟投资5亿元建设斯贝林产业园。 目前,一期功能食品、医药净化生产车间和现代医药储运系统已建成投产。 去年实现产值6亿元,税收5000万元。

“二期正在加速推进,未来我们将加大投入,不断加强产品研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公司董事长郑明伟表示,今年产值有望突破7亿元。

近年来,赤壁以打造武汉都市圈大健康产业基地为目标,围绕大健康医药产业上下游及全链条持续发力,不断做大产业板块。 现有企业28家,上年产值29.95亿元。

走进湖北省最大单体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现场——华润·赤壁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示范区孙尧350MW渔光互补项目建设现场,每一块光伏板在阳光的照射下都闪烁着蓝光.

目前,华润电力正在加快推进总投资250亿元的三期工程。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咸宁地区唯一的骨干电源点和鄂南电网的重要电源支撑点。

电能作为税收贡献最大的行业,始终以建设火电基地和中南部地区循环经济示范区为目标,全面发展火电、新能源和副能源等领域的产业。产品回收和综合利用。 目前,赤壁电力能源生产企业13家,去年实现产值51.05亿元。

文达利是我国平板玻璃深加工及装备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专业从事平板玻璃深加工技术与装备制造、触控系统制造。 2015年,在赤壁的信息产业还一片空白的时候,落户在这片创业发展的沃土上。

“不仅要吸引,还要留住,发展好。” 赤壁高新区常务副主任黄道义表示,文达利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一号工程”一直得到支持,将应诉、全力配合。

好服务才有好发展。 如今,文达利已成为全省最大的电子玻璃生产基地,去年实现产值27亿元。 目前,文达利正在推进四期、五期项目,2025年产值200亿元的目标指日可待。

优质的服务也形成虹吸效应。 嘉晟光学、深圳万煌智能装备、中亮光电等一批企业蜂拥而至。 赤壁电子信息产业逐步壮大,现有企业32家,去年实现总产值47.86亿元。

巨里科技强县——

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增强强县工程后劲

走进位于赤壁高新区中火光谷产业园的中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自动化机器不停地高速运转,生产线上一片忙碌。

“我们拥有9项主要专利,主要从事LED发光二极管的研发、设计和生产。” 公司负责人欧阳占志表示,该项目拟总投资5亿元。 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作为湖北省首批创新型县市,赤壁市积极融入区域竞争,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激发创新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突出位置。发展。

2020年初,赤壁市委、市政府获悉,全市89家管控企业中,70%存在创新人才缺口,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更加渴求。 赤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张锡洲介绍,当年4月,该市决定牵头成立县级城市综合研发服务机构——赤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吸纳本地人才,帮助企业吸纳人才。

目前,研究所建有6000平方米的中试放大工程中心、12000平方米的公用检验检测中心,拥有实验设备220余台套,为科研和科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科技创新活动。

赤壁市科技经济信息局局长王春林表示,赤壁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成立两年来,已建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等七大实验室工程、分析与测试、安全评估。 ,可为地方企业、行业和政府职能部门提供精准的科研服务。

推动科技创新,赤壁一直在行动。

去年12月31日开工建设的中国(赤壁)领航谷项目,施工机械遍布现场,地基平整、推进有条不紊。

该项目由湖北省珞珈实验室、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和赤壁市共建。 建设智能无人系统试验基地、中试研究基地等七大板块,将为赤壁智能无人系统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提供有力支撑。

赤壁还在积极推进“科技副总”入企和“千亿企业”技改工程,显着提升了企业的科技含量和投资收益。

武汉高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晓义表示,近5年来,公司投入5000万元进行技改、引进新设备、开发新产品。 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太阳能光伏背板用氟膜,全国市场占有率由30%提升至90%。

目前,赤壁有高新技术企业59家,今年有望突破70家。 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12.06%。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20名,在二级县(市)中排名第三。 .

咸宁企业能耗管理系统官网_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四川官网_11315企业征信系统官网

聚效改革强县——

全面深化县域改革激发强县工程活力

“以前我都是随便坐公交车,现在我可以准时出门,一两分钟公交车就到了。” 几天前,在赤壁人民广场前的公交站台,刚下车的钱奶奶连连夸赞。

在赤壁市公交集团数据智能调度指挥中心,记者看到了智能公交平台,公交线路拥堵情况、车辆离站距离等情况一目了然。

智慧公交平台是赤壁提升基层治理能效、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赤壁市人口不断膨胀,水、电、医院等资源紧缺,看病难、交通难、管理难等问题凸显,城市治理困难重重。受到阻碍。 为此,赤壁推进城市治理改革,全方位支持智慧城市建设。

资金方面,投入3.5亿元,实施在建智能应用项目18个;

在战略上,邀请天津市智慧城市研究院编制《赤壁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构建“九横十纵、一号一中心”的智慧城市体系;

在管理上,出台相关文件,制定规章制度,确保完成三年建设目标;

在技​​术和人才方面,我们也为保障智慧城市建设高质量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赤壁共收录全市各类政务数据资源目录601项,录入原始数据总量约1.72亿条,完成了与5个省份17个自建系统的对接。单位。

城市治理有效率,农村也不能掉队。 赤壁大力推进供水、道路、教育等城乡一体化工程,拉近城乡距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过去,赤壁市乡镇水厂实行建管分离体制,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经营亏损严重等问题。 近两年来,赤壁市已将所有乡镇水厂交由水务集团统一管理。

在道路一体化方面,赤壁市四好乡村公路已基本建成,涉及最偏远的乡镇和村庄,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全市围绕高质量发展、高质量生活、高效治理三大主题,大力推进营商环境、信用监管、基层党建等方面改革。

优质的服务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赤壁探索“八证齐发、征地即开工”,全面实施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流转咸宁企业能耗管理系统官网,实施“一业一证”改革,实施“1050”标准为开办企业,持续优化办理流程。

打造“诚信赤壁”,改革也必不可少。 赤壁对129项事项实行通报承诺制,创新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即罚即补”模式,及时纠正违规失信行为,消除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同时,扩大信用报告在政府采购、招投标等10个领域的应用,新增“信用就业服务”、“信用劳务就业”、“信用企业融资”等“信义”应用场景”,从而营造人人重视、重视信用的良好氛围。

“十三五”期间,赤壁共承担实施改革项目796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走在全国和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