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数字经济“五新”优秀案例最终名单公布-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2020年浙江省数字经济“五新”优秀案例最终名单公布

2023-07-07

2020年,“新基建”成为最热词。 今年,我国在工业联网、大数据中心、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重点领域的投资已达约1万亿元,新型基础设施的应用已向经济社会延伸。 各个领域。 今年,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超过13%。 其中,5G网络作为数字时代数据传输的大动脉,将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新兴技术进一步融合,实现万物互联。 ,赋能各行业、各场景,释放潜力。

2020年,浙江移动将持续推进5G新基建,在全省建设4万个5G基站,实现全省百强乡镇5G网络全覆盖,并在全省实现5G SA独立组网商用,聚焦智慧城市在城市、智慧交通、医疗保健、媒体娱乐等重点领域开展了400多项创新应用,并率先发布了200多项应用成果。

近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了2020年浙江省数字经济“五新”优秀案例最终名单,浙江移动“基于5G MEC云边融合的九里特材智能工厂”等14个项目都在名单上!

“新技术”优秀案例

基于5G技术的特高压湖州走廊

全方位智能巡检

浙江移动湖州分公司联合浙江国网湖州供电有限公司打造基于5G技术的特高压湖州走廊全方位智慧巡检项目。 该项目在国内首次打造特高压通道全方位智慧巡检系统,建立智慧巡检平台,实现“5G共享、智慧巡检”新模式。 依托5G技术,实现传感设备泛在互联、通道状态全息掌控、线路巡检“机代人”、精准高效应急响应,提升线路本质安全水平和巡检效率效益。 该项目每年可节省运维成本1500万元,为企业带来新的“共享效益”3600万元。 项目成果可在全国推广应用。 未来结合国家5G战略布局,可在铁塔租赁和运维共享方面开发新的运营模式和利润增长点。

基于5G+区块链+物联网的智慧停车系统

浙江移动宁波分公司与西塔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全国首个5G+区块链+物联网智慧停车系统。 该系统基于区块链实现智慧停车场内所有设备的连接,并全程上传至链上。 前端物联网设备嵌入区块链芯片,车辆进出场动态实时上传链上,保证数据来源的真实性; 定期,智能合约自动完成商户与平台之间的账户分配,并与金融机构进行数据连接,完成清算过程。 基于金融工具进行结算或开展增值业务。

“新制造”优秀案例

基于服务型鞋业生态

高端皮鞋智能工厂

浙江移动温州分公司温州移动携手浙江奥康鞋业有限公司共建5G高端皮鞋智能工厂。 项目以“研发”+“生产”+“服务”+“物流”为主线,实施数字化转型,通过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的投资,整合PLM、E​​RP、MES、DPR、WMS、EZR等信息平台。 为实现“产品表达数字化、制造流程信息化、物流装备智能化、营销渠道一体化、客户服务个性化”的服务型鞋业生态模式,构建“快速的市场响应、敏捷的产品制造、快捷的物流和服务”。配送、精益生产管理”高端皮鞋智能工厂。

化纤行业“5G+”智慧工业互联网

平台创新应用解决方案

化纤是我国纺织工业的重要支柱金华智慧能耗管理系统,也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2019年其产能占全球80%以上。 但化纤行业仍存在产线优化实时性要求高、模型复杂、集团化生产协同困难等痛点。 浙江移动嘉兴分公司与吴江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化纤行业“5G+”智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解决方案。 该解决方案以化纤行业产业链为应用场景,围绕“边缘层数据采集+PaaS平台+工业APP”的功能架构。 以数据采集为基础,通过数据接入和协议转换,建立实时、高效的数据采集系统; 以平台为核心,建立基础云平台; 最终将工业技术、知识、经验、模型等工业原理封装成微服务功能模块,为化纤、化工行业制造企业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标识分析服务、平台赋能。在此情况下,实时数据收录量提升50%以上,资源配置效率提升20%以上,产线产品变更时间缩短10%以上。

基于5G MEC云边融合

九里特材智能工厂

浙江移动湖州分公司与久立特材合作打造基于5G MEC云边融合的智慧工厂项目。 久立特材是一家金属结构件制造商。 该项目根据企业痛点,基于5G+工业互联网+云边缘融合,为久立特材打造5G智慧工厂。 通过物联网、工业传感器等技术实时准确采集生产线数据,完成久力特材各工厂所有主要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的工业物联网。 通过边缘计算和云计算,在久立私有云平台上实现数据中心和久立工业大脑,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辅助企业管理决策。 通过人工智能和各种前端物联网传感器进行实时生产管理和产品检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通过AR/VR等技术实现“智能座舱”。 同时,为了考虑企业安全生产和智能检测产线的安全性和时延要求,要求“工业数据不出厂”,因此在该地区部署MEC还是首次业界在工业物联网平台上集成“5G+MEC边缘云”,满足工业应用中的时延和安全要求,打造高效、绿色、安全的现代化智能工厂。

