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性论坛就建筑绿色化、可持续建筑发表演讲
2023-06-02
中新网上海新闻网5月14日电(徐明瑞)近日,标志性论坛( )在上海举行,他就建设绿色和可持续建筑发表了演讲,并介绍了一些实践和应用案例。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人类越来越重视绿色可持续发展。 德国自 1973 年以来采取措施,出台了多项能源和绿色法律。 中国在1993年批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后,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政府部门要求、公众对美好生活的诉求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现代建筑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建筑的绿色化已成为国家社会对设计师提出的新要求。
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兼执行总裁吴伟在标志性论坛上介绍了gmp的可持续和绿色建筑实践。 他们从1990年开始探索可持续建筑之路,早在1993年,他们就在摩天大楼的设计中引入自然通风的中庭,起到自然风冷的作用; 在中国的广州发展中心大厦、北京青旅大厦等建筑中,他们也率先引入了行业内的双层幕墙等新技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节能环保的初步探索。
吴伟表示,为了更好地与业主沟通合作,他们特地开发了高效简洁的沟通“拼图”模式,从而为建筑找到最适合的绿色可持续策略。 典型案例是中建四局广州金融城项目,该项目是中国第一座高度超过150米、能耗几乎为零的高层建筑。 除了采用节能电器,设计师在大楼内布置了大量的垂直绿化增添绿意,广泛将光伏板与幕墙结合起来提供电力,并利用空气动力学设计了“太阳能烟囱”让热空气流通。自然流出。 用于空气流通。
gmp在设计可持续建筑时,不仅考虑了建筑本身的设计,还考虑了当地的历史遗产。 吴伟介绍了慕尼黑伊尔莎爱乐厅和上海美术学院的重建案例。 音乐厅由电厂大厅改造而成。 它采用混凝土和木材的混合结构,在坚固耐用的同时体现了环保绿色的理念。 在功能设置上,他们为老建筑设置了图书馆和音乐厅的双重功能,在保留老建筑相关功能的同时,提高了其利用效率苏州建筑能耗管理系统,完美构建了新旧建筑之间的过渡空间。 上海美术学院由宝武工业遗产改造而成。 团队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其外观和结构。 长达一公里的工业建筑得以完整保留,并增加了各种功能模块。 适应新的学院教学机制。
启迪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蔡爽女士分享了她在绿色建筑边界领域的设计探索。 室内外交界区域往往是建筑能量损失的主要区域。 她认为,建筑师可以通过建筑边界区域的精细化设计来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她介绍了两个实际案例。 一是苏州工业园区北部的文体中心。 该项目包括四个功能区:剧院、图书馆、体育馆和游泳池。 设计师将各个功能区组合成院落,部分院落之间的距离被刻意拉近。 形成“冷巷”空间,“冷巷”可降低建筑边界温度; 二是苏州金鸡湖畔的启迪设计大厦。 在本案中,通过建筑体块的错位形成有效的自身遮阳,竖向庭院和风环廊道设计有效传达了室内外的联系。
标志性论坛由德国品牌设计委员会组织,是展示建筑设计项目和讨论未来趋势的平台。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理想家园:绿色建筑与室内设计的数字化与能效管理”。 颁发奖项以表彰他们在室内设计方面的成就。 (超过)
BIPV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它不仅仅是建筑,更是发电系统。 只有将两者巧妙融合,使产品兼具建筑和光伏的特性,才能真正促进BIPV技术和功能的全面提升。
“积极稳妥推进碳峰碳中和,进一步推进能源革命,发展分布式建筑光伏系统势在必行。” 日前,在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暨展览会2022中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论坛上,无锡市住建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李先光表示,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建筑发电能力是实现建筑领域“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
建筑行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节能减碳成为光伏行业近年来的重点研究课题。 在国家和地方出台一系列鼓励和引导政策的背景下,业界一致认为,BIPV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它不仅仅是建筑,更是发电系统。 结合建筑和光伏的特点,才能真正促进BIPV技术和功能的全面提升。
新建筑应安装光伏系统
无锡吉电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鲍旭祥表示,目前,解决建筑能耗和碳排放问题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 第二阶段是节能。 同时让建筑自发产生能量,打造零能耗建筑; 第三阶段,实现建筑增能,建设正能量建筑。
