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印发《上海市超低能耗建筑项目管理规定(暂行)》-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上海市印发《上海市超低能耗建筑项目管理规定(暂行)》

2023-03-16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近日印发《上海市超低能耗建筑工程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管理规定》),规范上海市超低能耗建筑工程和外墙保温一体化建筑工程。 管理方面,从项目申报评审、项目施工图设计、项目施工管理、项目审查四个方面分别作出明确规定。

根据《管理规定》,项目由建设单位申报,超低能耗建筑、外墙保温一体化建筑项目只能选择资金支持或计算容积率中的一项进行申报. 选择申报资金支持的,还应当符合《上海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专项支持措施》及相应申报指南的要求。 超低能耗建筑项目应当符合《上海市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导则》和上海市相关技术要求上海空间能耗管理系统,申报建筑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 外墙保温一体化建筑工程应当符合上海市相关技术要求,申报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0平方米。

当超低能耗建筑项目外墙平均传热系数≤0.4W/(㎡·K)时,可采用合理的一体化外墙保温系统(内保温一体化除外)与其他热保温系统,外墙保温一体化供暖系统的热阻不应小于组合保温系统热阻的60%。 外墙保温一体化建筑项目围护结构(外墙、屋面、外窗)热工性能较上海市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提高15%以上。 在超低能耗建筑和外墙外保温一体化建筑工程中,外墙外保温系统(除内保温外)的外保温比例不低于80%。

《管理规定》规定,建设单位应当确保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相应技术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超低能耗建筑工程应严格按照《上海市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导则》、承诺书和经评审批准的专项技术方案进行设计,外墙保温一体化建筑工程应严格按照本市外墙保温集成建筑技术承诺书和施工图设计要求进行申报。

建设单位应当确保在施工阶段有效实施相应的技术措施。 项目施工过程中,严禁擅自改变设计内容,降低施工标准。 原则上不得改变超低能耗与外墙保温一体化相关设计内容。 确需变更的,应报施工图审查机构复审。 鼓励优先选用经上海市认定为新材料或绿色建材的材料或产品。 对涉及超低能耗建筑性能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应收集并留存检验检测报告或现场复验报告,并纳入工程建筑节能专项验收(绿色建筑专项验收)。

上海居民能耗指数_上海空间能耗管理系统_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的能耗管理

此外,超低能耗建筑相关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室内环境、建筑能耗、超低能耗气密性等关键参数进行专项现场检测。低能耗建筑项目,主要包括建筑整体。 气密性检测、围护结构主体传热系数检测、围护结构热缺陷检测、新风热回收装置效率检测、室内温湿度及新风量检测、照明功率密度检测、出具专项现场检测报告。 列入工程建筑节能专项验收(绿色建筑专项验收)内容。

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编制超低能耗建筑专用使用说明书,在房屋交付时提供给业主。 专用说明书应当包括节能技术指标、房屋平面图并标明气密层位置、门窗及设备使用维护说明等内容。 - 低能耗住宅建筑应纳入住宅使用说明书和质量保证书。

中国建材报记者:刘芳芳

日前,印发《绿色商场建设评价指标(试行)》,指导地方加强绿色商场建设。 坚持绿色经营、合理利用资源,不仅可以为商场节能降耗,还可以为消费者营造安全、健康的购物环境。 打造绿色商场,重庆商场是怎么做的?

发挥绿色消费优势

据重庆协鑫星光广场质量总监赵文博介绍,绿色商场是集绿色产品销售、绿色技术应用、废弃物回收利用为一体的商业零售企业群。 绿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桥梁”和“门户”作用。

对于消费者而言,绿色商场是开展绿色消费、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绝佳场所。 消费观念从奢侈炫耀向绿色、节能、低碳转变,消费水平从满足温饱向追求品质转变。 吃的健康、穿的时尚、用的品味是消费新趋势。 绿色消费、安全消费、健康消费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许多企业通过各种方式打造绿色商场,如对各种设备设施制定分类管理制度; 完善能源与环境管理体系,加强水电能耗管理; 完善各类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先进的高效节能节水设备; 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这样做可以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企业利润,可谓一举多得。