“工业互联网+5G”

助力横店东磁制造升级

作为磁性行业的领军企业,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加快5G、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和应用,帮助企业加快智能制造发展。 浙江移动金华分公司与横店东磁基于“云-边-端”工业互联网架构,打造从终端网络到平台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打通企业“生产计划、BOM及工艺路线、企业数据”三大业务链,形成数据驱动的企业智能生产模式。 基于“5G、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物联网技术”,将5G技术落地到智能生产中,实现装备智能化、数字化制造、智能化运营。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大数据互联互通、构建工作订单管理、质量检测、供应链协同、能耗管理、产品追溯、设备运维等产业机制模型和微服务组件,推动制造资源互联高效配置,打造国际领先单晶具有生产技术和智能的细胞 电影《未来工厂》。

台州移动智能制造平台

浙江移动台州分公司根据台州本土制造企业提升自动化、数字化的需求,开发了台州移动5G+智能制造平台。 对于绝大多数制造企业来说,无法自动采集设备数据、无法及时修复故障设备、缺乏设备能耗管理等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帮助传统制造企业提质增效,台州移动5G+智能制造平台应运而生。 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柔性供给、高效配置。 目前,该平台拥有众多优秀的实际应用案例,接入设备近千台。 采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将在数字化监控、精准订单匹配、智能故障判断、降本增效等多方面帮助企业,打造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新业态”优秀案例

金华市卫生系统5G视觉组网项目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为实现跨部门、跨医院联防联控、远程会诊,浙江移动金华分公司充分利用5G网络和视联网建设优势,并通过5G赋能基础网络架构,提供高带宽、低时延、高质量的医疗视频网络平台。 该方案是国内首个5G+视频组网方案,具有远程高清视频会议和远程医疗会诊两大核心功能。 凭借5G赋能视觉互联提质增效、视觉互联与医疗防疫深度融合等优势,获得了用户的一致认可。 目前,已有139家重点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与金华市政府实现联网。 根据平台服务6年合同,直接带动项目收入超过700万。 后期的视频组网可以逐步演进到5G组网方式。 项目实现了金华地区所有重要医院的准入,协助政府对疫情防控进行高效指挥和协调,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基于5G无人塔吊的智慧工地云平台

为打破工地信息孤岛,台州移动智慧工地云平台以工程监理管理各类数据库为基础,以各项业务流程信息化为主线,形成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平台。贯穿上下两层的制度。 利用5G网络能力、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技术、手机APP、生物识别等技术手段,实现整个建筑行业的人、钱、物、流程的全面管理,建立“集中统一、分布式处理、面向服务”平台实现“集约化、规模化、低成本、高效率”的基于5G无人塔机的信息服务智慧工地云平台。 同时,利用各部门协同共管、信息交互,共同管理工程质量安全,使各方和个人的市场行为更加透明,并利用信用评价体系影响行为各方在今后的招投标等方面进行协调,从而规范整个市场。

“新治理”优秀案例

衢州智慧新城5G+

鲁控学良大脑疫情防控平台项目

疫情发生以来,疫情防控一直是衢州市政府面临的棘手问题。 为提高疫情防控效率,减轻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管控压力,衢州智慧新城管委会与浙江移动衢州分公司联合提出基于5G网络的疫情防控方案以人口大数据和风险人员为中心。 掌控1+2+N(1大平台、2大安全系统、N个5G应用)新模式。 构建高效监管的5G+地空智慧大脑城市防疫新体系,构筑抗击疫情的三维信息防线! 该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带动了衢州市乃至全省5G智慧城市产业的发展。 衢州市疫情联防工作领导小组对项目进行了表彰通报,省内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能量人正在关注,点击右上角添加‘关注’】

北极星热电网讯:北极星电力网获悉,陕西省发改委近日下发了关于2018年各城区节能“双控”目标责任考核考核结果的通知,陕发改环字[2019]1115号,具体如下:

各设区的市、韩城市人民政府,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2018年汉中能耗管理系统建设,在各区共同努力下,全省能源消费总量12900.38万吨标准煤,增长2.98%,达到年度控制目标; 单位GDP能耗下降4.88%,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个百分点,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达到预期目标。 按照《陕西省节能减排“十三五”规划》(陕政发[2018]13号)要求,我委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工信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统计局、省统计局、省办事服务中心组成四个工作组,对“ 2018年各城市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及落实措施。

经综合评价,西安(含西咸新区)、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含韩城)、延安、商洛7个市(区)评价结果为竣工等级,榆林、汉中、安康、杨凌示范区4个,各市(区)考核结果均为基本完成水平。 咸阳、延安、榆林、汉中、安康、杨凌示范区6个市(区)未能完成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任务。 经省政府同意,通报了6个市(区)政府(管委会)。 各城区2018年度节能指标及落实措施如下:

一、能源“双控”指标完成情况

(一)降低能源消耗强度。 全部城镇均完成年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其中铜川、西安(含西咸新区)、商洛、宝鸡、汉中、渭南等6个市(区)降幅超额完成超过2个百分点,分别超额完成目标任务3.50、3.09、2.78、2.23、2.18、2.14个百分点; 安康、杨凌示范区、咸阳、延安、榆林5市(区)分别超额完成目标任务0.25、0.11、0.04、0.02、0.02个百分点。

(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铜川、渭南、西安、宝鸡4市(区)分别低于年度控制目标3.35、0.79、0.56、0.09个百分点; 商洛完成年度调控目标; 安康、杨凌、榆林、汉中、咸阳、延安(区)六市分别比年度控制目标高出5.87、3.36、2.38、2.14、1.23、0.39个百分点,全年总量控制任务没有完成。

2、措施落实情况

(一)严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 各市(区)细化分解目标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责任落实。 延安市每季度对县区和重点企业进行节能预警。 宝鸡市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双控”目标任务责任书。 咸阳市对能源消费、煤炭消费增长过快的企业进行预警约谈。 安康市制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计划和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测计划。

(二)大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各市(区)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西安实施工业“五三”行动,建设北斗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 咸阳市正在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快CEC8.6代线及上下游配套产业建设,冠捷科技,读沁星新能源汽车、世界新能源商用车。 榆林市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拆除电石炉16.15万千伏安,淘汰落后产能27.8万吨。

(三)积极促进能源结构优化。 榆林市新增光伏、风电装机容量53万千瓦,装机容量达到723万千瓦。 西安地热能供暖面积达到1500万平方米,清洁供暖比例占89.56%。 咸阳市地热供暖面积达713.8万多平方米,占全市集中供热面积的40%。 宝鸡市、渭南市在各环节全面落实煤炭减量主体责任,对重点煤炭消费企业进行监管。

(四)继续加强重点领域节能管理。 工业领域:城市以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引领绿色生产。 西安煤机等6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绿色示范工厂,隆基绿能等7家企业入选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陕西金牛等2家企业被工信部评选为“能效之星”工业和信息化部、渭南市渭河洁能重化工有限公司被评选为节能“领军”企业。 建筑领域:各市(区)加强建筑节能,积极推广绿色建筑。 延安市将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纳入年度目标任务考核,绿色建筑占新开工面积41.3%。 宝鸡市供热计量总面积增加至87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45%。 咸阳市正在积极开展零碳建筑、被动式建筑等绿色低碳建筑试点工作。 交通领域:各市(区)积极推进交通领域节能。 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榆林市公交车总数的89%,纯电动出租车和清洁能源出租车占车辆总数的95%。 咸阳市、西安市纯电动公交车比例分别达到57.9%、55.6%。 宝鸡加强运力结构优化调整,道路运输能源消耗平均下降5.7%。 安康市推进水路运输节能减排,引导企业发展精品船舶,新增电动旅游船30艘。 公共机构节能:各市(区)要加强公共机构节能。 延安市人均综合能源消费量、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用水量分别下降3%、2.8%、4%。 咸阳市上述三项指标分别下降2.81%、3.64%、4.78%。 各城市积极开展国家级节能公共机构创建活动。 全省50家单位被创建为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6家单位被创建为节能领军单位。

(五)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 各市(区)组织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整治、余热温暖群众、电机系统能效提升等节能工程。 韩城龙港燃气综合利用发电项目、蒲城清洁能源余热发电项目、神木恒德余能供热项目等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

(六)多方位营造全社会节能减排氛围。 以2018年节能宣传周为契机,各地围绕“节能降耗,保卫蓝天”主题,在学校、机关、单位等场所开展节能低碳宣传。通过举办展览、技术交流、组织现场体验等方式开展节能活动。 服务进企业、清洁供暖产品进户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将在全省营造浓厚的节能减排氛围,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三、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城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任务艰巨。 受新投产项目能耗快速增长影响,西安、宝鸡、咸阳、榆林、汉中、安康、商洛、杨凌8个城区能源消耗总量超过进度控制要求,能源消耗总量难以控制。

二是大部分城市地区高耗能产业比重仍然较高。 2018年,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的81.4%,比2017年提高0.7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比重高于省级,延安、商洛、韩城、铜川、榆林、渭南、宝鸡所占比重较2017年不降反升。

三是节能监管能力弱化。 延安、汉中、安康、渭南4市取消了市级节能监察中心的设立,削弱了节能监察的权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能监察工作的开展。

各城市2018年度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考核结果报送省委组织部,纳入年度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评价体系。

附件:2018年各区节能“双控”目标完成情况及考核结果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9 年 9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