鲍旭祥认为,光伏组件具有一定的建材基因,是众多可再生能源技术路线中能够与建筑融为一体的技术。 模块的建筑语言具有丰富和影响建筑师创意的能力。 “另外,从我国建筑的经济性和生产效率来看,应用屋顶光伏技术是最好的选择。”
早在2019年,国家发改委就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将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组件和BIPV组件设计制造列为鼓励类产业。 2021年9月,住建部发布《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建筑施工中的碳排放指标提出明确要求部门。 全年综合利用,根据使用场所的气候特点、实际需要和适用条件,用于建筑供电、生活热水、采暖或(和)制冷。 据悉,该《标准》已于今年4月正式实施。
”上海、浙江等地也出台了相关鼓励引导文件。浙江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省新建事业单位建筑和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达到30%。目前,建筑图纸上海新宝健需要用光伏。” 江苏天合智能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BIPV技术总监程强介绍。
产品构建功能有待完善
在上述背景下,券商对未来BIPV市场做出了积极预测——到2025年,BIPV装机容量将突破1000万千瓦。 多位光伏企业高管认为,这一预测过于保守。 “另有预测显示,到2030年,BIPV装机容量有望达到6150万千瓦,BIPV在分布式光伏市场的渗透率将达到87.3%。” 包旭祥说道。
“BIPV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建筑与光伏产业的融合对于建筑光伏一体化的发展至关重要。从业者不仅要从建筑看光伏,更要从光伏看建筑。从设计的角度院所和建设单位看待建筑光伏一体化,要重视防腐、防风、防水、抗老化等问题,真正推动BIPV的全面提升。” 李贤光说道。
然而,提升BIPV产品的建筑功能是当前光伏企业面临的挑战。
“BIPV和BAPV的概念是相反的,BAPV是指在既有建筑上安装光伏,两者有很大的区别,虽然组件的寿命大约在25-30年,但是BAPV系统需要进行测试“每六个月或一年一次。连接器可能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需要更换。在BIPV系统中,发电装置在幕墙内部,很难及时检测和更换连接器。” 龙雁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太阳能设计研究院院长邹继凯说。
“从目前BIPV施工图审查和竣工验收来看,节能和防火是重点。组件的原材料虽然是不燃材料,但有连接线作为发电装置,电缆是可燃材料。”在降低火灾风险方面,光伏企业还需要继续探索。” 谢家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部主任徐亮介绍说,“另外,BIPV产品结构比较复杂,多采用机械连接方式,在风振或温度的作用下,导水通道容易出现机械错位和位置偏移,造成渗水和漏水。”
融合亟需系统化设计
中国BIPV联盟副秘书长卞水明指出,建筑设计过程对光伏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前,光伏企业更注重产品转换效率和发电量的提升,而BIPV产品则是光伏与建筑的一体化。 只有兼顾和平衡两者的关系,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
上述《规范》还特别明确,太阳能建筑综合应用系统设计应与建筑设计同步完成。 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太阳能系统,必须符合建筑结构的安全要求。
“BIPV并不是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锦上添花,而是应该起到帮助有需要的人的作用。” 隆基绿能产品管理中心BIPV研发总监张松强调,BIPV首先必须是合格的建筑产品,发电只是附加属性。 “这就需要从建筑的属性出发,对相关技术进行拓展和延伸,只有参照建筑的标准规范光伏企业能耗管理系统,才能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对此,光伏企业提出,设计工作要从源头统筹。 邹继开说,在传统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各个部分的划分很明显。 往往是在设计师提出方案后,幕墙设计院、电气设计院、景观设计院进行调整优化。 “光伏融入建筑后,懂光伏的不懂建筑,懂建筑的不懂光伏,所以从一开始,就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做好系统设计。”
张松表示,BIPV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一家企业或几家企业,而是需要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光伏和建筑企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技术发展和迭代,所以,才能真正开发出潜在的市场。 市场。
文字 | 本报记者 董子彤
结尾
见习编辑 | 李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