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能源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瑞麟天下-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企业能源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瑞麟天下

2023-07-25

1、企业能源管理现状

1、能源管理分散、不够精细化。 企业能源使用涉及多种能源类型,如水、电、气、油等。

2、能源管理自动化程度低,信息化程度落后。

3、能源成本高,节能效益高。 企业的能源总成本较高,生产过程中的任何节能措施都会因时间的积累而产生明显的效益。

4、能源统计不全面,难以支撑监管分析。

2、智能能源管理系统

麒麟天下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通过IT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对企业的能源消耗状况进行监测、分析和预测,从而挖掘节能潜力,合理规划和利用能源,监控和推送异常用能信息,进而实现全面的信息采集、分析和决策系统,助力推进能源精细化管控。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的特点:一是智能化。 信息技术渗透到能源管理领域,使能源储存和使用更加智能化; 二是经济化。 成本较低智慧能耗信息管理系统,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环境污染较小; 第三是可视化。 通过管控平台可以直观地显示企业的能源消耗状况和能源消耗水平。

3.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架构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采用业界成熟的服务器-智能采集器-现场传感器三级架构,保证整个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系统架构图

4、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的功能

1、可视化监控。

实现能源监测可视化,显示全厂重要能耗数据、总能耗、本年累计能耗、工艺段总产值能耗、工艺段产品能耗、主要生产部门/车间/设备能耗等。

2、分类和分项计量。

实现能源消耗在线监测,建立能源消耗分类分项和分区域统计模型,根据功能特点对各项能源消耗建立统计功能模型,根据需要进行用电分项计量。

3.实时数据查询。

能耗数据查询,按照不同统计口径对历史能耗数据进行排序查询,支持按能源分类、各区域、车间工艺、设备类型等查询; 可按选定时间(日、周、月、年)查询详细的能耗数据。

4. 统计分析

支持每小时、每日、每月、每年、不同时间段的各类能耗数据汇总,支持区域、能源类型、分项能耗、能耗对比、排名、能耗占比、趋势分析等多个维度的能耗统计和汇总。

5、智能报表

支持多种业务类型的能耗数据报表,可生成日、周、月、年等多种能源报表。

6. 基准分析

对各企业能耗指标进行多角度对比分析,与国家标准、省市标准、企业标准进行对比,比对定额和节能能源目标。

5、企业收入

1、建立能源绩效可持续提升的长效机制,为企业长短期节能目标分解和实现提供高效支撑。

2、实时监测和记录企业能源资源消耗数据,为节能降耗提供直观、科学的依据,发现企业能源利用的薄弱环节,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运营成本的降低。

3、建立企业能源消耗基准,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差距,制定策略并分步实施,达到更高的能源效率水平。

六、典型案例

日前,生态环境部官方消息显示,第二轮第二批7名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沉没工作已结束。 作为本次检查重点,浙江省327家企业被处罚,罚款近4000万元,成为本次环保检查中问题最为突出的省份。

此后,浙江省多部门联合印发《浙江省加快长江经济带化工行业污染防治和绿色发展工作方案》,提出优化化工产业布局,推动化工园区绿色发展。

除浙江外,山东、江苏、河南、安徽等十多个省份近期也出台了化工企业整顿相关文件,涉及化工园区认定、规划、环保等多个方面。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我国环保、安全管理要求日益严格,各省化工园区绿色管控将再次“升级”。

各省加强化工园区绿色管理

目前,园区已成为石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集聚、一体化、协同、绿色的发展优势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早在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发布了《关于推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园区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率。

此后,各省加快推进化工园区认定和规范管理,以绿色园区、智慧园区为发展方向。

浙江省在该文件中提出,化工园区(化工集聚区)应从产业技术水平、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污染物排放、经济效益等方面设定园区准入指标,优先选择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先进、绿色安全的项目,推动强化产业链和补充链。 加快推进预留区域内化工园区循环化改造,全面提升园区绿色发展水平。

此外,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等10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化学工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对化工园区规划建设、项目准入、信息化建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管理监管等作出明确规定。

作为中国最大的化工大省,山东省已确定化工园区85个。 山东省表示,此次发布化工园区管理办法,是为了优化化工产业布局,规范园区管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强调园区规划要突出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生态,实现集约、高效、绿色循环发展。 该办法自10月12日起实施。此外,为保证上述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山东省还制定了详细的化工园区考核标准,包括6大项、36项小项的具体标准。

园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在各项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我国近年来涌现了一批专业管理水平较高的工业园区,为推动石化、化工行业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10月15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学工业园区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园区委员会”)发布了2020年化工园区30强名单,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列第一。 园区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江苏化工能耗管理系统,去年排名前30的化工园区共实现石化销售收入2.75万亿元、利润总额1737亿元,分别占全国石化行业销售收入的22.4%和26%。

尽管化工园区发展迅速,但多位专家表示,不同园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园区存在布局规划不合理、管理不规范、配套设施不健全等突出问题。

“目前,省级以上化工园区数量已达676个,但管理规范、配套设施齐全、安全环保措施完善的园区数量仍然较少。”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表示。

石油和化工规划院工程规划部主任李强也指出,产值50-1000亿元的大型化工园区数量占比不足10%,产值100亿元以下的小型工业园区多达405个。 “产业链协同、土地集约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和能源互供、公共工程集中管理和共享等都需要进一步协调。”

“国内大部分化工园区做得不好,主要是规划问题。” 巴斯夫大中华区前高级经理雷平梅告诉记者,“很多地方政府只是把一堆化工企业聚集在一起,企业之间没有产业协调。这样的化工园区不会长久,企业搬迁会造成资源的二次浪费。”

打造经济型循环化工园区

多位专家就如何优化化工园区管理、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议。

“政府首先要对辖区的化工企业进行梳理,做好上下游产业链的衔接,注重可持续发展。” 雷平梅说,“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内规模最大、管理最好的化工园区,这是因为它定位明确,在规划之初就确定打造一条大产业链,从上游炼油到下游化工产品。以上海石化为龙头,引进了巴斯夫、杜邦、拜耳等跨国公司。同时,园区规划了比较完善的配套公共工程体系,如水、电、蒸汽、物流、仓储、污水处理等。”污水处理、废气处理等全部实行统一管理,值得其他园区借鉴。”

“很多工业园区融合了产业、布局、土地、交通、安全、环保等多种规划,公共工程的统一供应提供了高效的服务和低成本。此外,统一管理与数字化手段的结合,将园区的产业硬实力和服务软实力发挥到了极致。我们要不断探索化工园区一体化高效管理服务的创新,努力打造中国特色的集中统一管理的中国石油和化工园区。” 李寿生指出。

李寿生建议,对于缺乏龙头企业的化工园区,应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 “首先,要优化园区规划定位,采取更加开放的措施,引入更高水平的服务,加强针对性招商引资,只要家里有梧桐树,就一定能引来金凤凰。其次,要加强对已经入园企业的培育,在现有企业中寻找和培育一些可能成为未来领头羊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