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应该从哪里做起?|安科瑞
2023-03-04
安科瑞电气王丹丹:微信号
背景
“十三五”时期,为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部署,在前期节能工作的基础上,我部国家建立了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双重控制体系。 “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体制。 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碳排放比2020年分别下降13.5%和18%。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求我们做的,而是我们自己要做的。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我国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个广泛而广泛的目标。”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变革。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那么,要实现“十四五”能源消费双控的目标,应该从哪里入手呢?
关键词:能耗双重控制; 能源管理; 能源效率; 重点用能单位;
实现能源消耗双重控制目标的途径 1. 提高能源效率
能源利用效率,又称能效,是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或产品所消耗的能源,对应能源消费双控中的能源消费强度。 常用的能源效率计量方法有: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品能耗、主要耗能设备能效、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能源利用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优化能源结构
要提高供配电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支持新能源并网和高效利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能耗管理系统需求,根据企业负荷特点制定新能源使用策略,支持新能源发展。服务源、网络、负载和存储的协调和交互。 依托平台聚合各类可调负荷和储能资源,实现削峰填谷、精准控制,大幅提升电网灵活性和系统稳定性。
3、实现有序用电
制定合理的需求响应和避峰错峰应急预案。 在用电高峰期响应电网需求,避峰移峰,有序用电,最大程度降低双控对企业的影响。
4、提高主要耗能设备能效
每个行业都有比较典型的主要耗能设备。 例如,商业建筑的主要耗能设备是中央空调。 一般工厂的主要耗能设备除了中央空调外,还可能包括大功率空压机、电炉等耗能设备。 ,这些设备的运行能效是否达到能效指标,也需要数据来说话。
5、关注重点能耗单位能耗
从管理机构看,要降低能源消费总量,需要对规模以上“高耗能、高排放”的重点用能单位进行“双高”监测,限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 “双高”工程。 双高企业要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监测平台,推动双高企业通过经济和行政手段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和能源消耗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次能耗双控解决方案-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平台
安科瑞电气拥有从终端感知、边缘计算到能效管理平台的产品生态。 企业微网能效管理平台可对企业微网源、网、荷、储、充各关键节点进行保护、监测和分析。 ,治理装置,用于监测企业能源消耗总量和能源消耗强度,重点监测主要用能设备能效,保障企业微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提高能源效率企业的效率。 平台根据最新的电网电价、电力负荷、电网调度指令等,调整各系统的控制策略并远程下发,使企业微电网始终高效稳定运行,快速响应电网需求,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实现能源互联、信息交互,数据还可以上传至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政府部门上级数字化平台信息化、住建部门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平台、电力需求侧平台、建筑能耗监测平台。
图1 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平台
1.提高能源效率
能效管理平台通过构建三级计量体系,采集企业能源总量数据,帮助企业了解各项能源消耗情况,并可细化至楼层、车间、生产线、班组、工序,计算产品单位单位面积能耗和单位面积能耗或万元产值能耗,从而计算出能耗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指标,并可与国际、国内行业指标进行对比,找出空间为企业提高能效,协助企业进行能源绩效评估和能源消耗。 平衡优化,从而对症下药,提高或淘汰落后产能。
图2 建筑能耗数据综合看板
图3 工厂产品单耗分析
2.优化能源结构
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平台支持接入分布式光伏电站和风力发电站,为企业提供分布式电站运行监控和发电日/月/年/累计收益和减排量分析,支持自用、余电为企业提供电能质量监测和分布式电站稳控保护,全力助力企业消纳分布式新能源。 在储能环节,平台接入BMS和PCS数据,支持充放电配置策略,对电池管理系统进行实时预警。 碳排放。
图4 分布式光伏电站监控运维
3、实现有序用电
平台根据企业用电特点,通过配置分布式光伏和储能等方式,扩大企业供电能力,结合企业内部充电桩负荷控制,提前规划企业能耗控制策略,照明、空调,并整合企业生产用电需求,新能源发电和可控负荷组成的企业微电网,结合错峰避峰计划,制定有序的用电策略和预警线。 它还可以按照预设的优先顺序自动移除负载,例如空调和充电桩等,为有序用电提供可靠和数据支持。
图5 变电站、新能源、充电桩有效联动
4、提高主要耗能设备能效
平台对空压机、中央空调等主要耗能设备的能效进行监测分析,计算整体能效是否对标,帮助用户寻找能效提升空间并提供解决方案,包括变频改造或更换高能效空调水系统、空压机等,为电机找到最佳运行区域,大幅降低企业成本。
图6 空调管网图及能效监测
5、关注重点能耗单位能耗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要实现能源消费双控的目标,首先要关注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消费数据,建设大的区域能源消费管理平台,重点监测“高耗能、高排放“规模以上”“双高”重点用能单位,限制增加“双高”项目,运用经济和行政手段促进双高企业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和能源消耗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安科瑞能耗管理平台支持区域用能单位数据接入,包括工业企业、公共建筑、市政工程等,对区域内规模以上用能企业数据进行能效分析,计算标准煤炭消耗和碳排放。 为管理单位制定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图 7 区域能源管理平台
三个结论
随着疫情结束和气温回升,夏季用电高峰或即将到来,部分地区或将不得不重现去年“双控用能”和“限电”现象。 通过能源管理平台的合理利用,有效发现浪费,提高能源效率,有序用电,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才是长久之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主题:多地“一刀切”加码限电限产发改委完善能耗双控方案解决能耗管理难题
2021-09-17 07:2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如果高耗能行业消耗的是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电力,那么与高碳行业就不再是同一个概念,从技术层面也不能“一刀切”。
9月1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重控制制度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十几年来,能源消费双控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推动中国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的重要接力棒。 但《方案》也指出,“十三五”以来,能源消费双控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存在能源消费总量管理不够灵活、能源消费双控缺乏差异化管理措施。
尤其是在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新目标和新形势下,部分省份面临能源消费双控的严峻压力,不得不采取限电、限产等措施,给经济带来冲击。 “双控”制度调整和完善的需求日益迫切。
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源消费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上半年,在能源消费强度下降方面,9上半年,青海、宁夏等省(区)能源消费强度没有下降。 如果反而上升,则为一级预警; 上半年,浙江、河南等10个省份能源消费强度下降幅度未达到进度要求,为二级预警。
在这些预警的背后,学界和产业界都在议论纷纷:能耗强度目标应该坚守,但能耗总量目标是否还有提升空间? 尤其是在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在能源消费总量目标中体现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的差异? 如果高耗能行业使用可再生能源,碳排放量大幅减少,符合环保要求,是否还需要严格管控?
