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钢铁等重点行业通过产业升级或技术创新加快转型
2023-08-23
对高耗能、高排放“两高”项目监管持续加强。 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治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新建、改建、扩建。 高排放项目环境准入大门在“两高”项目环境评价中率先开展碳排放影响评价试点。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还密集发文控制“两高”项目上马。
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火电、钢铁等重点行业通过产业升级或技术创新加快转型,努力满足碳排放相关要求。 监管部门还通过加大环保监管力度、将碳排放评估内容纳入环评等方式确保政策落实。
政策频频出现“两高”项目收紧
生态环境部去年底印发《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区域削减措施监督管理的通知》。 这份《指导意见》可以说是“两高”项目的“政策强化版”。
根据《指导意见》,在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的前提下,新建、改建、扩建“两高”项目应达到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控制排放总量的目标重点污染物排放、碳排放达峰及相关规划环评要求。 环境质量超标地区新建、扩建“两高”项目也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煤炭消费替代、污染面积削减等措施释放环境容量。
事实上,今年以来,“两高”项目政策已多次收紧。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 国家发改委环境资源司表示,要研究完善能源消费双控体系,进一步加强能源消费双控目标责任考核考核,坚决遏制盲目消费发展“两高”工程。
地方层面,密集出台政策调控“两高”产业。 陕西省提出,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置换关闭过剩产能,同时对现有产能进行绿色升级。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坚决遏制盲目发展“两高”项目。 辽宁省提出从审批行为、投资准入、节能审查、能耗双控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安全审查、事后监管等七个方面严格控制“两高”项目准入。 福建省厦门市发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从生态环境保护和底线空间管控角度,鼓励高新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入驻,禁止高能耗、高排放项目进入。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坤表示,“十四五”期间,必须抑制高耗能产业扩张。 这些高耗能行业已经存在产品饱和的问题。 存在重复建设、产能过剩风险。
加快重点产业转型升级
“两高”行业一直是污染物排放大户。 《指导意见》提出,要充分考虑区域和行业碳达峰目标约束,提供火电、石化、煤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六大行业的规划为水泥“两高”产业提供决策支撑。
据记者了解,我国“两高”产业目前正在通过产业升级或技术创新加快转型,努力满足碳排放相关要求。
钢铁行业是我国制造业的碳排放大户。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中国宝武、河钢集团率先提出加快完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例如,中国宝武提出建立开放式研发创新模式,开展钢铁行业前瞻性、颠覆性、突破性创新技术研究; 建设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试验基地,推动钢铁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合作。 此外,宝武、河钢、首钢、建龙、酒钢、日照等一大批钢铁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建立氢冶金示范项目并取得突破。
“钢铁企业要走节能减排、脱碳等绿色发展之路,当前应高度重视脱碳,包括合理利用废钢、少用或不使用化石能源、以及税收、配额等措施限制高碳负荷产品的出口总量和数量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尹瑞宇说。
近期,火电减排方式创新取得突破。 重庆呋然科技有限公司在准格尔旗成功运营“燃煤发电富氧燃烧耦合煤炭分级、质量及清洁应用综合生态链项目”,年处理原煤40万吨,内蒙古。
这一创新突破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中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煤炭焦化分级净化应用研究所所长裴先锋表示,该项目无废水、废气排放,有利于解决煤化工焦化废弃物问题水、工业固体废物和废气。 中国能源学会专委会委员罗海波也表示,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和规模化应用,可以有效满足煤炭和火电行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要求。
督查划定重点监管保持高压
在对“两高”项目实行准入限制、鼓励重点行业加快产业升级的同时,监管部门也加大“查漏补缺”力度,通过环境监管和监管等手段推动政策落实到位。其他方法。
在正在进行的监督检查中,重点之一是严格控制盲目上马“两高”项目。 例如,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进入山西省后发现,晋中市介休、平遥、灵石等县(市)不顾环境,盲目上马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焦化项目。其水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较差,用水量也很大,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室常务副主任徐必久强调,如果地方政府盲目上马“两高”项目的势头不得到遏制和控制,这些项目未来将带来巨大的碳达峰和碳中和。 大量的排放也会对环境质量的改善产生巨大的影响。 今后根据环境质量改善的要求晋中能耗管理系统,将逐步退出,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必须严格控制。
目前,重庆、温州、浙江、常州、江苏等多地正在开展将碳排放评估内容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试点工作。 例如,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重庆市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碳排放评价(试行)》和《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碳排放评价(试行)》。 《试行)》,涉及钢铁、火电(含火电)、建材、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等五个重点行业和工业园区,评价内容包括碳排放和工业园区两项指标。碳排放强度。
业内人士认为,将碳排放评估纳入环评是限制“两高”行业无序扩张的具体措施,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 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与现行节能评估体系的有效衔接。
为落实省、市推进事业单位合同能源管理要求,完成连云港市事业单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数量“井喷”增长目标,近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组织开展了公示。机构合同能源管理推进会。 市级独立办公单位、医院、学校负责人90余人参加会议,8家专业节能企业应邀参加。
推进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工作,是实现党中央“双碳”工作目标的具体要求,是党政机关落实“过紧生活”的具体要求连云港水泥厂能耗管理系统,是推进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发挥党政机关的示范引领作用。 会上,3家专业节能公司介绍了政府机关、学校、医院在合同能源管理转型方面的先进案例,分析了公共机构能耗概况、公共机构、建筑节能目标和路径等。公共机构综合节能体系规划、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 探讨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知识普及。
市管理局节能处介绍了江苏省《事业单位能源托管条例》,并通过对项目准备、项目实施三个主要环节的详细解读,向参会人员讲解了合同能源管理的基本流程,以及项目运营。 据悉,连云港市各重点用能单位严格按照《事业单位能源托管条例》要求开展工作。 今年各县区将推动不少于2个项目(含行政中心)落地,力争7月底前一批成功签约。 年底前完成一批项目建设,确保今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井喷”增长。
截至目前,灌南县行政中心、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大楼、市潼关区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事业单位合同能源管理托管方案已初步形成。 计划投入社会资金1100万元以上用于节能。 消耗约1048吨标准煤,即二氧化碳2786吨。 下一步,连云港将逐步批量、系统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对全社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示范引领作用。 (记者陈兵通讯员徐卫东姜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