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区综合能源协调控制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2023-06-16
8月20日9时许,在江苏扬州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员吴佳佳远程向合昌运河地源热泵控制模块发出调温2摄氏度的指令东县社区通过综合能源协调控制系统。 20分钟后,小区地源热泵出水温度从12摄氏度上升到14摄氏度。 城市综合能源协调控制系统在扬州正式投入使用。
受持续高温酷暑天气影响,负荷持续攀升扬州能耗管理系统报价,电网面临挑战。 扬州供电公司积极推动城市居民区地源热泵参与区域综合能源协同调控,加快区域能源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建设,提升负荷侧调节能力,支撑安全稳定运行电网的运行。
“我们对小区的地源热泵系统进行了改造,并接入区域综合能源协调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地源热泵进出水的温度和频率来控制用电负荷。循环泵。” 吴佳佳介绍,“现在和昌运河东县社区地源热泵系统制冷温度提高了2摄氏度,2小时可以‘腾出’400度电参与需求侧回复。”
据了解,扬州先导区地源热泵系统可为电网挖掘3000瓦的负荷调节能力,参与需求侧响应的客户预计每年可获利120万元。 和昌运河东县社区物业经理陈恒龙表示:“应对补助将用于社区设施改造等服务,居民也可以节省一定的物业费用。”
城市综合能源协调控制系统还可以通过区域内冷、热、电、气等能源的优化互补运行控制,实现区域能源互联网的经济、绿色、安全运行。 同时,该系统降低了客户参与电网互动交易的门槛,可为客户提供能效管理、电网互动、辅助交易等服务,为区域能源互联网技术应用创新和市场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导向发展。
日前,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我市将坚持“融合、融合、融合”理念。共享、协同、公益”,运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推动计量、标准、合格评定等质量要素共享协同,全面构建适应需求的现代质量基础设施体系我市高质量发展。 经过3-5年的努力,全市质量科技基础能力指标持续提升,力争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实现了全市NQI科技体系升级。
围绕四大领域加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NQI是国际公认的“四大”质量技术机构。 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质量水平的重要基础,也是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 《意见》明确了全市NQI总体目标。
——在标准化方面,吸引一批国内知名的标准化研究机构在烟台设立分支机构,争取在添加剂材料等一批特色领域成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组)落户烟台。
——计量方面,加大公共计量标准覆盖面,新建社会公共计量标准15-25项,计量标准建设标准数量和总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实验室认可项目; 完成国家核电核岛装备行业计量测试中心筹备任务。
——在合格评定方面,争取2-5个省级以上检验检测中心落户烟台; 争取国际国内权威检测认证机构在烟台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药品检验符合国家药品进口口岸应当具备的条件。
《意见》提出,我市将围绕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公益性和竞争性相互协调四大领域加强国家优质创新基地建设。 推动全市国资委资源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整合,发挥地方国资委服务主体作用,实现市县两级优势互补、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培育壮大现代海洋、装备制造、高端化工、文化旅游、医疗健康等优势产业集群,重点推进烟台北启综合服务中心万华化学、南山铝业、玲珑轮胎、道恩聚合物、杰瑞海运装备等。分中心整合集团内部计量、标准、检验、认证等业务领域,推动全市优势产业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跨越。 重点培育壮大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海洋经济创新中心、市内蓝色智谷高端创新平台等创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建立、认定和资助优质基础设施服务中心,重点领域标准化和质量创新中心等。突出战略性、国际化的NQI关键技术研发,实现NQI技术大市场向NQI技术强市的转变。 减轻“小而全”中小微企业的财政投入负担,搭建中小微企业合作交流平台,以知识产权作为融资担保的基础。 构建公益与竞争相辅相成、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的NQI技术服务体系。 鼓励创新“互联网+NQI”服务模式,培育发展NQI技术服务业。
提升“烟台标准”的国际话语权
《意见》明确,我市实施NQI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推进标准化战略。 在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化工等优势传统产业集群制定团体标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标准化深度融合。 围绕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和中韩(烟台)产业园重点区域建设,加强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双边、多边标准化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争取承担更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机构和领导职务,提升《烟台标准》的国际话语权。
实施质量认证体系实施方案。 围绕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强市,在全市八大主导产业中引入先进管理体系。 推动高耗能生产企业开展低碳产品认证,推动建材产品开展绿色产品认证。 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泰山品质”高端认证,推动出口企业开展国际标准管理体系认证和主要贸易国产品认证。 将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和人才纳入“双引双引”计划,支持国际国内知名机构落户烟台。 开展计量保障能力提升行动。 以国家蒸汽流量计量站、国家蒸汽流量计型式评价实验室为龙头,构建能源计量服务体系。 依托烟台核电装备产业集团和国家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将测量深度嵌入核电装备研发、设计、制造、运行维护全产业链,推动核电创新发展电力核岛装备产业。 提高企业计量检测能力和管理体系,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和计量检测数据的有效应用。 新建企业、新建项目的计量检测设备应当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升级版烟台国检服务平台。 在原烟台NQI综合服务中心“1+7”组织架构基础上,继续完善发展中心、县市工作站、园区工作站、产业分中心、企业分中心七大分中心、远程服务、综合服务车系统,在实践中丰富了NQI的内涵,拓展了特种设备、知识产权等服务内容。 坚持“线上线下并重”原则,加快推进公益性烟台NQI+服务云平台建设,依托市场监管部门信息化支撑单位建设云服务体系。 打造产业集群优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 继续完善企业服务中心、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人才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在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服务平台。 着力提升医疗卫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水平,持续提升药物筛选评价中心等11个国际生物医药研发公共技术平台服务能力,为建设国际化生命提供优质技术支撑科创示范区。
开展中小微企业质量帮扶行动,实行“一站式”质量服务。 以市场主体和产业发展预期需求为导向烟台工业能耗管理系统,整合现有质检、计量、特检、信息、认证认可等基础质量资源,提供全链条“一站式”协同服务,建立配套线上系统实现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确保企业不跑腿或只跑腿一次。 帮助中小微企业提升检验检测能力。 为中小微企业开辟服务外包绿色通道,推动周边检测机构、县级检测机构、市级检测机构、国家检测中心、国外知名机构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 搭建中小微企业生产设备供需匹配平台,实现社会闲置资源共享。
NQI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NQI建设的全面推进,离不开政策支持。 《意见》提出,我市加强组织领导,县市区将优质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完善配套政策,全面加强统筹协调。 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政策衔接、规划指导和工作协调,完善信息互通、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机制,提高协作效率。
在完善保障措施方面,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投入,支持优质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优质基础设施建设多元投入机制,拓宽资金渠道,进一步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加大对优质基础设施的投入。 加强人才培养,完善质量人才引进交流机制,建立质量人才专家库。 加强素质学科建设,加快培养素质人才,探索建立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合育人机制,输送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加强考核考核。 开展质量基础能力指标评价分析,动态监测质量基础设施发展状况。 年底,将县城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县级政府质量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并通报反馈考核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