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江苏生态大公园”推动高质量发展“六增六强”
2023-08-21
9月17日上午,位于沭阳经济开发区的正江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为橡塑颗粒企业生产自动称重设备,可有效减少粉尘污染问题。该企业负责人表示,之所以选择投资宿迁,是因为公司的发展定位与宿迁的绿色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在宿迁,越来越多的企业秉承绿色
发展理念,比如自动化,正如宿迁市委书记张爱军所说,绿色是宿迁最亮的背景色和最美的风景,也是对宿迁最生动的表达、最生动的演绎。立足“江苏生态园”定位,宿迁始终坚持四化同步绿色跨越,加快推进“六增六强”高质量发展,在更高起点上开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格局。
夯实绿色家庭基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每天早上,住在市区皇冠国际社区的高厚军都会去古老的黄河水上乐园锻炼身体。“出两三百米就是公园,跑步、跑步、跳舞,锻炼和放松兼具,真是难得的'福利'!”让越来越多的宿迁市民享受到“绿色福利”,是宿迁不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脚,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让绿色家庭更加坚实。 而且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为了追求绿色,
宿迁人孜孜不倦,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以最严格的标准整治突出的环境问题,以最严格的措施扩大生态环境容量,深入实施“2330”工程,重点治理黑臭水体和畜禽养殖污染的两治, 打赢了蓝天、清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解决了30个突出的环境问题,不断培育生态基础,丰富绿色资源。
在近日一次省级环保督察中,宿迁在短短两个月内分阶段完成全部396个反馈问题,关停问题企业53家,立案处罚53件,立案调查2件,刑事拘留2人。宿迁也以此为契机,推出一系列快速、精准、硬的生态治理措施,重点推进大运河城段、骡马湖东岸综合环境整治、黑臭水体整治攻坚战、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等六大专项治理项目。 深入推进“两违三乱”整治工作,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着力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宿迁从环境治理体系上解决问题,划定了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发展边界三条“红线”,探索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信用评价、强制信息公开、严惩等制度。以生态江湖建设为总体目标,年初安排工程项目105个、管理项目41个,开展综合整治水环境、提升污水收集能力、退渔还湖、分段达标等六大行动,进一步筑起蓝绿水防护屏障。 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入选全国城市黑臭水处理示范城市。上半年全市26个省份以上检查全部达标,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在江苏省生态办发布的《2018年江苏省公共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宿迁人的生态环境满意度达到91.6%,为全省最高。近九成的群众对土壤质量、环境绿化、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感到满意,对宿迁市公厕空气质量和卫生条件满意的占80%以上,共有11项调查指标位居设区城市首位。发展绿色
产业,以“绿色含量”提升“含金量”发展
生态是背景,发展是根本,产业选择是关键。宿迁坚持实施生态城市建设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绿色产业,努力以“绿色含量”提升发展的“含金量”。
“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
营造优良营商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宿迁绿色建材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瓜牛木业董事长庞军表示,这些都是企业选择落户宿迁绿色建材产业园的重要原因。利用“运河城”特殊的地理优势宿迁工厂工业能耗管理系统,以运河宿迁港工业园和苏城经济开发区为主体,打造绿色建材产业集聚区,吸引了30多家企业入驻,绿色建材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9月11日上午,江苏汉电电气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冰箱、洗衣机等产品通过传送带整齐地进入包装箱。公司是宿迁经济开发区智能家电产业延伸链配套项目。瞄准新经济、新产业、新
业态、新
模式,宿迁以新型工业化为绿色跨越先抓先,优化全市产业体系,积极构建全市“5+4”新型产业体系,即重点发展机电设备、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绿色家居、新材料五大主导产业和新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 新型碳材料、新型成型制造、新型无人机,加快构建绿色产业发展格局。
为了从源头上减轻生态负担,宿迁摒弃“捡篮子是菜”的陈旧观念,全面升级招商策略,构建“168”招商体系,推进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园区招商。宿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浩表示,聚焦项目规模,聚焦科技含量,聚焦重点产业,聚焦亩均投资,以“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为抓手,着力提升投资质量。 全力以赴在吸引大强人上取得新突破,实现亩产“含金量”和“绿色含量”双提升。
