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图信息:《装配式建筑信息化应用与发展》报告发布-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光图信息:《装配式建筑信息化应用与发展》报告发布

2022-05-09

住建部

装配式建筑信息化应用与发展》报告

p>

6月28日,在青岛召开的中国数字建筑年度峰会(2019))上,《中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报告: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的应用与发展》(以下简称《报告》) ") 正式发布。

本报告旨在分析我国装配式建筑信息化应用现状,总结装配式建筑信息化应用实践全过程,探索装配式建筑信息化应用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基础理论和装配式建筑信息化在我国应用实​​践指导可以说,《报告》是国内第一份系统、完美反映我国装配式建筑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的专题报告。

《报告》由信息中心主持编写,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城建集团、上海建工集团等行业企业、高校权威专家联合编写.

《报告》来自装配式建筑,探讨了信息化在设计、零部件生产、施工、装修等不同阶段的深入应用,以及各阶段信息化的应用场景、应用系统和典型案例总结,充分说明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有利于装配式建筑的大规模推广。同时,《报告》还研究探索了装配式建筑施工全产业链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全面深入地介绍了装配式建筑施工全过程信息化。采用管理平台,实现建设各阶段数据的标准化、信息的有效传递和网络共享。

此外,《报告》结合装配式建筑信息化领域的前沿研究,重点关注管理和技术。对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集成交付模式和智能技术应用是未来装配式建筑信息化发展的两大趋势,指出信息化驱动的装配式建筑发展将带动未来建筑。行业的产业转型。

和讯网

注册建筑师

发挥专业作用,完善注册建筑师管理新一届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成立

7月3日,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新一届会议在北京召开,新一届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新届管委会”)成立。易军副部长出席会议。

会上,根据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人员构成调整,任命崔凯为主任委员,修龙、庄伟民、杨金峰、吴建英为副主任委员,丁健、王建国、冯政功、李军、李存东、吴伟、张玲玲、张俊杰、邵卫平、周铁政、孟建民、赵琦、赵远超、赵树国、刘鹏、钱芳、郭卫兵、曹嘉铭,尚丽萍是成员。

会议指出,新一届管理委员会体现了专业人士管理专业事务的特点,是注册建筑师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是我国职业资格管理的创新举措和重大探索。国家。

会议要求新一届管委会在完善注册建筑师制度、提高建筑设计质量、推动建筑设计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一是依法依规和章程履行职责,尽快出台新一届管委会章程和工作细则,建立高效顺畅的工作机制。二是按照国际化、法治化、专业化的思路,进一步完善注册建筑师制度。三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自信的建筑师队伍,激发建筑师的活力和创造力。四是协助主管部门做好本职工作。

中国建设报

河南

“走向未来”数字化转型恰逢其时,2019中国数字建筑年会即将到来

6月27日-29日,为期三天的中国数字建筑年度峰会(2019))在青岛召开。作为第十届建筑行业年度峰会,今年的大会聚焦转型实践,希望成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行动大会,成为产业升级和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 30个国家,2000余位来自各个地区和地区的嘉宾,涵盖“政、产、学、研”各方面,与大咖齐聚,开启建筑业数字化行动元年。

本次大会,广联达发布了“数字化项目管理平台”,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站式服务。这个平台可以概括为“114N”,即一个概念、一个平台、四种技术和N个应用;综合应用 BIM与云、大物件、移动智能等数字技术,可全面感知并实时互联施工现场“人机物法”等关键要素,实现施工项目的数字化、系统化、智能化管理,从而推动建设项目管理。转型升级。

在本次峰会上,广联达还正式发布了《数字化建筑: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为业内人士带来了最新的洞察、全面的思考和丰富的案例。同时,《中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报告: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的应用与发展》也亮相,作为《中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报告》系列的延续,展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并进行了就行业各个阶段信息化应用的技术要求、产品效果、存在问题、解决方案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

中国数字建筑年会(2019))除了主论坛的重量级嘉宾演讲和一系列重磅发布外,还有主题沙龙、专题论坛和项目观摩。

中国建设报

综合管廊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技术导则发布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指导各地进一步提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编制和推进水平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因地制宜,组织编制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并于近日发布。 《指南》自行发布 《城市地下综合管隧工程规划编制指南》同时废止。

《指南》共分6章,包括总则、条款、基本要求、规划方法、编制内容和技术要点及编制成果,适用于管廊建设综合方案编制。

《指导意见》明确,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编制应遵循“政府组织、部门配合、因地制宜、科学决策、统筹协调、远距离结合”的原则和接近”。要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的协调作用,切实建立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衔接机制,协调好各部门、管道单位的施工管理要求。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建设条件,合理确定综合管廊系统的布局、建设规模、建设类型和建设顺序,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从协调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的角度,加强相关规划衔接,协调综合管廊及相关设施建设顺序,适当考虑长远发展需要,长期储备空间-长期发展。

