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发布“百家”能耗重点单位名单要求纳入百家能耗监测平台
2023-07-12
近日,宁夏发布“百家”、“千家”、“千家”重点用能单位名单一种能耗监测管理系统,要求列入“百家”重点用能单位的企业于2019年9月30日前完成国家能源消费监测平台接入相关工作; 列入“千家”重点用能单位的企业须于2020年6月31日前完成接入国家能源消费监测平台相关工作; 其他重点用能单位和企业要在2020年底前完成国家能源消费监测平台相关接入工作。
时间节点及要求:
列入“百家”重点用能单位的企业须于2019年9月30日前完成接入国家能源消费监测平台相关工作; 完成接入国家能源消费监测平台相关工作; 其他重点用能单位和企业要在2020年底前完成接入国家能源消费监测平台相关工作。
企业建设内容
(1)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采用“国家平台+省级平台+重点用能单位接入终端系统”的架构。 省级平台上传至国家级平台。 没有省级平台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监测数据将直接上传国家平台。
(2)重点用能单位“接入终端系统”部署在重点用能单位内部,由重点用能单位负责建设。主要功能是采集、汇总能耗数据通过计量仪表和工控系统对单位进行数据采集,并将数据上传至省级平台或直接上传至国家级平台
系统功能-数据采集
(1)通过(GB/)、DL/T645、CJ/T188等协议,可以从现场仪表采集所需的能耗实时数据;
(2)可从数据采集器获取数据:通过(GB/)、MQTT、HTTPS等标准通信协议从数据采集器获取实时能耗数据;
(3)可从自动化信息系统获取数据:通过OPC协议从重点用能单位自动化信息系统采集所需的实时能耗数据;
(4)支持手动数据上报:对于不符合在线采集条件的数据,应提供手动数据上传模式。 能耗在线监测端设备应提供数据访问的软件配置工具,并支持上述各种标准通信协议的软件配置接口。 配置完成后,能耗在线监测端的设备即可运行,CJ/T188协议的数据访问执行模块,根据配置建立的规则,定时从数据采集点获取数据,发送至监控端。数据处理模块,进行必要的计算处理,生成符合规范要求的上传数据,然后发送至数据上传模块进行编码上传。
系统功能——数据处理与存储
(1)数据统计转换:根据业务需求,对数据进行统计,转换数据格式、类型和维度,得到规范要求的数据;
(2)数据汇总计算:对于能耗数据的汇总计算,可以将多个能耗数据合并为一个汇总能耗数据。 支持数据累加、减法、乘除、积分等逻辑计算功能。 包括以下操作规则:
a) 利用加法原理汇总多个分支机构的某个能耗数据;
b) 利用减法原理,从总能耗中去除不相关的分支数据,得到一定的能耗数据;
c) 利用乘法原理,通过典型分支计算出某个能耗数据。
(3)数据验证:根据各行业数据采集技术指南的相关数据验证要求,对接入数据进行验证,判断能耗数据是否正确、合理;
(4)数据存储:本地历史数据应存储6个月以上,并可方便导出
系统功能-数据上传
根据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定义的系统平台接口协议规范要求,上传用能企业基本信息、计量器具信息、能耗数据和能源信息。效率数据传输至省级或国家级平台,并通过HTTPS协议上传数据加密传输。 如果数据传输失败或超时(网络故障),则会重新发送数据,直到收到成功的反馈消息。
系统功能-本地能耗数据显示
企业除了承担上传符合文件要求的能耗数据的任务外,还可以建设本地能源管理系统,实时掌握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为企业节能降耗提供数据服务。并提高节能水平。 具体软件功能如下:
ü能源消耗实时监控ü能源流向图(水、电、气、热); ü企业、车间、生产线、重点用能设备每小时、每日、每月的能耗统计; ü产品及工艺单位能耗统计;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在线监测系统问答
Q1:重点用能单位如何界定,划分标准是什么?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用能单位;
(二)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节能主管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以上10000吨标准煤以下的用能单位;及直辖市。
能源消耗的核算单位为法人单位。
Q2:建设能源消耗在线监测系统的目的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全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总量已达到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0%。 这些企业拥有庞大的能源基础。 逐步实现能源精细化管理和合理利用,将降低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总量,合理增加能源消耗。 利用率。
传统制造企业向先进制造和智能制造转型,实现企业能源管理信息化、数字化,需要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完成企业数据云化,国家正在推动在线化发展能耗监测系统平台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新时代的信息技术实现精细化能源管理,进而发挥节能增效的作用。
Q3:国家对于能源消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有哪些相关政策?