事实上,今年出台的国家“十四五”规划已明确提出,要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在分析人士看来,《方案》的出台,增加了能源消费双控机制的灵活性和合理性,能够更好地平衡减碳和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总量目标有较大弹性空间
从政策基调来看,控制“两高”项目仍然是从中央到地方环境资源工作的重中之重。
《方案》还明确,要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各地要建立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在建、拟开工和存量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清单。 ,明确处置意见。 对新增能耗5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两高”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能效水平、环保要求、产业政策等要求,加强窗口指导。 , 及相关图则; 新增能源消费5万吨 对于标准煤以下的“两高”工程,各地按照能源消费双控目标任务,加强管理,严格控制。 对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要严格控制节能验收和环评准入,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信贷支持。
不过,在治理“两高”的背景下,《方案》也提出了一系列灵活的管理措施。
例如,对实施能源消费统筹规划,经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建设并在五年计划当期投产的国家重大项目,综合考虑全国能源消费双控目标报国务院备案,年度和五年计划的当期能耗双控考核,对本项目的能耗予以减免。
这在很大程度上响应了一些地方的需求,对重大工业项目的能源消耗进行了单独计划。
此外,《方案》还指出,在国家层面预留一定数量指标,统筹支持国家重大项目能源需求、可再生能源发展等,区域适度倾斜。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启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要从保障能源安全、贸易安全、产业链供应安全等方面入手,一些高耗能行业有国家战略。 意思是,需要保证。
从能源消费总量看电力能耗管理系统方案,国家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唐登杰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助力实现碳峰峰碳中和》一文中指出《人民日报》称,我国人均用电量 中国的能源消费量仅为经合组织国家的56%。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
《方案》提出,鼓励地方超额完成能源消费强度下降目标,对能源消费强度下降达到国家激励目标的省(区、市),当期能源消费总量实现双控的五年计划。 考试免试。
这意味着,降低能源消费强度是首先要坚持的核心目标,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则有一定的“豁免权”。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平衡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下降的关系。 但同时,GDP增长不应受到能源消费总量指标的制约。
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
除政府调控方式外,《方案》还强调市场化导向,提出实行能源消费指标市场化交易,进一步完善能源使用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快构建能源消费体系。全国能源使用权交易市场,促进能源要素向优质项目、优质企业、优质产业和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流动聚集。
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 能源消费总量指标不足,需要新布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环保要求,同时确保完成减排基本目标的省(区、市)能源消费强度,能够降低能源消费强度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展顺利,总量指标有余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有偿购买总量指标,国家将调整根据成交结果,对相关地区总量指标进行考核。
林伯强告诉记者,这实际上是为了防止一些地方在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控制之间过于“难”,可以通过市场化的能源消费指数交易来解决部分问题。
这无疑为地方灵活用能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但是,如果考虑到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能源消费的一个长期重点是推动低碳转型,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增加非碳能源消费。 化石能源消费的份额。
这也意味着在控制总能耗时必须做出某些区分。 此前,有低碳研究人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可再生能源不应占据能源消费总量指标。
柴启民告诉记者,如果一个地区的高耗能行业通过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现低排放,同时也符合环保要求,其实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弹性,让该地区实现经济发展。 空间。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中国区总裁邹骥不久前也指出,如果说高耗能行业消耗的是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电力,那与高碳行业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了。 级别不能“一刀切”。
此次《方案》特别强调,鼓励地方增加可再生能源消纳,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和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情况,鼓励地方对超标可再生能源用电量有责任权重的地区,超过最低可再生能源用电量责任权重的消纳量,不纳入本地区年度和五年计划当期能源消费总量考核。
完善能源消费双控体系后,《方案》提出了分阶段目标:到2025年,能源消费双控体系更加完善,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提高。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到2030年,能源消费双控体制进一步完善,能源消费强度继续明显下降,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能源结构更加优化。 到2035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综合节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有力支撑达峰后碳排放稳中适度减排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