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监测管理系统解决园区电费支出高难题
2023-07-17
能耗监测管理系统从工厂用电出发,深耕细分各行业。 通过数据读取统计、报表上传、基本电费计算、远程阀门控制、用能设备监控等功能,解决各类工业园区。 帮助工业园区解决人工管理成本高、耗能设备管控效率低、电费支出高等各种问题,有效降低电费支出,提高园区整体能耗管理效率。
能耗监测管理系统
第一:数据自动汇总管理:解决园区用电分布不合理
公司表计能耗监测管理系统可以每15分钟自动读取一次能耗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汇总处理苏州园区能耗管理系统,根据不同时间段、不同情况自动生成各种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峰谷数据。区域等可视化数据报表,整个过程不需要过多的人工干预,在保证园区内产量不变的前提下,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合理分配电气设备的运行时间,实现非高峰和低谷管理。
二:基本电费计算:解决园区电费高的问题
社会表能耗监测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园区的日、月、年用电量,根据容量或合同最大需求量,计算出基本电费,并对比分析哪种收费方式更合理性价比高。 部门在签订基本电费计算合同时提供参考依据,合理降低电费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第三:定时/实时控制开闭:解决园区能源安全低问题
公司的电表能耗监测管理系统支持批量定时或实时统一管理用电量。 当检测到园区内某个电气设备超载、超功率时,可以及时进行远程断电处理,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同时可以远程控制园区内的设备。每天早上固定时间开关,精确到每秒,无需人工现场操作,有效性更高,园区能源使用安全更有保障。
能耗监测管理系统为工业园区的运营解决了能耗问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以自动化运行模式替代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园区管理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大大提高了园区的运营管理效率,使园区能源消耗管理更加轻松。
“建筑节能非常重要,节能是有秘诀的。” 北京自2014年起对公共建筑实行能耗定额管理,督促超定额的用能单位开展能源审计,查找能耗高的原因,寻找节能“诀窍”。 经过各界六年的共同努力,统计显示,北京公共建筑总用电量过快增长得到有效遏制,建筑用能单位能源管理水平提升,受益很多。
划定能源使用红线,引导合理用能
根据相关文件,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北京市首先以计量基础完备的建筑用电为切入点。 自2014年起,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面积占单体建筑总面积50%(含)以上的公共建筑实行用电量定额管理。
北京市住建委经过统一设计和完善,建成了全市公共建筑能耗定额管理综合“大数据平台”,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能源管理机制用于公共建筑。 截至2019年6月,北京共有11258栋公共建筑纳入配额管理,总建筑面积1.47亿平方米。
“以‘用能红线’为标准,逐步引导公共建筑业主重视节能。超限建筑业主要开展能源审计自查,查找超标原因。”限制和节能潜力,量身定制节能改造方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他也表示,考核和执法不是目的,公共建筑能耗定额管理的初衷是为了引导公共建筑优化运营管理,开展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城市节能建筑。
每年第三季度,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官方网站都会公布上一年度指标执行情况考核结果。 2019年,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公布了2018年定额考核优秀建筑名单、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超额完成20%的建筑名单、 2018年连续一年超指标20%。“根据这份名单,我们将对能源效率高的建筑进行表彰,并责令能耗超标的建筑开展能源审计,查找能源问题。并出台整改措施,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为进一步优化公共建筑能耗配额管理,北京市于2019年启动了《北京市公共建筑用电配额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工作。修订后的管理办法对限值的计算方法和超限值的判定进行了相应调整,预计于2020年发布。
丰富沟通渠道,优化政务服务
为深入贯彻“放管服”精神,优化服务,让企业少跑腿,让数据多跑,市住建委从政务服务、互联网服务入手,提供服务全面化、精细化。 政务服务方面,新增电话热线、交流群、平台搭建索赔、数据报送、异议申诉等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提供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咨询服务。 截至目前,已接听电话数千个,通讯群容量由500人升级至2000人。 互联网方面,2017年启动管理平台升级,2018年完成平台架构搭建和公共建筑能耗数据“清洗”整合,业务功能开发建设2019年建成。据了解,升级后的平台与公共建筑节能绿色改造平台将并入民用建筑能耗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并通过市建委办公厅登录委员会为企业提供网上服务平台。 企业除通过平台查询自有建筑物的用电量、定额值、考核结果外,还可以提交异议申请,查询同类型建筑物的用电量水平。 企业通过平台提交审核材料,避免了企业重复前往现场提交材料,方便企业办理事务。 同时,市建委每年针对公共建筑产权、物业、用户、节能服务企业等召开政策技术宣贯会,2019年召开的宣贯会重点围绕配额政策、平台使用情况功能、节能技术知识。
并行配额补贴引导积极节能
“自北京市启动公共建筑能耗定额管理以来,我们酒店高度重视节能管理,从管理能耗和技术改造节能两个方面提高能源效率,使酒店的能源消耗酒店较历史水平大幅降低,节能率达到21%,节省水、电、燃气成本约210万元,同时,由于节能效果明显——节能改造,达到了公共建筑节能绿色改造政府补贴标准,获得了大量政府补贴,弥补了我们酒店节能改造的资金投入。 朝阳区将泰路一家酒店负责人表示,自本市公共建筑能耗定额管理和绿色建筑节能改造补贴政策实施以来,这样节能降耗的例子并不少见。北京公共建筑业主逐渐从“被动节能”转向“主动节能”。
某节能公司负责人从事建筑节能行业多年,参与过多项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和多次能源审计。 “近年来,在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引导下,公共建筑业主和管理者的节能观念明显提高。
能源审计是建筑节能工作的基础。 简单来说,就是对建筑进行能源诊断和分析,提出能源优化方案,为建筑节能改造和后期运行维护提供依据。 “以朝阳区某酒店为例,2018年能源审计后,实施了空调系统节能改造,改造后第一个制冷季的能源成本约为150万。” 该负责人介绍。 2017年以来,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根据《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与绿色改造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与绿色改造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对进行绿色节能改造的建筑给予补贴和奖励。奖励资金”。 “有了政策补贴,改造单位或者产权单位可以直接受益,后期能源成本也可以降低。” 该负责人坦言。 实践表明,在政策的引导和宣传的激励下,一些业主最初不愿意接受能源审计和节能改造,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进行能源审计和实施节能改造。
配额政策实施以来,政府已投入约6000万元,引导社会投资约1.5亿元。 据测算公建能耗监测管理系统设计,该市600万平方米节能改造完成后,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6万吨,节电约2.09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万吨。 未来,北京将继续完善社会资本引进和回流机制,充分利用市场活力推动公共建筑节能。 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引导和鼓励公共建筑优化运营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合理用能,倡导行为节能,实现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