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底,甘肃建材工业能效达到标杆水平,产能超过30%
2022-08-29
本报甘肃记者王艳田报道,为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碳的若干意见》(发改产业[发〔2021〕1464号)和《关于严格能效约束促进重点领域节能减碳的实施方案》(赣发改工[2021]807号)精神,推进节能减碳和绿色转型在全省重点工业领域,提升行业整体能效水平,近日,甘肃省研究《甘肃省冶金建材领域企业节能减碳技术改造总体实施方案》省”(以下简称“规划”)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底,到2025年底,全省冶金建材能效达到产能标杆水平,促进行业整体能源效率水平显着提高,碳排放强度显着下降,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显着增强,节能技术创新应用取得积极进展。
《方案》提出五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强能效名录管理。依据国家《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标杆水平(2021年版)》,依据全省冶金建材领域企业能效名录目录,库存目录实施动态更新管理。能效名录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方式提高能效水平,或因其他原因导致能效发生变化的,地方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工信部门,应当按程序及时提交和更新能效清单;对于拟建项目,要密切关注进度。项目投产后半年内,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和工信部门及时组织开展能效调查,按程序报送能效清单各地要确保冶金建材重点领域现有企业全覆盖,少报、少报的企业和装置将被视为未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列入清单落后的能源效率。
二是分类推进能效提升。对新建项目,严格控制项目准入门槛,严格落实发展规划、产业政策、产能置换、审批程序、行业标准等要求,确保能效达标,违规审批、建设未经批准,不遵守批准的建设是违法的。对违法行为坚决依法查处。在建项目,建设和实施要以能效标杆水平为基础,尽可能提高能效水平,力争全面达到标杆水平。对已建成投产的能效低于标杆水平的项目,要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在规定时限内将能效改造提升至标杆水平以上。不超过3年),力争达到标杆水平。已按期改造的项目将被淘汰;如果能效在标杆水平和标杆水平之间,应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向标杆水平迈进。
三是有序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各地要根据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清单,结合本实施方案,制定本地区重点领域节能减碳技术改造工作方案,认真组织企业实施项目建设。每年引导企业落实改造所需资金,加快技术改造进程。跟踪掌握能效清单企业新增实施项目,及时补充完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清单。各地按照属地原则,督促引导列入技改项目清单的企业根据本实施方案制定详细、详细的技改工作方案,明确推进步骤、技术方案、资金渠道、时间节点、阶段目标、总体成果。 各地要在本地区及相关企业技改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印发之日起3个月内向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报告,做好项目工作跟踪调度,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对已完成的技术改造进行审核。地方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及时核实能效等级,按程序报送和更新能效清单。 2023年起,每年1月15日前,提交上年度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情况;每年2月15日前,对当年拟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报送审定更新。
四是加强绿色低碳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与应用。鼓励和支持冶金建材领域重点企业加强节能减碳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加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示范对接,发展低碳节能减排技术。碳富氢氧高炉技术、炉顶煤气循环氧高炉技术、气基冶炼还原。炼铁工艺技术、稳流保温铝电解槽节能技术、氢能煅烧水泥熟料技术、新型低碳材料制备技术等节能低碳技术研发。碳凝胶材料。加快推广应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绿色技术推广目录》、《中国能源消费减碳转型升级实施指南》等先进成熟的绿色低碳技术装备《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2022年版)》工厂能耗管理,引导行业企业选择绿色产品,开展绿色设计,建设绿色工厂,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持续优化产品结构。
五是加快产业集约集群发展。以优化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冶金建材领域能效水平为指导,做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区管控、环境准入、节能审查等工作与能源消费双管齐下,促进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产业集中发展现有产业基地,鼓励不同产业和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提升水平集约化和现代化,形成规模经济,提高能源和环境等基础设施的效率,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支持相关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企业端到端、供需、生产设备互联互通的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积极推进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兼并重组,鼓励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发展短流程炼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