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 | 完善能耗双控体系,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口译 | 完善能耗双控体系,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022-03-29

完善能源消费双管控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关于完善能源消费强度与总量双控体系的方案》解读之一

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以下简称能源消费双控),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 抓牢。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体系的方案》(发改环字[2021]1310号,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新时期要提高能源消费水平。双控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

一、做好能耗双控对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

能源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绝大部分。无论国内实践还是国际经验,节能和提高能效都是减少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降低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增长和碳排放的依赖。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支撑。要实现碳排放峰值,需要逐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增长“脱钩”。提高能效是实现“脱钩”的重要举措。国际能源署也将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能源效率被认为是全球能源系统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最重要途径。“十一五”以来,我国把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约束性指标之一。三个五年规划期以来,在这一指标的引导和压力下,我国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实施节能重点工程,推广节能技术产品,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42%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下降48%以上。能源消费年均增速4.3%支撑国民经济年均增速8. 3%,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从“十五”时期的1.25下降到25%。“十三五”期间0.49,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和碳排放增长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发展质量显着提高。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利于推动实现碳达峰的碳中和目标。1990年代以来,全球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不断加深,国际社会逐渐认识到,有必要通过节能减排显着降低能源消耗总量,以尽快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气候变化提供有利条件。加快替代化石能源。在美国和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的碳排放达到峰值之前,人均能源消费经历了一个先增加、再饱和、再下降的过程。2000年至2019年,美国、德国、英国的人均能源消耗量,日本等国从11.1吨、6.1吨、5.6吨、5.分别8吨标准煤减少到9. 8吨、5.4吨、4.0吨、5.0吨标准煤,从而带动能源消耗总量下降,为实现总量减排提供重要依据. 目前,已达峰的发达国家仍将节能减排作为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措施。早在1973年就达到碳峰值的德国提出到2050年的能源消耗要比2008年减少50%的宏伟目标。为此,为如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我国要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前提下,继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用电高峰需求。横向实现碳峰,为实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二、完善能耗双控体系是推进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能源消费双控是实现碳达峰的重要举措。正是在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的关键阶段印发《方案》,进一步完善能源消费双管控体系的设计和工作措施。

能源消费的双重控制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我国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从碳峰值过渡到碳中和,完成世界上最高的碳排放强度降低。煤炭仍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化石能源消费仍占全国大部分。迫切需要形成一种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规划》提出,推进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倒逼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有效发挥能源消费双管齐下的制度优势,推动能源结构和高比重、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快速调整。选择。未来,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带来的减碳潜力将越来越明显,但到2030年,仍有75%左右的能源消耗需要化石能源来满足。《方案》提出研究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的考核指标,将各省能源要素的高质量配置和节能潜力的深度挖掘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方案》提出,在地方层面推进能源预算管理的实施,

能源消费双管齐下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30年前,经济社会将继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将保持刚性增长。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实现碳达峰任务非常艰巨。同时,我国产业结构重,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能效水平较低,成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制约因素。《方案》提出严格控制能源消费强度,倒逼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坚持和强化节约优先、效益优先的方针。《方案》提出,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加强窗口引导,实施库存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各地要严格控制节能审查、环评审批等准入门槛。金融机构 不提供信贷支持。既把握了当前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紧迫性和重中之重,也进一步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坚定决心。计划” 建议对超过激励性可再生能源用电责任权重的地区,超过可再生能源用电最低责任权重的消费不计入该地区能源消费总量考核。在可再生能源不能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现状下,既坚持必要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又形成了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的有效激励。

三、加强双能耗控制体系的导向和执行,提高碳中和工作效率

能源消费双控的核心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本目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方案》提出的能源消费双控目标和各项措施,将有效提升碳达峰和碳中和治理能力。

《方案》进一步强化了能源消费双管齐下的定位。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体制变革,必须加强战略谋划和系统思维。《方案》围绕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激励与约束三个关系提出了相关要求。在发展减排方面,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统筹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消费双管控的关系,坚决遏制盲目发展“两高”项目,切实保障能源安全,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统筹兼顾,坚持全国一盘棋,结合当地实际,区分分解能耗双控指标,确保完成国家目标任务;加大能源消费总量管理的灵活性,落实国家重大项目、可再生能源发展等能源消费总体规划,确保能源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在激励约束方面,对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结构优化成效显着的地区加强激励,鼓励地方超额完成降低能耗强度的目标;未达到降低能耗强度、高耗能项目基本目标进度要求的地区。实施延迟批次。同时,对目标任务进行严格考核,形成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方案》进一步强化了能源消费双管齐下的执行力度。如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场艰苦的战斗,制度设计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方案》提出了深化能源消费双控机制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实行能源消费指标市场化交易、建立能源消费预算管理制度、深化能源消费双调控机制等。节能审查制度改革,释放出强烈的政策信号。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一是在部门分工方面,政策衔接等措施,明确统计核算和协调推进。二是在预警调控方面,提出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释放双控能耗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三是在能力建设方面,重点加强对节能监管、能源计量统计的支持,完善节能标准体系和对节能法规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四是在队伍建设方面,加大对各级地方政府和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新形势下,能源消费双控体系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各地区、各部门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能耗管理思路,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加快推进节能降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