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暖环境”筑牢“压舱石”项目建设再提速-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营造“暖环境”筑牢“压舱石”项目建设再提速

2023-09-07

营造“温馨环境”,打造“压舱石”

8月11日,在镇江新区旭伦科技UV胶膜项目现场,记者看到,厂房改造已经完成,设备正在进行调试。 该项目于今年2月6日签约,3月9日开工建设,预计8月底开始试生产,再次为镇江新区项目建设迈出了新步伐。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争取重大项目,优化项目服务,动员全区保持定力,继续攻坚克难,努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区新实践,高质量发展就是‘勇当先行’。” 镇江市政协副主席、镇江新区党工委书记卢跃忠表示,今年上半年,镇江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位居全国第二位。新签亿元以上项目总数、投资总额均居全市第一。

筑牢“压舱石”加快项目建设

8月12日,在省重大项目双峰格雷斯海姆镇江新区生产基地施工现场,工作人员顶着烈日,为钢结构厂房施工进度而奋斗。 “抓紧工期,力争11月份完成一号厂房及北侧仓库主体施工。” 双峰格雷斯海姆公司总经理晁剑峰表示,在项目服务团队的帮助下,土地挂牌、管网配套等问题都得到及时解决。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镇江新区项目服务团队办理了各项前期审批和施工手续,并汇报了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今年以来,镇江新区已对58个省市的重大项目进行了现场研究推进,解决了62个问题。

“一期3万平方米已全面封顶,已有11家企业签约入驻,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9月竣工交付。” 在昆定·镇江国际科技创新未来园项目现场,项目负责人徐盛告诉记者,项目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总体规划的审批、无论是施工图、临时水电申请,还是企业的个性化需求,镇江新区项目服务团队都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推进。

镇江能耗管理系统厂_能耗监控管理平台_济南能耗管理监测系统

镇江新区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工业项目全周期管理的意见》,按月推进各阶段具体项目和矛盾化解。 今年上半年,该区“固定投资增量”指数位居全市第一,重大项目挂牌投资比重、年度投资完成率分别位居全市第一、第二。

营造“温馨环境”,企业增产扩能

8月4日,镇江东南部以天然气替代煤炭为燃料的供热管网投入运行。 该项目可保障镇江新区20余家重点企业的清洁低碳用气需求。

“动力电池出口是公司的主营业务,国际市场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有绿色低碳的指标要求,现在热源燃料已由煤炭转为天然气,公司生产全部使用能源地区已实现绿色低碳。” 富能科技工务科副经理周静表示,绿色低碳指标提高后镇江能耗管理系统厂,公司新能源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将显着提升。

“不要打扰任何事情并回应请求。” 镇江新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周边渠道作用,以党组织为纽带,以服务企业为抓手,持续开展“暖企走访”活动,营造尊商的市场环境和价值观企业。 。 今年以来,该区累计走访企业2766次,解决问题1211个。

“我们的新工厂将于6月底开工,预计9月份竣工,10月份投入使用。” 江苏逸飞激光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丛长波指着工厂内的项目现场表示,自公司落户镇江新区以来,政府部门经常组织上下游企业进行交流和交流。对接活动,帮助公司与当地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也鼓励企业增资扩产。

能耗监控管理平台_济南能耗管理监测系统_镇江能耗管理系统厂

目前,镇江新区在建重大工业项目中,增资扩产项目有55个,占比56%。

深耕“梯度化”,再次扬帆起航

长青科技近日发布上半年业绩报告:营业收入约4.99亿元,同比增长12.6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09亿元,同比增长21.24%。

今年4月,长青科技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实行全面注册制后首批在主板上市的公司之一。 “在镇江新区职能部门的细心服务下,从会议到登记生效仅用了三天时间。” 长青科技董事长孙秋新表示。

“在企业上市重组、辅导、申报等关键环节,我们将主动提供上门服务,协调解决历史沿革认证、合规运营、权证办理等一系列问题。” 镇江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说。 今年上半年,镇江新区新上市公司11家,占全市新上市公司的近三分之一,位居全市第一。 目前,区内有7家A股上市公司。

优质企业纷纷上市,筹划上市的“后备军”不断涌现。 2家核心申报公司、6家重点储备公司整装待发,22家优势种子公司实力雄厚,为资本市场“镇江新区板块”提供基础支撑。

“镇江新区作为全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和主阵地,将强化责任,创新思路和方法,积极倾听企业声音,共谋发展战略,通过政府互动沟通,凝聚更强发展合力。和企业”。 镇江新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尹蔚民说。 (严佩娟、钱飞、范云、王建军)

编者注

国家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把节能降耗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着力推进节能降耗、能源绿色转型,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 2013年至2017年,我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9%,节约10.3亿吨标准煤,支撑GDP年均增长7.1%,能源消费年均增长2.2%。

为进一步总结推广节能降耗的好做法和经验,示范带动更多领域挖掘节能潜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中国经济导报赴企业开展节能技术创新和节能实践汇报活动。 选取一些优秀的节能案例和企业节能降耗的经验进行借鉴。

