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福建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4%
2023-08-10
近日,经省政府同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了《福建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福建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 排放强度大幅下降,为工业领域碳达峰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高效能、绿色、循环、低碳基本建立,确保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之前达到峰值。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实施方案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深入推进节能减碳、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动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等六项重点任务。 的路径.
计算“加减乘”,深度优化产业结构
“要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构建有利于碳减排的产业布局、推进低碳产业结构是必由之路。”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实施方案提出,以强链条、补链条、延伸链条为主攻方向,优化产业发展水平,大幅提高精深加工比重和能源效率水平,提高高附加值比重统筹产业环节和产品,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 打造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近年来,福建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新医药、海洋高新技术等产业,不断提高新兴产业比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7%。
但新兴产业仍有发展空间。 当前,各地正在加紧产业链升级行动。 比如,三明瞄准半导体等产业链发展需求,加快拓展石墨烯等新型配套材料; 泉州瞄准光电产业链薄弱环节,开展精准招商,加大LED外延材料等配套企业生产力度。
对新兴产业要做“加法”,对“两高一低”项目要做“减法”。 实施方案提出,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进入; 同时,严格落实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加快化解过剩产能。 支持有条件的大企业,省属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兼并重组,优化产能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
此外,还要做好“倍增”,即推动低碳产业协调发展,鼓励发展“钢联产”“炼化一体化”“林、浆、纸一体化”。
“比如利用钢铁、焦化企业副产煤气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推动炼油、煤化工企业打造上下游联动、供需互助、互联互通的产业链利用以高炉矿渣、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的超细粉替代水泥外加剂,减少水泥和水泥熟料的消耗。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加快工业绿色化和绿色工业化
走进福建钢铁企业宝钢德盛厂区,人们心目中的钢铁厂印象被彻底颠覆——环境优美,花草遍地,光伏发电提供“ “绿色能源”、5G智能监测车间各项指标、每个排放口满足超低排放要求等,让这里的核心变得更加“绿色”。
推动传统产业全面绿色低碳改造,钢铁、石化、化工、纺织、皮革等传统产业需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升级。 这也是从源头减少碳排放的关键。
实施方案提出,引导重点用能企业积极建设绿色工厂,推动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 关键在于“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同时“鼓励新建、改扩建项目减少燃料煤炭用量,促进煤改电” “因地制宜、煤改气”、“鼓励企业、园区就近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等措施,都是推进能源改革的参考路径。
对于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余气利用等综合系统开发运营,以及智能能源管理与控制; “电倍增”行动;打造园区绿色低碳产业链,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力争到2030年所有省级以上重点工业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
发展循环经济也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抓手。 实施方案提出,以福州、厦门、泉州为重点,培育一批城市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基地,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城市矿山”基地; 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泉州钢铁企业能耗管理系统,支持建设一批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项目。 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中首次提到福建将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加快增材制造、柔性成形、特种材料、和无损检测,配套废旧汽车、废旧工程机械、废旧机床等产品再制造零部件,培育一批再制造龙头企业,力争到2025年形成再制造产业集群,进一步提高再制造水平到2030年,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唐杰表示,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的周期比较长,目前的激励机制还不够; 福建在一些重点领域或关键环节仍存在技术“卡壳”问题,需要出台进一步的扶持政策。
布局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
在今年的“6.18”海创大会上,谢和平院士团队研发的海水非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项目引起关注。
该技术打破了海水中各种复杂元素和微生物对水电解制氢的影响,打破了只能依靠纯水电解制氢的传统模式。 “结合我们的风电技术,实现了节能减碳1+1>2,将打造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水资源利用-氢能一体化的新型海洋绿色氢能产业体系能源生产。” 东方电气(福建)部长曹学范表示。
技术创新是工业领域实现碳达峰的关键。 此次发布的实施方案中,强调利用“6.18”、海博会、海交会等大型会展平台,推动先进适用的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和规模化应用。如碳捕获、利用和储存。 重点围绕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高耗能高碳行业以及轻工等其他行业,实施工艺深度脱碳、原燃料替代、工业流程再造、电气化改造、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等。 技术重点项目。
为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实施方案提出,建立绿色低碳关键研究技术目录,部署一批前瞻性、系统性、战略性研发项目,完善绿色低碳重大技术攻关。建立低碳技术“揭榜领跑”研究机制,加强跨国部门、跨行业重大科技攻关合作; 培育壮大绿色低碳创新主体,引导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进入绿色技术创新领域,推动产学研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科研合作及上下游协作; 支持龙头企业整合大学、科研院所、中介机构、金融资本等力量,培育创建一批具有领先实力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
目前,煤炭工业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由于受到多方面制约,煤矿事故发生率很高,给人员和企业带来了严重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煤矿能耗监测管理系统油然而生,并成为目前较为常用的生产监控系统之一。
为了确保每一位煤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企业要把安全生产作为煤矿工作的首要任务。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煤矿员工需要按照既定步骤进行工作,从而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煤矿员工的生命安全。
现阶段,大多数煤矿企业都在煤矿安装了安全能耗监测管理系统,可以实时采集井下环境数据能耗管理系统检测项目包括,了解矿井实际工况。
煤矿能耗监测管理系统的一些功能特点:
1. 能源概况
能源档案的作用是帮助重点用能单位了解能源消费的整体情况、检查数据上传的成功率、了解终端设备的在线状态。
2、能源监测
能源监测的功能是实现各类能源介质的能源动态数据多条曲线的实时显示,并支持查询上周的历史数据曲线。
3. 能源统计
能源统计可以从时间(日、月、年)、流程、部门等不同维度了解能源消耗情况。
4. 报告服务
报表服务包括日报、月报和年报。 通过多种报表服务满足生产现场的多样化需求。 报表具有打印功能,可定时或条件触发自动打印,并可导出为excel表格,可大幅降低抄表人工成本,提高用户经济效益。
5、报警中心
报警中心按日、月、年设置本企业、部门、流程、设备的能耗预警值和报警值,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供相关人员分析并处理。
目前,我国环保市场正处于快速变化时期,煤矿生产仍占据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煤炭行业建立能源消耗监测管理体系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