《指导意见》要求,综合管廊建设规划工期应与上级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相一致,原则上每5年修订一次,或根据上级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和重要地下管线规划。及时修订。规划范围应与上级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保持一致。

中国建设报

上海

上海合力“围剿”建设项目招标投标

p>

2019年7月1日至8月15日,上海市将组织开展全市建筑工程领域围标、转包、锚定、放贷资质等顽疾专项整治检查。严格要求快速行动,严厉打击围标、围标的顽症,探索构建加强合作、信用惩戒等措施的“防火墙”,更有效遏制围标、围标。这是记者从日前召开的上海市“全市建设工程围标专项治理动员大会”上了解到的。

上海市住建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公安等政府部门,形成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监督联合处置机制。加强共享等方面合作,形成打击整顿合力。在制度创新方面,在招标投标过程中,严格要求投标人代表和投标担保制度,规范投标人集体决策机制高效能耗管理系统,改进施工评标办法,优化投标资格设置。 市场执法联动,对围标排查系统软件进行升级,对拒不承认违法行为的投标人进行严惩,并采取多维度打击围标、围标等措施。同时,建立健全串通投标信用惩戒机制,最终通过信用手段促进招标市场真正形成优胜劣汰、良性循环的局面。

近年来,上海市不断加强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重点打击围标、围标等违法违规行为。采取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程序、加快科技创新、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提高队伍能力等措施,《上海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和《上海市住房建设和《建设与建设与建设工程与建设工程与建设工程与建设工程与建设工程管理办法》先后颁布。 《市政工程建设招标评标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开发了招标报价筛选、围标等软件系统,对投标等违法行为起到了明显的震慑作用。 - 操纵和投标操纵。

中国建设报

预制

国内第一座预制模块化净零能耗健康集成房在京落成

2019年5月21日,与当代地产关联公司和当代绿色养老产业集团共同开发制造的中国第一座装配式模块化净零能耗健康集成住宅,旨在健康养老——当代MOMA“恐龙3号”净零能耗健康集成住宅在北京正式发布。

这款集“装配式+净零能耗+健康建筑系统”于一体的“恐龙3号”,采用被动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进行产能。在节能方面,实现了“净零”目标,为绿色住宅赋予了新的定义,引领了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

据悉,该预制模块化净零能耗集成房屋集研究、设计、制造、采购和施工于一体的REMPC模型。工法,从开工到竣工交付,仅需40天。

项目采用高性能保温墙体、钢结构模块热桥技术、模块拼接无热桥处理等技术,气密性N50达到0.17。安装在屋顶的太阳能光伏板和储能设备,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有机集合,为建筑提供满负荷的生活能源。

集成房屋由模块组装而成,建筑装修采用干法施工,室内装修材料采用零污染环保材料,更有韵律感的照明、智能家居、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技术为用户提供绿色和健康的家庭环境。

恐龙3号的诞生顺应了时代的需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该项目由中国健康建筑创新联盟开放基金资助,入选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净零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和关键技术开发项目近零能耗住宅建筑示范项目。随着“恐龙3号”项目的开发实施,第一套住宅也获得了豪斯国际联盟颁发的HOUSE技术创新奖。

中国BIM网络

BIM

首届“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系统应用技术”全国高峰论坛在杭州召开

7月1日至2日,首届“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系统应用技术”全国高峰论坛在杭州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系统应用技术应用技术”主办,浙江建工集团承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何仁飞、阮国启博士、清华大学聂建国院士等高校、研究所、设计、制造、施工及产业链相关单位的教授、专家和领导共560人出席论坛。

“十三五”课题组介绍了该课题的研究内容和阶段性成果及五个课题。中国建设科学院副院长徐杰峰就“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应用技术”作专题报告,并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和项目的总体预期结果。各学科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的研发和阶段性成果,并阐述了BIM在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中的应用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

清华大学聂建国院士作“装配式建筑与钢混结构”专题报告。他结合工程实例和对比分析,阐述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显着优势。此外,13位专家针对各自的研究领域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与会人员均表示受益匪浅。

论坛主要围绕“十三五”阶段性成果交流。通过行业与技术展望、政策法规解读、成果与案例展示等方式开展学术交流。行业技术示范和引领作用。同时,相互交流也有利于更好地为研发项目整合科技资源,促进成果落地。

BIM 网络

统一安排发布