进入节能企业九家

“绿色大悦城”依托“能效目标全流程管理”——中粮地产业务在商业综合体建设中创新绿色发展模式的实践记录

成都大悦城外观

年节能率达30%以上; 与同规模项目相比,每年可节省能源成本500万元。 同时,由于这种绿色发展模式的实施,该项目不仅保证了室内环境舒适度的提升,大幅提升了客户满意度,而且在设计阶段直接节省了约1200万元的初期投资成本。

四川省成都市大悦城的上述节能效果,得益于项目开发商中粮集团房地产业务“全流程能效目标管理”的创新绿色发展模式。

节能无处不在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驱车前往成都大悦城发现,通过与大悦城商场主街线分开的专用汽车通道,可以直接到达大悦城停车场。 停车场配备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可容纳两千辆汽车。 记者进入商场,宏伟的氛围、一尘不染的购物环境让人心旷神怡。 商场内商户400多家,涵盖美食、影院、服装鞋帽、休闲娱乐、母婴、家居装饰家居等。

记者来到大悦城宽敞的天台,采用绿色花园式的设计风格。 顶层绿植大大降低能耗,精心科学的设计带来最佳的节能体验。

成都大悦城建筑面积30.8万平方米,空调面积11.3万平方米(含悦街)。 整个设计理念采用科学节能环保的自动化系统。 具体在机电设备节能方面,大悦城采用远程传输采集终端水电数据,实现能耗实时监控; 采用空调系统风柜全自动变频方式,实现智能调节; 采用能源管理系统进行实时数据监控,及时提供信息反馈和能源分析数据,实现能源的计划使用。

不断探索研究的优点

商业建筑是能源消耗的高密度区域。 据调查,国内商业建筑能源浪费现象依然严重,节能潜力依然巨大。

中粮集团自2007年进入商业综合体开发运营领域,持续关注节能运营和绿色物业,不断探索和研究商业建筑“能耗过高、能效低”的解决方案。 借鉴了多个项目的开发和运营管理经验。 积累并探索了“能效目标全过程管理”的创新绿色发展模式。

“能效目标全流程管理”是综合考虑项目初始投资、总体开发进度、实际运行能耗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创新绿色发展模式。 2013年,中粮集团房地产业务将成都大悦城项目确定为公共建筑“能效目标全流程管理”示范项目,并明确了开业后三年的能效目标; 此后,借助贯穿设计、施工、运营各阶段的管理技术措施,节能控制目标及相应措施形成各环节之间的有效传递。 项目自2015年12月开业以来,提前一年实现了“年能效达到行业前10%”和“年节能率30%以上”的三年能效目标,根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评估。 与同规模项目相比,可节省能源成本500万元。 同时商业综合体能耗管理系统价格,由于这种绿色发展模式的实施,该项目不仅保证了室内环境舒适度的提升,大幅提升了客户满意度,还直接节省了设计阶段约1200万元的初期投资成本。 为我国商业综合体绿色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可操作的新模式。

“三个转变”的创新实践

从“先完成项目,再看产生多少能耗”到“先制定节能目标,然后围绕这个目标建设项目”,成都大悦城项目实现了项目开发设计先行。 在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团队搭建了DeST(建筑环境与暖通空调系统仿真软件平台)建筑能耗模型,模拟全年8760小时的每小时能耗。 他们利用仿真分析方法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探索可以实现的最佳能源效率。 确定最低能耗指标作为最终节能目标; 同时,将节能目标分为3大类15个子目标,作为管理起点,使能源系统各子系统的建设目标更加明确。 这一创新之举成功解决了传统开发模式下“开发建设阶段没有明确的节能控制目标,只注重设计阶段节能技术的简单堆砌,没有真正落实节能技术”的问题。注重减少能源消耗。”

从“各路段铁路警察负责,能效和质量无人负责”到“产品经理负责制”的工作模式。 项目从立项到投入使用,主要经历规划设计阶段、现场施工阶段、物业运营阶段。 传统开发模式下,设计、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独立运作,相互脱节。 导致节能目标无法有效转移到下一阶段,节能工作也只能停留在图纸层面。 该项目优化了组织架构,首次将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思维引入到房地产开发中:设计部在负责原有规划设计工作的同时,也会统筹规划设计和施工。能源系统“产品经理”的角色。 、运行等方面的工作,并对最终的节能目标负责。 据现场记录,仅“施工质量检查”子环节就发现并解决了91个重要问题,大大降低了因施工缺陷导致能耗超标的风险,为节能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仅依靠旧的技术措施来保证能源系统的可用性”到“制定一套完整的技术措施进行多层保护,以确保能源系统的效率”。 高标准的节能目标必然需要高水平的技术支撑措施,这也对中粮团队以及设计顾问、施工单位、制造商等各类合作伙伴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该项目中,团队制定并完成了一套贯穿设计、施工、运营各个阶段的“能效目标全流程管理技术措施”,其中包括“设计阶段的典型工况综合COP”。 《(能效比)能源系统示范办法》、建设阶段的《3大项47项数字化质量检验调试技术标准》、运营阶段的《高效能源系统平台及技术标准》指导项目建设,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模式下“开发团队想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节能,但关键技术问题无章可循,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的疑难技术问题没有依据”的问题。其他链接。”

中粮地产业务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 这为我国节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依据。 未来,中粮集团房地产业务将继续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为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持续创新科技手段深化实施“能效目标全过程管理”模式。 一如既往,推动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使企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共生共赢。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李平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