2017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重点能源消耗量能源消耗在线监测系统推广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关于加快重点用能单位建设的通知》(发改环字[2017]1711号),要求各地加快重点用能单位建设。 单位能源消耗在线监测系统,完善能源计量体系,加强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形势分析预测预警,推动完成“双控”目标任务。
2019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加快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量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的通知》(发改办环字[2019]424号),确保2020年底前,各地区重点能耗监测系统全部建成。用能单位接入终端系统建设,并每日上传数据。
Q4: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有相应的标准技术规范吗?
2018年5月,国家节能中心正式发布《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分为基础标准、技术功能标准、数据协议标准、安全检测标准、验收和验收标准等。维护标准、电能计量仪表规范和行业应用规范。
问5:重点用能单位必须参与能源消费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吗?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节能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标准,加强节能管理,减少能源消耗。按照合理利用能源的原则进行消费。 用电量,接受所在地县级以上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的管理。
建设能源消耗在线监测系统是企业合理利用能源、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的基本手段。
Q6:能源消耗在线监测系统有相关法律法规吗?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于2008年4月1日起实施。
2018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人民银行、国资委、质检总局等七部委、国家统计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Q7: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的顶层设计思路是什么?
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采用“国家平台+省级平台+重点用能单位末端系统”三级架构设计。 为用户提供不同级别的服务。
Q8:能源消耗在线监测系统未来将提供哪些科目?
能源消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分为省(市)级平台建设和企业接入终端系统建设。
省市平台主要供各部委及相关节能主管部门制定区域节能减排规划、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考核)、项目投资预算、碳排放权交易等权益、碳核查等宏观决策起到辅助决策作用;
企业接入终端系统重点关注企业内部用能设备能耗数据的精准计量,通过企业能源管理信息软件平台实现企业能耗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挖掘潜在的节能空间和转化实现节能降耗、提质的机遇。
Q9: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与目前广泛宣传的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工业4.0等概念有何关系?
工业互联网、工业4.0、智能制造等概念从广义上讲,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体系全方位深度融合形成的工业及应用生态,是发展的关键综合信息基础设施的工业智能化。 重点从网络、数据、安全三个方面构建产业生态系统。
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从企业能源综合利用角度出发,深入车间和关键用能设备,实现对各类用能设备的精准能耗计量和能源利用效率分析。 重要的细分应用场景。
Q10:通过能耗在线监测系统获取企业能耗数据的目的是什么?
从侧面看,随着用能数据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的不断推进,平台侧数据的积累价值开始显现,对宏观决策和双赢发挥着指导作用。控制指标考核,以及碳排放和碳交易权的数据基础。 指标与能源消费的关系、供需平衡的调整等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细分应用场景。
请联系我们
国家能源集团《水电厂智能集散控制系统(iDCS)技术导则》通过审查
来源:中国能源报 时间:2023-06-15 15:09
中国能源新闻网(曾凡飞 赵俊杰)近日,国家能源集团组织召开了《水电厂智能集散控制系统(iDCS)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评审会。 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清华大学、大唐集团、华能集团等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认为,该规范符合编制程序和规定,水电iDCS系统规定《导则》中的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比常规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更加智能、高效、安全可靠,其功能和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行业标准。 一致同意通过审核,建议优化后推广发布。
《指南》于2022年12月开始编写,编写团队由国家能源智深公司等单位人员组成,深度总结了水电智能分散控制系统的研发、设计和施工经验集团公司的工厂。 经过6个月的修改完善,最终完成了《指南》的编制。 《导则》对水电智能分布式控制系统(iDCS)的系统架构、功能应用范围、硬件和网络配置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智能计算引擎等智能功能的部署,有效提高了控制系统对生产数据的采集、计算、分析、优化和控制的能力,从而实现了发电全过程的智能化。 对软硬件国产化、机房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项目实施等系统保障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 基础。 规定了新一代独立可控、智能高效、本质安全的水电智能集散控制系统(iDCS)的总体部署和功能要求,满足国家对电力监控系统软硬件平台的生产要求。
《现代能源体系“十四五”规划》《关于加快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提出,加快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新能源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向低碳化、数字化、低碳化的生产方式转变。 智能化,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导则》的制定响应了国家“双碳”目标和新电力体制转型的战略需求,有助于提高水电机组运行水平,推动智能分散控制系统的系统化(国家能源集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DCS)建设和规模化应用,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充分发挥国有央企技术创新、工业控制、安全支撑能耗管理与电力监控系统,为电力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