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窑协同处置可燃废弃物最行之有效措施出台-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水泥窑协同处置可燃废弃物最行之有效措施出台

2023-08-20

水泥行业煤炭消费控制重在科技节能

■本报见习记者彭克峰、记者郭爽

2014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出现21世纪以来首次下降。 一方面是经济增速放缓所致,另一方面是受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影响。

同样,严重依赖煤炭的水泥行业也面临转型升级的困境。 更重要的是,如何控制水泥行业煤炭消费总量是当务之急。

日前,在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协助下,中国控煤工程发布了项目《水泥行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与政策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北京。 该成果的发布试图回答上述问题。

在专家看来,水泥行业从依赖煤炭消费向低碳能源消费转型势在必行。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各种可燃废物可能是最有效的措施。

高耗能行业

长期以来,水泥行业能源消耗严重依赖煤炭。

中国水泥协会特邀专家曾学敏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目前,建材行业煤炭消费占工业部门的7.4%,而水泥行业煤炭消费占建材行业的83.7%。

连云港水泥厂能耗管理系统_能耗管理监测系统_湿法脱硫制浆系统能耗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规模以上水泥生产企业消耗标准煤2.07亿吨; 煤炭消费量2.08亿吨; 用电量1680亿千瓦时; 二氧化硫排放量109万吨,占工业排放量的5.7%; 氮氧化物排放量198万吨,占工业排放量的11.9%。 烟尘排放量67.1万吨,占工业排放量6.5%;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5.1亿吨,占工业利用量的25.2%。

“煤炭能源消耗的实际比例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水泥混合料的成分中,没有粉煤灰、石膏、煤矸石等成分,因此,固体废物总量肯定要大得多。” 曾学敏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普遍认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产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相对较低,值得大力发展。 但就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熟料产能而言,2012年仅安徽省突破1亿吨,大部分省份在5000万吨至7000万吨之间。 总体来看,水泥行业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比例并不理想。

曾学敏表示,目前,我国水泥行业能源消耗水平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 究其原因,一是水泥整体质量不高。 目前连云港水泥厂能耗管理系统,32.5标号水泥仍占50%以上。 混合料量较大,熟料系数较低。 我国实物水泥仅1.36吨就相当于1吨国际平均质量水泥。 二是国内产能超过1000万吨的企业有23家,产能在7000万吨至1亿吨的厂家有5家。 然而,向社会公开提交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和能源消耗报告的大型水泥企业却寥寥无几。 三是行业污染物排放控制种类不够齐全,行业标准有待健全和完善。 四是行业仍较为分散,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是可燃垃圾对煤炭等燃料的替代率远远落后于国外。

减排势在必行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2013年9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到实施中长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目标政策。 随后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也提到,二氧化碳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这意味着国家对煤炭消费的控制将更加严格。

2014年底,国务院通过《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了2020年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战略方针和重点任务,提出一次能源总量到2020年,煤炭消费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

从水泥行业煤炭消耗来看,在国家重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的大趋势下,解决水泥行业煤炭消耗问题,对于节能减排将大有裨益。影响整个建材行业。

湿法脱硫制浆系统能耗_连云港水泥厂能耗管理系统_能耗管理监测系统

结合层次分析法的分析和调整,得出预测结论。预测结果是2015年水泥熟料消耗量为14.8亿吨,2020年为15.9亿吨,2030年为10.3亿吨,2030年为6.8亿吨。 2050年。” 曾学敏表示,在水泥熟料总消耗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采取各种节能措施,可以节省煤耗。

水泥行业节能减排路在何方? 曾学敏认为,科技节能是永恒的主题,要特别注重节约用电,因为节约用电就等于间接节约煤炭。

“对于水泥行业来说,可以通过各种技术创新来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的排放。” 曾学敏认为,水泥行业节能减排非常重要,因为可以从源头减少污染,从而进一步减少后续排放。 生产污染控制成本。

节能潜力巨大

近日,中国水泥协会等发布《水泥行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及政策研究》。 参与研究的专家表示,实施水泥窑协同处置可燃垃圾技术是控制水泥行业煤炭总量的有效途径。

水泥窑协同处置可燃垃圾技术是利用水泥焚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处理城市中的各种残渣、废液,或作为水泥的原料,或作为常规燃煤的替代品。 2011年,发达国家水泥窑协同处置可燃垃圾替代全国水泥工业煤炭消耗总量:荷兰95%、德国73%、法国42%、日本31%、26%美国为 0.1%,中国为 0.1%。 到达。

《水泥行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及政策研究》显示,水泥窑可燃垃圾处理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效益。 若国家新增3亿吨干燃料产能处理生活垃圾,年处理能力达5000万吨,节省土地10亿平方米(与卫生填埋相比),节省投资300亿元(与垃圾发电相比),节约标准煤65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850万吨,减少污染物排放5700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3.4万吨。

国家水泥节能环保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胡志娟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水泥窑协同处置可燃垃圾的技术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并已在国内得到应用。中国近10年。 具有技术积累和示范工程。 水泥行业协同处置潜力巨大,可以为国家节能环保做出更多贡献。

专家建议,应加强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出台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费用指导价; 国家应提供财政、税收和金融支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同制定实施细则、标准和制度; 各地统筹谋划,积极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

【压缩机网】近日,《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指导意见》发布。 到2017年底,石化和化学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2年下降18%,重点产品单位综合能耗持续下降,化工产品排放量持续下降。全行业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分别降低8%、8%、10%、1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废水得到充分处理并稳定排放,水回用率提高到93%以上,新增石化、化工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浪费达到100%。