重庆红星美凯龙世博家居生活广场总经理支健认为,对于企业来说,建立绿色商场无疑可以达到品牌赋能的作用。

“绿色,顾名思义商场能耗管理系统有哪些,代表着健康和环保。作为家居行业的‘绿色引领者’,红星美凯龙在工厂源头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价,检验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环境质量一方面,对参与品牌进行严格的认证和甄选,从家居生产源头把控消费者,推动行业倡导绿色环保标准,提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家居产品。” 智健表示,2021年红星美凯龙开展绿色环保周活动,不仅举办绿色健康跑活动,还开展家居科普、直播探索家居产品采购全攻略,发布领先的绿色环保环保品牌,强化消费者绿色环保意识,提升绿色环保满意度,发挥绿色正品产业集聚引领新时代消费。

增收节支好处多多

“目前,中国市场只有15%左右的购物中心是绿色建筑,主要原因是绿色建筑的初期投资成本高,企业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不够。” 智健认为,从绿色供应链建设入手,深入探索绿色服务、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不仅可以扎实推进绿色商场创建,着力推动绿色消费,也有利于实体零售业创新转型,助推商业经济快速发展。

同样,赵文博也表示,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加大设施设备改造投入,可以降低运营成本,通过减少一次性用品和塑料制品的有偿使用,推广绿色理念,开展以旧换新。而通过设置智能回收机进行逆向物流等活动,可以进一步扩大企业销售。

“实际上,绿色商场使用更环保的建材、回收雨水、应用太阳能等,都有助于降低建筑能耗和维护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提升企业价值。” 智健说道。

数据也显示,建设绿色商场确实可以“节流”。 以重庆协信星光广场为例,赵文博表示,绿色商场成立以来,卫生间从一蹲一个纸卷,变成一厕一个大纸卷,减少了产品的消耗和可节省约1280元; 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减少换气扇开启时间,每月可节约电费3500元左右; 关闭检修门,调整空调开启时间,逐步将场内照明更换为节能灯,每月可节约电费约3500元。 2万元。

然而,在打造绿色商场的过程中,传统商场也面临投资高、改造难等问题。

赵文博认为,目前商务部的要求与绿色商场的建设存在两方面的差距。 一是部分设施设备陈旧,未采用智能节能技术,能耗高; 无母婴休息室等绿化场所; 低碳等宣传氛围不浓。 二是与绿色商场建设实施细则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照明、新风系统等设施设备更换难度大,投入资金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色更新。

因地制宜“创绿”

在建设绿色商场方面,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和企业各显神通,立足地方和企业实际,建设绿色家园。

智健表示,首先,公司成立了专门的绿色商场创建小组,组织专业学习培训,在绿色商场示范创建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 在产品环保宣传方面突出亮点,打造店内绿色展厅等特色项目,引导消费者消费心智; 最后,培育商场大型门店成为绿色门店示范,带动和引导其他门店提升绿色门店意识,打造集门店节能改造、节能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市场主体,绿色回收,向消费者传递绿色消费理念,销售绿色产品,通过绿色采购引导绿色生产,打造绿色供应链。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注重政策扶持和创造,将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商场、重庆市生态文明商场的宣传和落实作为年度经营工作的重点; 注重育人抓创造,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培训、现场交流等方式,积极引导重点企业强化绿色发展意识,加深对绿色商场建设的认识,提高绿色商场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为绿色商场建设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注重宣传建设,引导大型商场、超市集中开展绿色节能宣传,参与绿色环保“进商场”活动,积极营造行业创建氛围。 同时,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现场交流等方式,推广创建绿色商场的工作经验; 注重消费引导和创造,组织节能技术产品和设备供应商对接流通企业,推广节能产品,引导绿色产品采购,严格执行“限塑令”,抵制销售一次性用品产品和产品过度包装,加强节能减排。 (记者王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