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机场绿色机场、红色服务、蓝色未来三色文化中-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南昌机场绿色机场、红色服务、蓝色未来三色文化中

2023-08-31

南昌机场

在绿色机场、红色服务、蓝色未来三色文化中,绿色是机场发展的主色调。 江西机场集团追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运行高效、服务人性化的绿色机场发展,从技术和管理角度多管齐下实施绿色战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电子签到,实现温度、能耗精细化管理

在同一栋楼里,有的地方空调过大,穿着单薄的夏装冻得瑟瑟发抖; 其他地区总感觉制冷不足,躲不开高温; 而在冬季,这种冷热不均则以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 每年冬天和夏天江西能耗管理系统,很多人在进入一些室内空间较大、有中央空调的建筑时都会遇到这样的烦恼。 大型建筑的机场航站楼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不能准确管理室内温度,即使制冷和制热设备的电源完全打开,也可能无法提供良好的乘客体验。 反之,则会大大提高温度。 增加能源消耗。

为解决这一问题,实现旅客舒适与节能的双赢,从2015年开始,南昌机场能源保障部空调站启用了电子签到系统。

空调站工作人员巡检航站楼时,需要每天多次在不同地点、出风口逐一测量记录温度,然后传输至南昌机场空调站管理系统。 他们还必须在测温地点进行电子签到。 确保不要错过。 如此高密度、高频次的测温,保证了南昌机场能够收集完整的航站楼室温基础数据。

航站楼内应运行多少台空调? 应该用多少个冷却塔来支持它们? 功率应该设置多少? 风扇输出应该有多高? 依靠电子签到构建的基础数据系统,这些问题的答案不需要拍脑袋,靠经验,就不会无源之水,南昌机场也已经能够实现中央空调运行精细化管理。

设备“微创”手术节能降耗

南昌机场能源保障部工作人员检查设备使用情况

南昌机场已通航多年。 由于老化和磨损,各种空调设备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中年危机”。 随着病情的恶化,能量消耗将会增加。

是否需要投入巨资更换设备,大动干戈才能实现节能? 南昌机场空调站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去年以来,他实施的一系列“微创”手术,在有限的投入和改进下,取得了事半功倍的节能效果。

针对供暖空调锅炉原有油雾化度较低,影响燃油充分燃烧的情况,南昌机场空调站更换了油嘴,使油雾化效果更好,燃烧更加完全。 这是唯一的一个小变化。 其效果相当于节省锅炉供暖时单位油耗的2-4%。

围绕制冷需求,南昌机场还研究确定了一系列“短而快”的改进措施——在冷却塔冷却水中添加除藻液,消除水管内藻类繁殖对制冷效率的干扰; 清洗Y型过滤器,则在相同功率的情况下,风扇的散热效果更好。

南昌机场集中供冷供暖的范围不仅包括航站楼,还包括机场办公楼和应急中心。 针对部分写字楼大型会议室制冷制热效果较差,需要提前较长时间开启,导致能耗较高的问题,机场经过分析查找原因,最终改变了这一状况改造会议室的出风口。

空调锅炉单位燃料消耗减半,能耗进入下行通道

南昌机场能源保障部门的一组统计数据反映了南昌机场空调能耗的变化轨迹。

最初,随着设备逐渐老化,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采暖季,南昌机场供暖用油总量达到1040吨,比上一采暖季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增加11.83%。 %,两者的加热设备启动时间几乎相同。

此后,通过一系列技术改进和精细化管理,去年进入冬季,南昌机场空调能耗水平迅速下降。 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最近一个供暖季,由于南昌遭遇24年来最冷的冬季,供暖空调启动时间大幅增加。 2016年1月的高峰时段甚至比上一个采暖季的2015年1月有所增加。 启动时间为68%; 但即便如此,南昌机场整个冬季取暖油消耗量已大幅下降至773吨,不仅比上季同比减少267吨,而且也明显低于2013年的用油总量。 -2014年供暖季。

以单位能耗计算,近两年,南昌机场空调站锅炉单位燃料消耗由0.43吨下降到0.22吨; 按柴油价格5251.5元/吨计算,仅取暖油耗同比有所下降。 本季度节省资金超过140万元。

内外兼修,玩转魔方,节能增效

井冈山机场作为江西机场所属支线机场,资金、技术、人员等资源有限,节能减排压力巨大。 随着能源消耗需求和节能减排指标的大幅增长,井冈山机场在与相关单位的外部合作中遇到了困难。 通过联合建设,解决了人、财、物、技术等困难。 我们在内部建立了能耗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提高员工节能意识,开展节能技术小改造等一系列措施,走出了节能减排的新路子。