根据《指导意见》,石化和化学工业将继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2015年底前,我国将淘汰年产200万吨及以下常减压装置(青海格尔木、新疆泽普装置除外),淘汰电石落后产能380万吨; 积极推进炼化一体化,优化乙烯原料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控制氮肥、磷肥、“三酸两碱”、电石等高耗能大宗基础化学品总量,淘汰或改造部分能耗高、污染重的产品。 项目的能源效率和环保门槛; 在化工集聚区,通过集中建设热电联产机组,逐步淘汰分散的燃煤锅炉。 大力发展高性能合成材料、新能源产业基础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高科技、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价值链,提高石化、化工产业精细化程度。

(二)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 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搭建技术创新平台,积极开展石化装置能源系统优化技术、化工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减量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和治疗技术。 加快推广应用低位工艺余热预热助燃空气技术、高效清洁先进煤气化技术、低能耗水溶液全循环尿素生产技术、氧阴极低电池电压离子膜技术电解技术、电石炉和黄磷炉尾气净化综合利用技术、氮肥生产污水零排放技术、低汞催化剂技术、盐酸解吸技术等节能减排重点技术,制定推广方案,组织实施示范工程。

(三)加快低碳能源开发利用,积极发展低碳技术。 加快以页岩气、煤层气为代表的非常规低碳能源勘探开发,突破水平井钻完井、储层多级压裂、页岩含气量及储层物性分析测试等关键技术,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低碳化。 大力支持二氧化碳驱技术、煤基多联产技术、二氧化碳作为碳源合成有机化学品技术等研发和推广应用。 在合成氨、甲醇、电石、乙烯、新型煤化工等碳排放重点子行业开展碳捕集与封存示范工程。

(四)夯实节能减排管理基础。 完善企业节能减排责任制度,督促重点用能企业、排污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加强石化、化工企业能源审计和能源统计,建立健全石化、化工行业节能减排信息监测系统,做好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加强企业节能减排能力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节能环保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关键岗位操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针对石化、化学工业生产特点,让重点用能企业、排污企业拥有专业的节能环保人才队伍。

(五)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开展炼油、乙烯、化肥、氯碱、电石、纯碱、无机盐、橡胶等子行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落实能源购储环节、加工转化、运输配送、最终使用和回收。 动态监测、控制和优化管理,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 到2017年,石化、化学行业力争建成150个企业能源管理中心。 鼓励产学研联合开发石化、化工企业能源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技术和系统,逐步建立统一的企业综合能源消耗和排放数据采集、传输、处理接口标准,为节能减排提供信息石化、化学工业减排。 监控系统提供支持。

(六)加强企业能效对标及达标工作。 完善石化、化工行业能效领先者发布制度,定期发布合成氨、甲醇、烧碱、乙烯等产品能效领先者及其指标,制定石化、化工行业能效提升路线图计划引导和督促石化、化工企业开展能源效率对标活动。 组织行业协会不断完善能效对标信息平台和对标指标体系,总结发布能效最佳实践案例,引导企业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水平。

(七)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推进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和减排。 重点抓好石化、煤化工、农药、染料等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子行业污染防治。 石油炼制企业的催化裂化装置必须配备脱硫设施。 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实施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完善涂料、胶粘剂等产品中挥发性有机物限量值标准,推广使用水性涂料,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有机溶剂的企业,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要在2015年底前完成石化企业有机废气综合治理。加强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和涂料、油墨、颜料等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减少重金属排放。 推广磷矿、磷石膏、电石渣、碱渣、硫酸渣、废橡胶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加强与钢铁、建材企业合作,共同处置铬渣。

(八)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引导、政府推动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推进机制,推广硫酸、磷肥、氯碱、纯碱、农药和橡胶。 推动以煤、电、化、热一体化为代表的共生耦合产业发展模式。 加强石化、化工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对节能减排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到2017年,重点行业排放强度比2012年下降30%以上。 推动非有机溶剂型涂料、农药等产品创新,减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 制定修订氮肥、磷肥、农药、染料、涂料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实施方案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指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审核。 引导企业进行工业产品生态设计,尽量少用或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在农药等重点领域开展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开发推广环保安全替代产品。 实施一批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创建一批清洁生产示范园区。

(九)推动企业责任关怀行动。 推动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安全健康、清洁生产为主题的企业责任关怀行动,构建中国特色责任关怀体系,制定评价标准,探索评价认证办法,推动规范有序发展。 将责任关怀与“健康、安全、环保”(HSE)工作紧密结合,深入开展责任关怀试点,大力宣传石化、化工行业责任关怀成效天津石化工业能耗管理系统,树立责任关怀先进典范,提升石化和化工行业整体形象,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十)加强行业节水工作。 制定石化、化工行业高耗水产品、工艺和设备淘汰目录。 推动企业加强节水管理,重点用水企业制定健全节水管理制度和计划,配备节水设施和器具。 加快先进节水技术、设备、器具和污水处理设备的研发,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大节水技术改造资金投入。 加快工业废水深度回收利用,开展废水“零排放”试点。 到2017年,创建一批石化、化工行业节水标杆企业。

(十一)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活动。 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石化、化工企业开展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试点工作。 制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认定标准。 积极总结先进典型经验,加强经验交流和推广,研究制定鼓励“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推动全行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友好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