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智慧解决建筑制冷系统能耗问题
2022-03-18
在“3060”双碳目标下,建筑、工业和交通三大能源消费是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其中,占全社会总能耗35%的建筑能耗是如何尽快实现节能降耗的一个颇受讨论的话题。
目前,国内建筑领域采取的低碳措施主要有三类:一是减少需求,即通过被动技术降低建筑本身的能源需求;第二,系统效率,即通过高效的能源系统来降低能源消耗;第三,可再生能源替代是指通过利用建筑物本身或周边的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从而实现零碳或接近零碳。
以科研促改进,做好环保+科技的结合
3月11日,在“看得见的节能”主题栏目中,国家建筑研究院(以下简称:天嘉)董事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所所长姜力节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徐伟在交流中提到,楼宇制冷系统“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系统解决方案,可实现机房综合能效(SCOP)平均水平 3.5 到超高效。6.7,远超美国冷藏室平均综合能效4.0。
在绿色建筑1.0到3.0的迭代过程中,“系统效率”成为“节流”环节中的重要实现路径。姜力重点联合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高效制冷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
具体来说,为解决中央空调系统能效低、能耗高、控制不准确、建设复杂等行业问题,南京本地公司天佳从系统运营、物联网和金融投资入手和其他方面。通过配置、电控主动优化、BIM建模工程预制等多种措施,成功实现了高效机房的绿色节能改造。广州地铁高效机房示范站每年节电76.40000度电;宁波地铁高效能效示范站每年还节电65.8万度电,平均综合能效比(SCOP)达到<
据了解,公司还凭借“建筑制冷系统综合能效提升与投资创新模式”项目成功获得2021年“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绿色创新类”年度大奖。
天加董事长姜力做客“中国运营商”栏目
可见减碳增效新模式
实现“双碳”目标,创新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杀手锏”。据了解,天加提出“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理念,打造三方共建的诚信平台,倡导指标交付、能源管理指标量化、诚信可见。
“楼里节能多少,不是天家的说法有基于bim的能耗管理吗,而是三方共同打造的,是用户侧、设备侧和系统提供商、国家权威的不间断、防篡改云.数据监测得到的数据。江离说道。
据悉,公信力平台利用区块链验证技术建立数据公信力,在主动优化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改进算法技术。同时引入设备健康诊断算法和负载预算方法,有效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在全国乃至全球推广的建筑节能模式,突破了“发展中脱碳”道路上的痛点和难点,真正推动了经济和生态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这一创新模式已在全行业的制冷空调系统中得到复制和应用,包括商贸大楼、轨道交通、GMP药厂、电子车间、数据中心等专业领域。据测算,以天嘉已签约并正在实施的220座电站计算,一年可节电1.68亿度电,节电5.4万吨标准煤,减少1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将该模式推广到全国地铁站,每年可节电22亿千瓦时,节电71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3万吨。
李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