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绿色化可持续化已成为全社会对建筑设计师提出的新要求-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建筑的绿色化可持续化已成为全社会对建筑设计师提出的新要求

2023-05-28

新民晚报讯(记者乐梦蓉)建筑绿色化、可持续化已成为全社会对建筑设计师的新要求。 近日,一场以“理想家园:绿色建筑与室内设计的数字化与能效管理”为主题的标志性论坛在上海举行。 多位行业专家出席论坛分享经验。

图说:德国慕尼黑音乐厅

自石油危机以来,人类越来越重视绿色可持续发展。 德国从1973年开始出台了无数的能源和绿色法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993年批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后,中国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政府部门要求、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现代建筑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苏州建筑能耗管理系统,建筑的绿色化已成为全社会设计师的必然要求。

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兼执行总裁吴伟介绍了gmp在可持续和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 早在1993年,他们就在摩天大楼的设计中引入了自然通风的中庭,以起到自然风冷的作用; 引进双层幕墙等新技术,初步探索节能环保。 目前,一种高效简洁的沟通“拼图”模式已经诞生,为建筑寻找合适的绿色可持续策略。 广州金融城是中国第一座高度超过150米、能耗近乎为零的高层建筑。 除了采用节能电器,设计师在大楼内布置了大量的垂直绿化增添绿意,广泛将光伏板与幕墙结合起来提供电力,并利用空气动力学设计了“太阳能烟囱”让热空气流通。自然流出。 用于空气流通。

图说:上海美术学院宝武校区改造效果图

重新设计可持续建筑需要考虑建筑本身的设计,以及历史文脉的传承。 吴伟以上海美术学院的重建案例为例。 上海美术学院由宝武工业遗产改造而成。 团队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其外观和结构。 1公里长的工业建筑因此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并增加了各种功能模块以适应学院新的教学机制。

河南超低能耗建筑政策_苏州建筑能耗管理系统_超低能耗建筑 85%节能

启迪设计副总裁蔡爽谈到了绿色建筑边界区域的设计探索。 室内外交界区域往往是建筑能量损失的主要区域。 她认为,建筑师可以通过建筑边界区域的精细化设计来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她介绍了两个实际案例。 一是苏州工业园区北部的文体中心。 该项目包括四个功能区:剧院、图书馆、体育馆和游泳池。 设计师将各个功能区组合成院落,部分院落之间的距离被刻意拉近。 形成“冷巷”空间,“冷巷”可降低建筑边界温度; 二是苏州金鸡湖畔的启迪设计大厦。 在本案中,通过建筑体块的错位形成有效的自身遮阳,竖向庭院和风环廊道设计有效传达了室内外的联系。

图说:博世“激情杯”室内设计师大赛获奖设计师

标志性论坛由德国品牌设计委员会主办,将于今年在上海举办。 它是一个展示建筑设计项目和讨论未来趋势的平台。 行业专家分享前沿探索案例,为博世“激情杯”室内设计师大赛获奖设计师颁奖。

31日,2019中国企业500强高峰论坛平行论坛——“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的济南先行区发展”开幕。 本次论坛由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委会和绿地控股集团共同主办。 座谈会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村镇规划研究所所长陈鹏作了《新时期国家新区济南先行区规划亮点与特殊意义》的主旨演讲。时代”。

陈鹏介绍,先行区将建设绿色智慧市政府。 打造循环利用的雨污水处理工程,充分利用雨污水资源,实现雨水利用率10%,污水利用率100%,其中回用率40%;

打造清洁地毯能源供应体系,大力发展地热能,加快发展氢能。 预计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总能源消耗的20-30%; 打造安全智能电力工程,当地供电100%由清洁能源供电;打造安全节能燃气工程,实现传统管网向智能管网转型,形成大数据智能化以生产经营和客户服务为基础的管网;

济南工业能耗管理系统_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的能耗管理_工业中央空调水系统能耗统计方法

打造绿色智慧供热工程,清洁能源供热比例达到100%,可再生能源供热比例超过50%,实现智慧供热; 建设国际领先的通信工程,同步部署4G和城市建设等最先进的网络设施,有序推进5G技术商用。

打造循环环卫项目,建立环保产业园,在桥组开展垃圾真空收集试点;

打造系统高效的智慧管廊,完成“连成环、密密麻麻”的网络管廊布局; 打造生态天然海绵系统,构建“三横六纵多点”海绵生态格局,规划城市建设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5%;

济南工业能耗管理系统_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的能耗管理_工业中央空调水系统能耗统计方法

打造高效集约的地下空间,形成“一网三区多中心”的地下空间规划布局结构。

陈鹏表示,还要利用济南的软件、智能等优势产业,建设城市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城市智慧治理水平。 建立室内外一体化、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多层次的CIM平台; 协同梳理现有城市数据,形成先行区“一张蓝图”体系; 以BIM为基础,以三维空间为运行环境济南工业能耗管理系统,构建覆盖项目施工审批、施工管理过程、施工现场安全监控、施工成果管理全过程的施工管理体系; 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户籍、居住、就业、教育、社保、养老、出入境一体化。 完善智慧民生服务,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包括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商业服务等; 建设智慧医疗系统,通过“互联网+医疗”模式构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建设征信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企业征信、园区征信、社区公共征信等。

齐鲁晚报 齐鲁一点点记者 王皇姑 万宁 陆林 孙慧丽 李庆斌 见习记者 任玉丁 摄影师 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