将绿色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9月,中国生态四项锦标赛、国际壁球精英赛等多项精彩赛事在宿迁举行,年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继续保持10%以上的增速,“花木之乡”“蔬菜之乡”越来越多。为实现生态效益,宿迁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高科技的旅游产业、体育产业和高效农业,绿色资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志坚认为,作为国内首个生态文明与全民健康相结合的户外品牌赛事,中国生态四公开赛走上了一条体育与生态和谐发展的道路。泗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于今年4月正式获批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做大做强食用菌、设施园艺、休闲旅游等特色主导产业,积极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创新农民利益挂钩增收机制,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2018年,工业园区实现总产值42.8亿元,带动1.4万农民增收致富,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县级平均水平35%。据宿迁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占武介绍,宿迁正在深入实施生态高效农业倍增计划,加快打造千亿级三产业融合农业,花卉苗木、绿色果蔬、生态水产品等六大百亿级产业产值年内产值将占比达70%以上。为此,宿迁今年在山东寿光、福建泉州等地举办了多场农业投资环境推介会,介绍了近20个农产品生产加工、休闲农业和循环农业项目。
采取”
互联网+“的特快列车,宿迁农产品也在积极”触网“进行销售。全市拥有农村网店5.77万家,省级“电商小镇”17个,“电商村”41个,农村电商特色园区12个,“淘宝村”数量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农产品电商年销售额突破110亿元。26万户农村低收入家庭受益于电子商务,40100个农村低收入家庭增加了收入,摆脱了贫困。(记者朱文军、记者洪磊、新华日报记者徐明泽)。
江苏省是水运大省,2900多条水道上有4.6万艘运输船,带来了大量的石油、生活垃圾和二氧化硫、硫氧化物等污染物。江苏省也是化工大省,60%的危险化学品通过水路运输,这也给水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风险。
江苏省副省长徐锦荣近日带领环保、水利、住建、太湖办等部门负责人到省交通厅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解决“水污染”问题。
治理迫在眉睫,多部门建议
是需要的
“一克燃料落入水中会污染一平方米的水。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尤庆忠表示,船舶的头号污染是油污,既包括船舶本身的油污,也包括修船厂的排放。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梅正荣表示,更难控制的就是船厂的排放,“光是京杭运河沿线就有100多家船厂,大量油污入江,目前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船上必须建设必要的卫生设施,集中收集粪便、污水等。”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萌萌建议道。梅正荣说,交通运输部已经在京杭运河北段建成了17个船舶垃圾收集站和43个油废水回收站。“现在的问题是,强迫船只交出垃圾非常困难。
徐锦荣表示,船舶可以明确提出建设基本生活设施的要求,同时借鉴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做法,建设集气(油)和垃圾收集为一体的船民服务中心,并制定相应措施,鼓励船民交出垃圾。
主人
在苏北运河从事运输工作的刘登科说:“燃烧柴油沿途冒黑烟,吃不下。燃烧天然气更舒适!淮安到宿迁跑,还可以省3000元!“据估计,现在1吨柴油燃烧后至少排放20公斤二氧化硫,而LNG不含硫,一艘船每年少燃烧30吨柴油,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00公斤。”
“根据30,000的计算
江苏省船舶改用LNG,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178万吨,硫氧化物2万吨,氮氧化物减少6300吨。据梅正荣介绍,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从2009年开始就一直在攻关这个问题,现在技术成熟,供气企业的积极性非常高。一次性投资20万元~22万元进行改造后,3-5年即可收回投资。交通部门希望加快推进这一双赢的好事,但也面临困难:一是加油站建设用地;二是船舶改装的启动资金;三是加气站审批速度。
“我们可以提供土地。江苏省水利厅厅长卢振林现场表示,“但我建议加气站和垃圾收集站一起建,方便垃圾收集运输。"
徐锦荣说,明年可以拿出100艘船进行示范,改造完成后,可以制定规范标准,然后进行大规模推广。
制定节能硬指标
最新发布的《江苏省交通运输行业推进低碳示范工程建设(2013-2015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涉及公路、水路、港航、公共交通四大工程的23项节能减排硬目标明确连云港水泥厂能耗管理系统,实现时间仅3年。
“为了减少消耗,我们必须让停泊船计算一个账户。连云港港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副部长陈刚说,“一艘船发电1千瓦时的成本约为3元,而使用岸电的成本可以降低2/3。首批使用岸电的“中韩之星”船舶共停泊59个泊位,接岸电100余次,总耗电量74.1万千瓦时。按照每船200万元的改装成本,已经收回了一半的成本,未来效益会更大。"
连云港港采用岸电技术后,该港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硫化物2077吨,氮氧化物减少2825吨。连云港港口
疏散通道工程部主任夏建国表示,连云港港口清港航道采用新型生态护岸,用植物代替硬态水泥,船舶运动产生的推力被植物“吸收”,使护岸更安全。与传统的重力护岸相比,生态护岸直接节省了3389.3万元的投资,节省了20多万立方米的砾石,只需要开挖少量的桩头土,减少了58.7%的土方开挖、运输和回填量。在京杭运河常州城市改道工程中,挖掘的土壤1800多万平方米将用于公路、市政道路、安置社区和农田复垦等建设,仅此一项就直接节省了1.4万亩土地。
节能减排渗透到交通运输行业的每一个环节。“23项节能减排目标涉及公路工程、公路水运、港航、城市公共交通四大工程,从目前江苏省交通运输系统进展来看,2015年全部达标,实事求是。”游庆忠表示,要按照多种交通方式融合、区域和城乡交通发展,以及交通网络、走廊、枢纽的衔接协调,协调各交通方式低碳协调发展。江苏省将重点加快发展水运、铁路等相对节能环保的交通方式,“适水就是水,适铁就是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