如将高耗能灯更换为高亮度节能灯。 将节能降耗管控职责分解到各部门,用绩效改变行为,控制空调,明确空调春秋季必须统一密封,冬季使用方法和夏天。 “停”大头能源消耗,控制日常用电量,合理配置宿舍,倡导“小投入,大节能”。 自制了供水泵定时自动启闭装置,并制作了储水箱水位补水自动控制装置。 安装消防水泵等每年可节省电35000多千瓦时,节水2000多吨。 经过努力,公司人均能源消耗年均下降15%。

“光伏发电”开启绿色发展之路

作为江西机场下属支线机场,宜春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增长50%以上,用电量也每年增长16%以上。 与江西支线机场相比,其人均旅客能耗较高。 面对高能耗数据,伊春机场开始聚焦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是通过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是节能、环保、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 江西机场集团与首都机场电力能源公司合作,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这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本质是一种支付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节能工程,降低能源成本,目前投入运行的光伏电站每天为伊春机场提供约600度的电力,预计年均发电量超过13万千瓦时,平均年节能收入超过18万元,每年节约标准煤约127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321吨,真正实现了经济增收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

本次活动由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主办,上海证券交易所西部基地承办。 、交子金融梦工厂支持。

在成都持续大力推进大健康产业“建圈强链”的背景下,本期培训班旨在帮助产业链企业了解资本市场最新情况、生物医药产业回顾要点以及医药行业的涉税风险。 上市有助于企业借助资本市场上市发展,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金融领域专家对产业生态圈相关区(市)县金融局和产业链优秀代表企业进行了专业培训。

成都A股医疗健康企业占比高于全国水平

培训会上,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程华介绍了成都持续深入实施“饺子星”经济证券化倍增行动计划以来,培育企业上市取得的成绩。

据介绍,近年来,成都市深度挖掘本地市场主体发展潜力,重点布局重点产业生态系统和产业链,上市公司群体实现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成都已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46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116家,位居中西部第一;科创板17家,位居全国第八。

在成都建设的8个产业生态圈中,大健康产业生态圈尤为引人注目。 今年1-7月,成都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 其中,医疗健康产业增长13.8%,领跑全市五大先进制造业。

医药行业能耗限额_成都医药企业能耗管理系统_医院能耗管理系统

“大健康产业蕴藏着无限商机,正在成为各地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成都也不例外。” 程华表示,成都把大健康产业视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作为重要支撑产业之一,着力打造高能、高品质、特色医疗健康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上市公司数量来看,截至目前,A股医疗健康类上市公司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7.89%。 其中成都医药企业能耗管理系统,成都市A股医疗健康企业16家,占全市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3.79%。 今年以来,该市新上市企业6家,其中大健康产业企业3家,均为创新药和高端医疗产业链核心企业。

程华表示,市委、市政府将培育上市公司作为“建圈强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 成都市财政局将继续在推动企业上市工作中发挥统筹协调和指导作用。 市、县财政局发挥引领作用和实际作用,上下齐心协力,持续做好金融助推大健康生态发展工作。

各方携手助力成都“建圈强链”

大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

成都医药企业能耗管理系统_医院能耗管理系统_医药行业能耗限额

国家税务总局成都税务局二级巡视员李鸿忠在本次活动中表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作为大健康产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集群效应明显,税收贡献显着。 近年来,成都市税务局持续强化减税降费实效,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持续深化税收征管合作,在税务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医药企业,纳税人和纳税人不断完善。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帮助医药行业IPO企业做好涉税风险防控,成都市税务局成立了医药行业专业管理团队,依托“一新一易”税务大型企业服务品牌,对药企进行调研和研讨会,重点针对药企上市过程中的堵点、痛点、难点,精心准备定制培训“大礼包”,帮助企业有效识别针对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提出完善内部税务风险控制体系的针对性建议,加快上市步伐。

活动中,西部基地总经理兼负责人罗峰介绍了上交所最新的市场服务概况和工作进展,分析了产业链发展对城市和产业生态、政府和企业的重要性。

“成都打造的重点生态圈和产业链与上交所的板块定位和支持方向高度契合。” 罗峰表示,在大健康产业领域,上交所科创板运行以来,已有109家生物医药领域的公司上市,占比约20%,仅次于新科创板。信息技术的产生。 未来,我们将继续与成都市政府及各界相关单位携手努力,共同服务企业,助力成都“打造强链条”。

本次活动中,上海证券交易所西部基地相关专家、成都市税务局一分局干部梁璐、汇美资本董事总经理曲玲龙、中泰证券上海投资银行总部副总裁张琳琳为大家带来了参会企业提供专题讲座和现场问答。

据了解,成都“饺子星”经济证券化行动助力产业“建圈强链”系列活动,旨在聚焦重点“圈”和“链”,集聚资本市场要素资源,直接服务实体企业,助力实体企业发展。行业“建立圈子和牢固的联系。” 此次精准聚焦大健康产业生态之后,未来还将开展其他“圈”“链”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